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体论视野下的意拳》 ——韩竟禹先生意拳第二教程简介

 天地虚怀xia 2019-01-03
      自从王老创立意拳,并提出以拳学为武术的发展方向,开始了关于武术本质的研究,已有许多意拳前辈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从理论到实践都各有创意,呈现了百花齐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论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训练体系。然而我们知道仅是从经验的层面来表达自己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拳学应当是能够对所有武术现象进行解释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从这个标准来要求的话,我们现今对拳的认识还远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
      在这里我把韩竟禹先生提出的意拳学第二教程简单向大家作个介绍:
      韩竟禹先生长期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和东西方哲学史。首先从哲学高度总结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即四重超越。指出人的认识发展必须经历由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本体论及超越的本体四个过程,方能完全成熟。王老在一生研究拳学的实践中感叹“习拳不弄清其哲理,无异于抱石卵而求司晨”。为什么老先生要把弄清哲理放到拳学的首要位置呢?这是因为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看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创建完整的拳学体系,首先要对我们的认识思维工具做一个前提性的考察。有了对人类认识规律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充分的理解现有的各种拳学理论,他们的认识角度、立场和诠释方式。有了这个认识工具,学习者就能从前人的拳理论述和经验体认的记录中较容易地领悟到一些拳学本质的东西,也有利于当代人讨论拳学问题时确定对方讲话的认识角度,以获得共同的讨论前提。
      韩竟禹先生在高度总结了认识拳的思想方法后,从本体论视野下提出了意拳第二教程。意拳第二教程是以本体论作为指导思想的一个新的教学训练体系。因为过去我们都是在认识论范畴讨论拳的。认识论是对客体认识和表达的思维形式。例如:拳是什么,拳应当怎样做,等等。是把拳当作一个客体来进行认识表达的。而意拳第二教程是从本体论角度来认知拳的。所以它处处都是从练拳人的主体身份出发,强调主体的意识、主体的行为、主体的状态、主体的体认。在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很多过去不容易解释的拳学内容都得到了很好的阐释。由于有了总的指导思想,最后落实到实际训练方法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首先说我们学拳都要达到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我们自己身体生命的健康保全。也就是说是为了我们自己。这个目的就是主体性的。再说我们练拳。王老说:拳是本能之学,练拳就是为了发挥良能。这个本能、良能就是我们人体本身之能。因为人是宇宙自然发展的产物,具有自然界的本体特性。所谓发挥良能就是发挥我们自己本体的能力。每个个人都是只能练自己身上的拳。即开发自己身体的本有之能力。是自己练自己。这也是拳的主体特征。因此说学拳练拳完全是“为己与己为”的。这就是拳的主体性特征,也是本体性特征。
      在以上原理的指导下,意拳第二教程提出以两个动力定型的改造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我们每个学拳者首先要认识一般的思维认识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改造自己的思维动力定型。使自己获得解读他人拳学经验的能力。对于技击方面,王老提出“交勇者不可思悟”,要达到“不知然而然,莫知而知”,要“有感兼应”。意拳第二教程指出拳的训练的目的就是对人的潜意识中的动力定型进行刻画改造。提出了 “潜意识应答原理”。所以我们每个练拳的人都要高度关注自己在潜意识中的动力定型状态。以此作为自己训练进度的标准。
      那我们要怎样来开展拳的具体训练呢?王老曾指出“为何有此一动”,提出了对人体的基本运动原理的认识要求。因为这“一动”是从千千万万动中抽象出来的“一动”。我们要通过对“一动”的运动原理的认识和把握,去达到我们把握一切运动行为的目的。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一动”是人体为适应把握外界环境变化的一个主体应答行为,是人在意识控制下身体的一个运动过程。是在时间进行中,人体有规律地展开几种基本身体状态的一个过程。为了达到对人的基本运动状态的把握,意拳第二教程设计了“五步功法”,通过这个训练过程来达到对“一动”的把握。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导出千千万万动。进而使我们的身体运动达到自由的境界。
      王老指出学拳“重在体认”,他确立了意拳训练手段的重点是“体认”,体认是认知主体通过内省手段得到对自己的认知。因此意拳第二教程在教学方法上,首先确立了学生为学习和运动的主体。采用元教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方法。提出了四句教学总纲——示觉有相,得觉则止,运觉无住,自觉圆明。运用觉体传递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运动状态的了解和把握。进而获得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使生命的灵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古人哲理研究不光是抽象思维的结果(特别是东方文明),而是必须通过实践修行的不断印证的。这就是我国先贤强调知行合一的道理。而要作到知行合一,非亲身投入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去不可。这也是本体论要求对认识内容必须要投入理解的道理。不能作到亲身投入,那么您只好是雾里看花,隔靴瘙痒了。
      意拳强调回归自然,以显现人本身的自然良能为开瑞,强化人的自然良能为训练内容。以提升人的主体行为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格完善为目的。拳学从研究养生和技击入手,最后得到的是对自己生命的认知。拳学发展的终点就是认识本体回归自然(超越的本体——生活的本身)。
      以上是韩先生在本体论视野下看到的意拳。是在王老拳学精神指引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完整的拳学体系建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拳学是关于拳的原则原理。原则原理中人们长期运动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把握原理的目的就是要用它来指导实践活动。本人致力于意拳第二教程的推广,就是为了把韩先生的拳学思想和训练体系造福于广大意拳爱好者,使我们的意拳事业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