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两者的融合

 木香草堂 2019-01-02

                  —— 一个高中教育案例的联想

        【内容提要】  在笔者从事高中德育工作的多年中,通过对在校学生的研究发现,问题学生的出现,学习习惯、学习心理问题的产生,人际关系不和谐,不合群,行为异常,违反校规校纪,违反社会道德行为等行为,这些都与家庭教育氛围、父母教育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心理环境等紧密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导致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根源。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德育教育   指导   融合

        现在我们从学校中的一个德育案例中去分析,给我们现代教育一些启迪。

        案例:学生C,以择校生的身份升入高中学习后,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经常迟到,理由常是,“今天早上我妈没有及时叫我起床”,“母亲煮早餐煮晚了”。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理由是“昨天晚上没睡好,被子刚换新的不习惯”。做卫生工作不积极,与学生相处不融恰,考虑事情只从自己利益出发,比较自私,与班主任格格不入,对班主任的管理有很强的对抗情绪,认为只是针对他个人。在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现,该生母亲比较温和但过于宠爱自己的孩子,父亲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工作方式有较大的想法,常说的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儿子在初中时,老师是经常表杨他的,怎么一到高中就变成这样,你们老师是怎样教我儿子的?还有你们班主任怎么能老是针对我儿子,我儿子经常很委屈的。老师,我交了那么多钱给学校,你们一定要把这些事情处理好,我可就不管的了!”

        在上面的案例中,暴露出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急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急需家庭教育积极与学校教育融合。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所必须积极面对的其中一种类型问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我们首先得统一认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往往一个孩子性格、习惯的养成,基本的思维方式都是家庭教育的直接结果。

         学生到高中阶段,家庭教育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孩子的个性、心理习惯、行为习惯都已经基本形成。如果是没有形成比较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品性的养成,那么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将逐渐显现。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以及现实生活的反作用力将产生效果。高中阶段又是一个孩子步入大学,走进社会的关键阶段。这给我们高中的心理德育教育工作带来责任和压力。当然其教育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应该明白的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十几年的经历促使独立人格的逐渐形成。家长不可能过高的期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几个星期内让孩子有个突然的转变。

        此时,孩子进入少年,开始以自己的视角去思考,家长的教育关键作用正在削弱。这必然使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角色过程中,我们学校起到的作用将逐步提升。学校教育将在培养人,塑造人,将开始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需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我们再从上面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其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得当。母亲的溺爱,造成孩子太过于依赖家人,也会让孩子太自我为中心,易产生自私,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等等问题,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学校在指导作用中必需指导母亲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感受挫折教育。

        一方面,就是父亲在与学校的沟通问题出现了分歧。缺乏与学校老师的沟通,没有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同时缺乏与老师沟通技巧,过度信赖孩子的话语,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认识问题不够恰当。

        学生入学后,家庭也还是孩子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仍然对他们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对学校教育方法制度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校教育的接受程度。因此,家庭教育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家长应该相信学校教育的积极指导意义,并能善意的去与学校沟通。使得学校的指导作用能积极的发挥出来。

        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这种协调不仅包括学校要从家庭中获取有关学生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学校按教育目的和具体培养目标,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进行如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集会,家长座谈会,家庭教育讲座等等集体教育方式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在素质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才能增强指导的有效性。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素质差异大,而且还因为家庭教育差异大。

        应该承认,目前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是高了,整体家庭教育能力增强了,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个体的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有些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陈旧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时俱进的孩子思维方式,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就难以做到科学育人。他们有时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仍是零碎和片面的、偏于感性的,没有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此,学校在和家庭教育的联系过程中,必须坚持指导家长原则,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规律。要利用适当的、形式多变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统一的学校要求同个体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可行性结合起来,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真正地、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来。

        同时,在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作为家庭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意养教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学生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同时,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本着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一股教育合力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的素质能有所提升,减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配合,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被削弱,甚至被抵消。可以说,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出来。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校教育是为了服务社会,是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一种服务,有需要,才产出必要的服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形象,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塑造具有完美人格、健康心理的适应社会的人。切实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与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康《当前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浙江教育》,1995年第10期。
         2.赖勤 《从一个个案谈学生心理辅导的实施策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袁兆秀 蔡广明《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体系》,《教育革新》2007年第9期。

 文章来源:http://ghstudy./study/main_page/article.asp?id=0006&lm=00006&p_id=00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