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法的谈论——“古今”

 dwd2000 2019-01-03

我国文字与刀结缘,当在上古之时。其时尚不知笔墨,更无论纸帛,文字之创由刻画于陶泥瓦罐间的简单符号开始萌生。到后来文字逐渐成熟,至商时已形成了规模齐整的甲骨文,这种新出土的文字最引人注目处就在于它是由刀刻画在质地坚韧的龟甲兽骨之上的,这就需要有相当质量的刻治工具和具一定技巧的控刀能力了。

古印中的刀法,以精光雅洁作为衡量标准,这从制造工艺相对要求较严的官印中可以看出。

刀法的谈论——“古今”

鄑将洰传鉨”

如战国“鄑将洰传鉨”线条浑凝圆练,粗细平匀,不做大的变动,用刀细腻圆润,心气和平。

刀法的谈论——“古今”

里闲愧大夫鉨

“里闲愧大夫鉨”印面圆形,各字按笔画长短互相穿插配合,字间留红宽绰舒展,不见拥挤,刀味更是神完意足,若不经意。

刀法的谈论——“古今”

广陵王玺

汉代“广陵王玺”是一方金印,按汉朝印制,金印多采取刻凿法为之。此印线条两侧垂直陡立,可见是刀锋深入所致,形成的线条极为精整严密,刀锋蕴敛无痕,深得汉铸印平方正直的形式特征。

刀法的谈论——“古今”

皇后之玺

汉代“皇后之玺”,是一方代表统治阶层无上威仪的帝后之至,印材为玉,坚硬难攻,古代工匠为此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经过反复琢磨,将线条刻画得精工雅致。

刀法的谈论——“古今”

左将军军司马

就连一向被认为风格草率的将军印,也有按照铸印的标准,力争制作得四平八稳的,如“左将军军司马”,线条圆厚饱满,刀法挺拔苍劲。

通过以上印例,可以想见古人对玺印制作工艺的审美标准不在残缺,而在精整。

刀法的谈论——“古今”

赵之谦印

看其所刻“赵之谦印”,线条圆浑敦厚,刀法敛锋深入,不以表面的残损为能事,而是以刀笔纠结的苍劲去谋求古质。

刀法的谈论——“古今”

袛雅楼印

故其所作多于精光雅洁中求浑穆,如“袛雅楼印”,用刀劲挺圆厚,的确深得汉印三昧。

与此相反,另外一些作者,却从古印的斑驳锈蚀中看到了刀痕与残缺的妙处,认为刀痕、残损有助于营造刻艺术不可或缺的古意。吴昌硕印款中每有“得汉印烂铜义”、“并泐诸石”等都带有残损漫漶的含意。

刀法的谈论——“古今”

安吉吴俊章

观吴昌硕所作,也的确以此为特色,如“安吉吴俊章”一印,除了用刀奇崛老辣遒劲苍茫外,刻后施加的大面积敲击残损,深化了作品的意境。

刀法的谈论——“古今”

鲁班门下

齐白石受到将军印及秦汉碑刻等的启发,创立的单刀劲刻风格,如“鲁班门下”,更是铿锵有力,充满了狂放不羁的刀味效果。

刀法的谈论——“古今”

徐海之印

如陈国斌刻“徐海之印”,篆法、章法几乎无存,全印唯以纷杂显露的刀痕,斑驳弥漫的残损共筑一个幽远、神秘、莫可寻辨的方寸世界。

应该说,这种为了达到作品所想表达的意蕴,通过强调刀法表现,使其能在隐与显的对立中,显现正中寓变或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比之古代中正平和、不激不厉的中庸审美之道,更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代色彩。


对于“刀法谈古今”有疑问或新的见解,欢迎各位书画印友留言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