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经宇:肾厥、头痛证治

 木东青 2019-01-02

肾厥头痛一症首见于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二头痛门并创制玉真丸一方为治疗专方。其方组成为硫黄、生石膏、半夏、硝石四味为细末研匀,生姜汁糊丸如梧,阴每服三十丸姜汤或米汤饮下。考《素问·五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许叔微注释云“下虚者肾虚也故肾厥则头痛。”玉真丸治“肾阳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谓之肾厥。

己故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程门雪擅用此丸治疗肾厥偏头痛。撰者习程院长的经验临证中凡遇偏头痛见头热足冷或头痛子夜尤甚者若用常法治疗无效时如果加入玉真丸四往往往取得满意疗效`兹将肾厥头痛之病机和证治探讨如下。

肾厥头痛病机方面尤在径《金匮翼》指出“头形象天,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然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贼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塞其经络因与真气相薄而为痛也。所以肾厥头痛病机是下焦肾气虚寒浊阴之气厥逆上行以致清阳之气不展所致。子夜之时阴阳之气失于交替清阳为之蔽覆浊邪与真气相搏而头痛甚也。

关于肾厥头痛的辨证据《程门雪医案》按语“肾厥头痛每发于子夜或子夜较甚头热足冷其脉浮弦而沉按无力舌淡是辨证方面的特点。

王晋三《古方选住》注释本方功效。“不以轻清散邪而用霸术劫夺其邪。”其配伍方面尤在径《金匮翼》论“玉真丸中硫黄、半夏温降之力弥大石膏、硝石寒下之能甚长。夫阴气上逆其来最暴治以纯阳必多格拒。故须膏、硝为之佐使令其相入而不觉其相倾耳

因玉真丸目前无成品供应故将方中四药改为饮片入汤中共煎后饮服之。兹将玉真丸具体用药介绍如下。

硫黄非精制者不宜内服制后可减少辛味,对胃刺激性亦相应减轻内服易为病者接受硝石即焰硝属火其性上升经加工提净后成白色结晶物处方名银硝上海地区又称马牙硝。制硫黄与银硝两味入煎撰者习惯上常用剂量为各1克。有些病人吞服制硫黄和银硝后胃有不适感所以改用汤剂使与它药共煎后借助药性溶融于汤液内之冲和之气可减少副作用。制半夏和石膏一般用常规剂量。石膏性味辛甘寒如风热引动肝阳者用生石膏胃火熏蒸者用缎石膏。近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经验:煅石膏清胃热力大于生用其性凉甚每服6~9克即可。因其去辛味只剩甘寒乃成守而不走之药性也。撰者经验清胃用熟石膏10克入对证煎剂中患者服后1小时左右即觉有矢气下行其下行之气伴有灼热感。如连续服用23此种现象即自行消失病情亦随之好转。此外石膏一味可结合病人不同体质选用其他矿石类药物代之。如气血虚寒之体可仿尤在径法石膏改用钟乳石(见《金匮翼》卷五、头痛门玉真丸条下尤氏自注)以甘温助阳而散结气。属阳盛之体石膏改用寒水石其清热降火作用似较石膏为强。上述用药法仅供同道临证时的参考。

至于硫黄与火硝治头痛的机转问题撰者思考多年简略探讨于下。考《本事方》硫黄丸治头痛即硫黄与硝石为丸(又《苏沈良方》卷七头痛硫黄丸一节按《本事方》载录内容相同。)其治愈机转撰者认为硫黄与火硝均属悍烈之品两味同用其作用如《本经逢原》所载“配偶二气调燮阴阳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热缓急之病。盖硫黄性煖(暖)而利其性下行硝石性煖(暖)而散其性上行。一升一降此制方之妙也。(文出《本经逢原》卤石部硝石条下张石顽引李时珍语。)因此小剂量硫黄和银硝加入对症方中使全方药性升者得升降者得降效用更为明显。其次撰者认为硫黄和银硝合用与虫蚁搜剔络道(、蜂房之类)两法均属变法与常法伍用借悍烈之药能率领一般草木药性发挥“冲锋陷阵”的作用以期攻克病疾的病变胶结处。在辨证选药上虫蚁搜剔以病久入络为主硫黄丸交济阴阳以升降失常为用是其不同点。硫黄与火硝是制造爆竹的由要原料两药合用似有透泄病邪的作用。其实搜剔攻逐与透泄病邪均属“通”法惟通则不痛矣。

