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分认识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发展阶段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02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治疗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是一种眼错构瘤,发病率较低,不易被发现,通常是在患者体检时被发现眼部存在错构瘤结构改变。视网膜血管瘤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潜在病变,由于临床眼健康保健知识较欠缺,疾病早期时未出现视功能变化,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易被漏诊。患者二三十岁左右时可能会因视功能损害而就诊,此时病情已发展到一定阶段,譬如出现黄斑区水肿、视网膜大量渗出、玻璃体出血、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对于视网膜血管瘤这种罕见病,大多临床医生接触很少,治疗经验不足,因此便需要一个系统性观察治疗方案来指导和帮助此类疾病的诊疗,从而充分认识这种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临床发展演变阶段以及各个阶段合并的并发症,以及应该如何干预。此外,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区分早期引起黄斑水肿、晚期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者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随后再采取相应的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等,近年来也有研究尝试使用放射性疗法。无论何种治疗手段,一定要综合评价患者病情,结合治疗方式的适应证、判断干预性治疗的关键点,进行综合性的个性化治疗方能改善患者预后。


OCT在眼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为一项新技术,近年来OCT发展比较迅猛。在眼底疾病中有助于观察视网膜微细结构病变,张明教授认为在眼肿瘤领域OCT有助于观察肿瘤是否合并黄斑水肿,并有助于判断病变在视网膜中的层次,譬如辨别是累及脉络膜病变还是侵及视网膜的病变。OCT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临床应用中的主要优势为不需造影剂,但也存在一定缺点,例如扫描范围比较局限,缺乏对病变活动性的判断等,这是未来OCT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抗VEGF治疗新进展及应用建议

近年来抗VEGF确实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从眼肿瘤治疗角度分析,联合抗VEGF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生长以达到减少肿瘤血流营养供应的作用,但其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张明教授认为在眼肿瘤治疗领域方面抗VEGF可以用于减轻黄斑水肿以保护视功能,可被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手段,譬如进行治疗过程中因放射性治疗或手术治疗而导致黄斑水肿时,使用抗VEGF或许有所帮助,但抗VEGF不能作为治疗肿瘤的核心治疗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