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策划:何川 前天是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
写这篇课稿时,我的所有同事,都在用最好的状态,创造客户价值。
他们或者在电话中, 向客户介绍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或者在word文档上, 为客户打磨一节节新课;
或者在公众号后台, 为读者编辑一篇即将推送的文章;
或者在键盘上, 写下一行全新的代码。
而我,希望用5分钟时间和你汇报一下,2018年,我反思最多的一个问题:
我做好自我管理了吗?
这要从3年前的一件小事说起。
2015年,我刚刚创业,有一次在新希望六和(望京SOHO)办公室,拜访管理学家陈春花老师。临走之前,我问了她一个问题:
刚创业管理团队, 您有哪些建议?
陈老师说:
主要是管好自己。
我对这个回答很意外。
第一感觉是我问得不好,陈老师没有耐心回答,有一种被敷衍的感觉。
同时又认为,陈老师绝对不会敷衍一个面访的晚辈,这不是她的处事风格。
但说实话,一直等我回到办公室,都没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16年,公司在融资之后开始扩张团队,从20人扩张到了40人。说实话,那时也没有把管理当回事儿。自然而然地,过程中暴露出了各种问题。
一些新人进来得很随意,经常没多久就发现不合适,然后又离职。 当时,我以为团队氛围有问题。就想办法做团建,提升一下团队氛围。结果,问题依然接二连三地发生。 直到2016年底,我再次采访陈春花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是: 如何判断一个人, 是否具有管理能力?
陈老师回答:
这个话题有一点不好说, 因为人人都要成为管理者, 不管他有没有这个素质。 首先,他必须得管理自己。
听到这,你应该和我一样,又回想起陈老师在一年前的说辞。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从2016年底,到2018年初,整整1年多的时间,我依然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儿,依然还在犯很多低级的管理错误。
为什么?因为我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强,或者个人能力比较强的人。我会觉得什么都很简单。所以,团队成员遇到一些问题时,我都不太能理解。
但我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我不会容忍自己,一直被一些问题困扰。于是,我在2018年初,开始直面公司管理问题,重新学习管理知识。 把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陈春花老师的《管理的常识》,放在办公桌旁,一遍一遍地翻着。
同时,按照两本书中的核心内容,去应用,去实践,去复盘。 ▲ 长按扫码,免费领取1999元课程礼包 比如:
管理就是制定一系列决策, 决策的核心, 就是让下属明白, 什么是最重要的。
这就解决很多下属执行不力的问题,因为作为管理者,我没讲清楚。
比如:
大部分企业的管理问题, 都是过于关心人的表现和态度。 没有界定哪些事必须做, 做到什么标准。
所以,团建形式多好,氛围多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团队的绩效问题。
比如: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否合二为一, 是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
所以,管理者必须直面, 下属到底要什么, 下属的成长预期是什么。
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点,不能定期和下属沟通,就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比如:
管理者的首要职责, 就是为下属制定一个, 简单清晰的目标。
但放在以前,我经常插手团队的具体工作,却没有告诉团队,要往哪走。
所以,很多人都会在某个阶段感到迷茫。而且,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不会有确定的评价。这也造成不止一个人和我反馈,感觉做什么你都不会满意。
其实,这些都是由于没有目标造成的。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但是,自从我坚持践行基本常识后,这些问题,开始一点一点被解决掉。 这个过程,我收获的启发是:
1、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2、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3、要知行合一,要行动; 4、要乐观,要相信自己和团队; 5、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责任。
整个2018年,我几乎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这5点。 比如,遇到问题时,我告诉我自己,不要慌,要乐观,要学习,找到了方法要行动; 再比如,成绩好一点时,我会提醒自己,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不要自满。
要时刻想着带领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不辜负每一个伙伴的付出和信任。
其实,这也正是陈春花老师先后两次提到的,关键是管好自己。
作为公司创始人,只要我能管理好自己的责任和位置,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管理好自己的工作,一切都会好起来。
所以,整个2018年,我都在反思一个问题:我做好自我管理了吗?
希望这节课,能让你收获一种平静的自信,从容面对已经开始的201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