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系病中医全攻略(上)

 学中医书馆 2019-01-04

                     风水 (西医病名:血管神经性水肿)


    
风水又名风水肿。风水之名出《素问·水热穴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风水是因外界风邪刺激,脉络挛急,血瘀水停所致。以突发局限性水肿为特征的水肿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血管神经性水肿。


[
诊诊断依据]
    1
.往往有药物、食物或对周围环境过敏史。发病突然,无前躯症状,部分患者过去有同样发作病史。
    2
.表现为无痛性、硬而富有弹性的局限性水肿。水肿处皮肤呈苍白或蜡样,边缘无明显界限,中央部微凹,常发生于口唇、眼睑、手背。发于包皮者,包皮可肿亮如水泡,但不影响排尿。发于喉头则可能引起严重的窒息,水肿一般于12天消退。
    3
.体温无改变。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多,但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小便化验多无异常。


[
鉴别诊断]
排除外伤、昆虫咬伤及疔、疖、痈等所致的局限性水肿。


[
辨证论治]
    1
.风水(相搏)证:突起水肿,面睑为甚,微恶风寒,或有低热,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濡。疏风利水。
    2
.血瘀水停证:口唇、眼睑或手背水肿,唇暗,舌紫或有瘀点,脉弦涩。化瘀利水。

                        皮水 (西医病名:急性肾小球肾炎)


    
皮水又名肾风。皮水之名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皮水是因风寒湿热毒邪侵袭,使肺失宣降,水道不利,水液潴留。以新起浮肿,尿少,蛋白尿,血压高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至1年内痊愈。


[
诊断依据]
    1
.男多于女,学龄儿童多见,青年次之,中老年少见。病前13周左右可有咽喉肿痛、皮肤脓疮等病史。病情轻重不一,起病急,病程短,一般不超过1年。
    2
.以突起浮肿、少尿为主症,每日尿量可少于400ml,血压高,或有血尿。浮肿以颜面、眼睑及下肢为主,重者波及全身。部分患者有微恶风寒、头痛、恶心、疲乏等症。
    3
.尿检查发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清补体下降。


[
鉴别诊断]
    1
肾瘅: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及尿频、尿急、腰痛,一般无少尿、水肿,血压不高,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
    2
石水:有长期水肿或反复发作的病史,面白虚浮等症明显,肾功能减退,持续性血压高。
    3
正水:起病急骤,病情重,发展迅速,肾功能减退,贫血,低蛋白血症呈进行性加重。
    4
.肾脏其他疾病:肾痨肾癌石淋等,均可有血尿、蛋白尿,须根据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一一排除。
    5
蝶疮流注:影响及肾时可有尿的改变,但有皮肤、关节等病损,并非以突起浮肿、少尿为主症。


[
辨证论治]
    1
.风水(相搏)证:‘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小便不利,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数。疏风利水。
    2
.湿热毒蕴证: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腰膝重着而痛,身发疮疖,甚至破溃,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3
.湿热壅盛证:浮肿较剧,肌肤绷急,腹大胀满,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清热利湿。
    4
.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利水消肿。
    5
.膀胱蕴热证:小便短少、鲜红,或镜下血尿,腰痛身热,面部浮肿,心烦口渴,舌质红,脉数。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石水 (西医病名:慢性肾小球肾炎)


    
石水之名出《素问·阴阳别论》:“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石水是因皮水等迁延日久,正气渐虚所致。以反复发作的浮肿、蛋白尿、血压高、面
白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石水病情迁延,预后一般较差,终可发展为肾衰。


[
诊断依据]
    1
.可有皮水迁延不愈,病程超过1年以上,或有水肿反复发作的病史。病势进展快慢不一,时轻时重。可因劳累、其他疾病影响、气候变化、情志饮食失调等而使复发或加重。
    2
.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并有腰酸、头晕、疲乏、纳少、畏寒、面色 白,舌淡胖等虚弱证候。少数病人初病并无水肿等症状。
    3
.小便常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管型、红细胞,尿比重偏低。血液检查可见贫血、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胆固醇增高。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血压高,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
鉴别诊断]
    1
皮水:新起突肿,病程不超过1年。
    2
正水:病势急,病情重,发展快,不呈迁延反复之势。
    3
肾水:病程长而水肿甚为主症,有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尿中红细胞、管型不多见。
    4
肾著:晚期可有较多量蛋白尿和高血压。多见于女性,以尿频、腰痛为主症,尿沉渣中白细胞明显增多,细菌培养多数阳性。肾功能改变多以肾小管为主。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检查有助于诊断。
    5
慢性肾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尿比重低,常固定在1010以下,口中有尿臭气,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昏迷,皮肤干燥有尿霜,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6
风眩:当继发肾损害时可表现为蛋白尿和高血压。但肾损害发生较晚,年龄常在40岁以后,高血压出现在尿改变之前,且尿蛋白较少,罕见有持续性血尿和红细胞管型,肾小管损害一般早于肾小球。肾穿刺常有助鉴别。
    7
蝶疮流注:女性好发,可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个脏器功能损害表现。血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阳性。