举三例病案来说明本方治疗肾厥头痛之配伍变化。此3个病员皆经现代医学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病案1杨某某361976121日初诊。

据述头痛10多年每于冬令发作。迩日头痛又作子夜尤甚。痛甚不寐胃嘈吐涎。舌淡胖苔白腻脉象浮弦重按无力。阴邪上逆清阳被蒙。治拟温降吴茱萸汤合玉真丸加味。处方

吴茱萸4.5克、炒党参12克、姜半夏9克、云茯苓12克、炒川芎4.5克、石楠叶9克、钟乳石12克、制硫黄1克、马牙硝1克、生姜三片、大枣五枚。连服5帖后头痛己痊胃嘈缓解。诊脉濡软舌淡胖苔白腻。再予原方加熟附片9克、生石决15续服7帖。翌年该病员介绍同宅另一头痛患者来诊据述头痛宿疾近1年来未作。

此病员体质属气阳不足水饮内停阴邪上逆清阳被蒙故用玉真丸配合吴茱萸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温中以化饮仿尤在径法去石膏易钟乳石。石楠叶性温益肾兼有祛风止痛作用配伍炒川芎治虚证头痛是常用的一对对药。复诊再加附子升清阳石决明降浮越两味合用亦能交济阴阳。且附子辛温大热气雄不守通行十二经及督脉。川芎上行头目炒香取其辛香入络。附子与炒川芎同用能祛病寒行气血用于虚寒型头痛止痛效显。全方用药所谓“用霸术劫夺其邪”“令其相入而不觉其相倾耳”。

病案2朱某某721979126日初诊。

头痛宿疾30余年屡治鲜效。迩日头痛又作子夜较甚、昼日头目不清平素腰酸脚软。舌质淡青苔薄少津脉来弦细。症属阴血不足肾虚厥逆痛久入络。治拟柔养和络。处方

川芎3酒炒赤白芍各10,潼、白蒺藜10炒杭菊6杞子10石决明15肥玉竹12焙蜂房5,全蝎()1.5仙半夏10寒水石15制硫黄1克、马牙硝1克。

连服7帖后头痛已减。再予原方去石决明加石楠叶10克、丹参12克、女贞子10续服42头痛宿疾痊愈。

此病人患头痛30余年屡治少效因子夜较甚故参用玉真丸法。久痛入络舌质淡青方佐虫类以搜剔络道攻通邪结。又因久病延虚攻邪须兼养正故处方中加用育阴柔肝之品。处方用药似嫌杂乱,盖挟杂之病,必用复合之方,才能奏效.。    

病案3王某某,男,36197926日初诊。

1月来夜间头痛,痛甚难寐,昼日头晕泛恶。脉浮弦滑,舌尖红苔薄黄。症属胃浊失降,清阳被扰,兼挟外风。先拟疏风平肝,和胃降浊。处方

桑叶10克、薄荷炭3克、白蒺藜12克、姜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清甘草3克、生枳壳5克、姜竹茹6克、川连1.5克、熟石膏12克、马牙硝1克、制硫黄1克、蔓荆子10克、省头草6克。

连服5帖后,头痛已减,泛恶亦,再予原方去蔓荆子、省头草,加炒杭菊6克、炒川芎2克。    

此案玉真丸与疏风平肝、和胃降浊法合用。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气随经上升于头,脉络疏通,血脉流畅,则头脑清灵。本案痰浊上扰,胃失和降,以致清阳之气不能循经上升,脑失濡养,而引起头痛。经云“凡十一脏者,皆取决于胆也。”因此参用温胆汤以调整机体之阴阳升降及脏腑之间的谐调关系。由于病势轻浅,投药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