分享

海派文化中的四位高桥名人

 cxag 2019-01-02

通江达海的历史古镇高桥,名人荟萃,富家宅院星布。历史名人中,有多位与江海结缘,他们的人生或搏击于远洋大海,或为中西文化交融尽力。他们是浦东早期海派文化的代表人物,在海派文化的形成中占有一席之地。

元代,张瑄开创海运

元初,承担南粮北运的大运河越发拥阻。完成统一后迁都大都(今北京)的忽必烈帝,为解决连年战事造成北部地区及京城粮食紧缺的问题,听取了张瑄等提出的海运建议,从海上把江浙地区的粮食北运。

张瑄(?~1303),嘉定八都新华村(今浦东新区高桥镇)人。成年后,贩盐做海盗,熟悉海路,也懂造船。受招安后因平宋有功,被授千户之职。为将南粮从海上北运,张瑄亲自设计监造了60条平底海船,并选定江苏刘家港为出海口。经失败到成功,首创的海运逐步取代了陆运和河运,成为中国漕运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张瑄海运有功,多次受元廷的奖赏,官至浙江参知政事。张瑄的故乡高桥,后人也为他建有庙宇,以资纪念。

元朝漕运和海运图

张瑄设计用于漕运的沙船

明代,孙元化学贯中西

出生于浦东高桥的孙元化(1581~1633年),是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军事家,又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学贯中西、文武兼备,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孙元化拜我国传播西方科学的先驱徐光启为师,入其私塾,次年考取秀才,万历四十年,中举人。孙元化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向耶稣会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学习算术,与徐光启一起翻译《几何原本》,著有《几何体论》等。

万历四十八年,孙元化在北京由利玛窦施洗入耶稣教,并请教士到嘉定开教,在嘉定建天主教传教中心。明天启八年(1628年),孙元化、徐光启等参与组织关于天主教在中国前程的重要会议,史称“嘉定会议”。一批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参会。会议确定了尊重中国文化传统,以学术辅传教的方针,从而加快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明崇祯元年(1628年),孙元化辅袁崇焕抗敌。他采用西学改造的火炮,威力巨大,屡获战功。后主帅袁崇焕被诬,孙元化于崇祯六年(1633年)也惨遭冤死。学贯中西的孙元化,著有《经武全书》《离骚解》和阐述算法的《西学杂着》《几何体论》等,是我国较早接受西学的代表人士。

徐光启雕像

孙元化画像

参观台北利玛窦研究中心(2017年)

1872年,朱其昂参与创办招商局

1872年,晚清政府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创立的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是近代民族船运业与西方抗衡的时代产物。协助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创办并担任招商局首任总办的,是浦东高桥的沙船业巨商朱其昂。

朱其昂(?~1878年),宝山县高桥(今浦东新区高桥镇)人。以沙船为世业的淞沪巨商。1867年,受命管理沙船运输漕粮事务,在中国沙船行业中颇有影响,受李鸿章赏识。

1871年,清政府决定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朱其昂被李鸿章选定,具体操办筹建事宜。为了不辜负李鸿章的栽培,使招商局尽快开业,正式投入营运,朱其昂做出了大胆决定,从1872年夏开始,招商局边筹建边开始向外商购买轮船,并将设局宗旨以启事的形式刊登于各报广而告之。

1873年1月17日,上海轮船招商局正式开业,盛况空前。可面临的任务却十分艰巨,能否从洋人手中挽回利权,是摆在朱其昂面前的首任务。为此,朱其昂竭尽全力,事必躬亲,他与招商同仁们苦心经营,频年开拓,共同努力,终于从洋商手中挽回了利权。在这基础上又增添股份,购进船只。新购进的船只,分别开往南北洋各港口及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处,并承运江浙漕粮。在朱其昂等的努力下,轮船招商局发展迅速,到1877年,已拥有33艘轮船。1877年,朱其昂又以招商局代表身份,出面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

鉴于朱其昂管理招商局功绩卓著,1878年,被任为津海关道之职。朱其昂为招商局的发展与建设长期奔波,积劳成疾,刚受命三日就故世。朱其昂逝世后,其弟朱其诏、族弟朱其懿继续为招商局尽力。

轮船招商局的开办,打破了由外商轮船公司垄断我国航运业的局面,抵制了洋商的经济掠夺,促进了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朱其昂功不可没。巧合的是,解放前招商局的理事长,也是一位高桥人氏,他就是上海滩上的传奇人物“海上闻人”杜月笙。

招商局航线图

朱其昂致盛宣怀信

1947年7月3日招商局总经理徐学禹与理事长杜月笙等合影

1887,李平书游学新加坡

李平书(1854~1927),高桥镇李家桥人。上海近代史上,李平书是一位获得高度评价的社会活动家。他博学宏识,1883年襄助《字林沪报》,日写时论一篇,对国际形势、经济变革、政治改良等提出中肯见解;他出身医道世家,医术高明,研究中西医结合,1904年创建上海医院(今上海第二人民医院);他集爱国民主于一身,遂溪抗法,辛亥光复,被推上海民政总长;他脚踏实地,为国为民,成为推进上海近代化的实干家;他1905年创建浦东同人会(浦东同乡会的前身),引领浦东早期开发。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熊月之先生这样评价李平书:李平书集爱国民主于一身,併医国医人于一途,视野宏阔,思想开明,脚踏实地,造福桑梓,品德高尚,遗爱民间。他做人立德,做事立功,为文立言,儒家所谓人生三不朽,兼而有之。

1887年5月,李平书用两个月时间,到新加坡游学考察,学习他人长处,惠及家乡发展。在新加坡,他一边考察,一边思索,写成《新加坡风土记》。文中,他从驻在新加坡的外国领事不干预当地司法一事,联想到上海租界,认识到会审公廨制度的不合理性;他参观了多家医院,萌生了吸取西医之长,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的思想;他参观炮台讯号,萌生了改革上海救火会的火警报警职能。李平书游学的感受,是海纳百川、中西文化交融的生动事例,这在李平书的人生中,也是精神世界的提升。他超前的思想意识,洋为中用的理念,爱国爱乡的功绩,不仅成使他为“近代浦东第一人”,而且他也是近代上海海派文化的代表人物。

集爱国民主于一身的李平书

《李平书七十自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

《李平书档案资料选编》,柴志光主编。

《民政总长李平书》,唐国良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