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紫砂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书页无卷 2019-01-03

在中国紫砂史上,第一位有明确传器可考、且被一致推崇的壶艺大师,非时大彬莫属。


时大彬(1573--1648)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是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


 

时大彬一生约八十余岁,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流传其广。


有诗为证︰「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明末四公子之一宜兴陈贞慧《秋园杂佩》载︰「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


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陈鸣远)、徐壶、皆不能彷佛大彬万一矣」。


时大彬作品虽多,但流传存世者极少。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称其作品“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赞大彬“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阳羡砂壶图考》更是将其推为“壶艺正宗”。


  

时大彬在泥料中掺入砂,开创了调砂法制壶,古人称之为'砂粗质古肌理匀',别具情趣。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顺治初年。


可以说,大彬是紫砂陶艺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并开创了紫砂艺人与文人雅士互动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时大彬制 调砂提梁大壶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大彬制壶在清乾隆年间就已成珍稀之物,四百余年来,历经离乱流传至今的“时壶”更是被后人珍如拱璧。


据统计,目前存世的大彬壶多为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茶具文物馆等各大文博机构所藏,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流传于民间且有纪年可考的,更是罕见。


这把将于西泠秋拍“碧沉香泛·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专场”中压轴登场的时大彬制圈钮圆壶,曾刊载于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的《荆溪紫砂器》封面,可见其精贵之至。


时大彬制圈钮圆壶,以1344万元天价成交

 

时大彬老师对曲壶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得整个壶体既有面的变化,又有线的变化。体现了壶体静中有动、动中有劲;


此《时大彬紫砂壶》象征着蜗牛坚忍不拔、忍辱负重、昂首挺进、奋力拼争的顽强精神。

 

时大彬款虚扁壶,成交价552万元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壶成熟的标志性人物,自大彬始,以砂壶为代表的宜兴紫砂茶具渐趋成为重金竞逐的宝玩。


时大彬作品虽多,但流传存世者极少。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2010年秋拍,明代时大彬的圈钮壶拍出1344万元,再次刷新纪录。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藏家对时大彬的紫砂壶感兴趣。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时大彬紫砂壶真品越来越少,但紫砂壶的价格却日渐水涨船高。

 

紫砂之家艺术馆 冰点低价 在线下单 微信支付宝任选 小程序

🔻点这里,进入特卖商城逛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