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接着说组材方法。上一次讲了组材的第一点'选用素材的角度'。今天我们讲组材方法的第二点:处理好素材的详略。 其实写作文要详略得当的道理,大家都懂,在我们的'小学生体系作文'视频课里也有专门讲到。但很多同学还是在平时的写作和考试中,经常犯详略不当的毛病,而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一般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该详的不详,该略的不略。 比如下面这位六年级同学写了一篇题目叫《挨批的滋味……》的作文。文章大约900字,分三个部分:
这一部分,小作者把违反比赛规则、吵架、打架这三个阶段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写得很详细,很具体,也很传神。
这一部分对老师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就处理得比较简单,缺乏特点,并且从内容上看,只有老师的劝解,没有'挨批'。
这一部分基本上就全是略写了。 这篇小学作文题材很好,内容也丰富, 可惜由于详略不当,写得不理想。那怎么才能详略得当,写出一篇理想的作文呢? 首先,认真审题。这是一篇半开放的命题作文,应该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组织的素材来看,题目可以叫《挨批的滋味真不好受》。补充完整后,文章的中心就是作者的心理活动,即'滋味不好受'。 接着,把素材的详略关系确定为:引发'挨批'的过程略写;'挨批'的过程有详有略,老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详写,周围同学的要略写;挨批后'我'的心理活动要详写。 最后,'我'的感悟一定要和心理活动紧密挂钩,做到真实、自然,不敷衍。 另一种详略不当的表现是一详就乱,一略就空。 比如这位初二同学写的《我最敬爱的老师》。 在略写了几位老师之后, 用七段详写了其中最敬爱的一位,文章结构是这样的:
这7段不但内容重复,而且安排零乱。如果把2和5段,3和6、7段合并,详写部分就成为:基本情况和肖像描写;带病坚持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十分耐心;教学水平高这四个方面,读者就会对这位老师有比较清晰的印象。 还是这篇文章,在略写部分中还犯了略而空的毛病。原文是这样的:
请问:教足球的王老师究竟是小学的还是中学的呢?这几位老师为什么令人敬爱呢?你看,是不是既乱又空? 而另一个同学就写得挺好:
总结一下:详和略都是相对的;详写部分的各段、层又有主次之分;略写部分中,有的可能是一句带过,有的也许是几句细写,有的则可能写上一段。但无论文字是多是少,都应做到详而不乱,略而不空。 明天我们讲组材的第三个方面,文章线索的安排。 悦乎微课“小学生体系作文”原创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