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到“身份认同”的论断后,恍然明白了中华文明为什么会绵延千年

 昵称331446 2019-01-03

有一次,问一个警察朋友:“对一个犯人来说,最大的惩罚是什么?”他说:“就是把犯人关进小黑屋,让他吃也让他喝,就是不和他说话。”我疑惑地问道:“这算什么惩罚?”他说:“这是心理学知识。人活着,除去吃饭喝水之外,在心理层面上,还要不断地做一件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身份认同’,说白了,就是要不断地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长时间不能感知的自己的存在、没有自我身份的认同,人的精神会崩溃的。怎样不断取得自我身份认同呢?就是要不断和人联系、接触、沟通、互动,与外界联系越深入自我认同感就越强,感觉自信,生命和生活有意义了!”

听他说完,我恍然大悟。当年康熙制服桀骜不驯、蔑视满人的姚启圣,不正是用的这个办法吗?——不允许周围人和他说话,不给他书读,最后终于屈服,消了心中的傲气。同样,中国历史上大发展的时期,都是与外部世界联系密切,交流频繁的时期。通过这种交流和联系,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对自己便有了“身份认同”,从而产生了民族的自信,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汉代强大,我们有“丝绸之路”;唐朝强大,我们有胡人云集的“国际化大都市”——长安。

看来,不仅是一个人需要自我身份的认同,一个民族也同样需要自我身份的认同。突然想到世界史和世界文明史上一些现象,值得反思。

公元前221年,秦朝灭了六国,统一中国。恰恰也是在这个时候,西方罗马帝国也统一了欧洲。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中国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而欧洲则是由无数个小的国家组成。原因何在?

首先,集体记忆认同。直到今天,遥远古代的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每个中国人知道,也都能讲述,并且还会成为我们子孙后代的集体记忆。这些集体记忆昭示着我们同祖同宗。其次,价值观的集体认同。当“周”突然灭了强大的“商”的时候,举国哗然,怎么会这样呢?商如此强大,周如此弱小。人们开始反思。反思的结果是:有德之人取代了无德之人。于是,从周朝开始,“仁德”便植入我们民族的价值体系,并且是主导的价值体系,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最后,是文化的集体认同。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且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发音关系不大,全国的语言的发音各不同,但是,写出来的字相同。罗马帝国时代的欧洲则不同,他们是拼音文字,所以写出的字不同,便无法实现文化层面的集体身份认同,于是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

记忆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最后,汇聚成“中华民族自我身份的认同”。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秦朝实行郡县制后,派驻各地的官员,不用派遣重兵同去,因为有了这些“认同”,便会认为是自己人,不会轻易地叛逆造反;而罗马帝国不行,因为缺少这些“认同”,所以官员要带重兵前往,才能管理好地方政事,但是,这使各地官员拥兵自重,起兵造反,最后国家分裂。

反观过去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拥有强劲生命力,觉醒快,后劲大。就是因为,文字没有断过,文明没有断过,民族自我身份的认同没有断过。于是,我们便有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