[
辨证论治]
    1
.脾虚水停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润,脉濡缓。健脾利水。
    2
.气滞水停证:肢体浮肿,胸胁脘腹痞胀,咳嗽不爽,小便不利,舌淡苔滑,脉弦。
行气利水。
    3
.湿热蕴肾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胸腹胀闷,腰部胀痛,口腻纳呆,渴不欲饮,头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
    4
.肺肾气虚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容易感冒,腰脊酸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弱。补气利水。
    5
.脾肾阳虚水停证:浮肿明显,面色觥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呆或便溏,舌嫩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6
.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滋补肝肾。
    7
.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因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血压高。滋阴益气。
    8
.肾虚血瘀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腰膝酸软,耳鸣,口唇发暗,眼眶发黑,指甲紫暗,腰腹胀痛或刺痛,,舌淡暗,脉细涩。补益肾气、活血化瘀。

                         肾水 (西医病名:肾病综合征)


    
肾水之名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
    
肾水是由多种原因损及肾脏所致。以长期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肾病综合征。


[
诊断依据]
    1
.起病可急可缓,常因咽喉疼痛及劳累诱发。
    2
.以“三高一低”四联症为表现特点。即:高度水肿:头面部、腰背部、阴囊等处水肿,严重者可有胸水、腹水;高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性++++++,尿蛋白定量>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50gL,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血清呈乳糜样,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增高。
    3
.可有少尿,血压偏低,脉压小。尿沉渣镜检有多种管型、脂肪体等。
    4
.可继发于蝶疮流注、紫癜病、消渴、癌、药物及毒物中毒等之后。只有除外继发性病因后方可确诊为原发性肾水。


[
鉴别诊断]
    1
消渴: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肾水症状。初起为活动后出现蛋白尿,渐之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较快出现肾衰。病史、血糖测定及眼底改变均有助于鉴别。
    2
蝶疮流注:多见于年轻女性,伴有多系统损害的症状,特别是发烧、关节痛、皮疹,血沉显著增快,贫血,血小板减少及球蛋白明显增高,血抗核抗体阳性,补体C4C,显著下降。


[
辨证论治]
    1
.脾肾阳虚水停证: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冷肢凉,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腹胀,小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2
.气阴两虚证:全身浮肿,神疲短气,面色无华,腹胀纳差,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舌质偏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益气滋阴.
    3
.湿热内蕴证:浮肿较剧,肌肤绷急,腹大胀满,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湿热。 
    4
.血瘀水停证:面色黧黑萎黄,肌肤有瘀点或色素沉着,尿少,浮肿,纳差,舌质黯,舌苔薄腻,脉弦或濡。化瘀利水。

                     正水 (西医病名: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正水之名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正水其脉沉迟,外症自喘。”
   
正水是因风热湿毒之邪伤肾所致。以浮肿,尿少,血压高等呈进行性发展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预后恶劣,常在数周、数月至1年内发展为肾衰,甚至死亡。


[
诊断依据]
    1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进展迅速。
    2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少尿或无尿等表现均较明显,常有迅速发展的贫血、出血及低蛋白血症等。部分病人有咳嗽、咯血、气喘、恶心呕吐、头痛、抽搐等症。
    3
.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少尿或无尿。如无有效治疗,常于半年至一年内死于肾衰。
    4
.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本病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若切片上见到50%以上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时,可以确诊。


[
鉴别诊断]
    1
皮水:亦有起病严重,发展急骤者,但多有自然缓解趋势,如少尿及肾功能衰竭迁延一个月以上,疑为急进性肾炎时,应做肾活检以资鉴别。
    2
石水:病情反复持续,进展较慢,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较多见。


[
辨证论治]
    1
.风水(相搏)证: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浮紧。疏风利水。
    2
.湿热内蕴证: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腰胀重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清热利湿。
    3
.湿热毒蕴证:眼睑浮肿,迁延全身,小便不利,腰膝重着而痛,身发疮疖,甚至破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清热化湿解毒、利水消肿。
    4
.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利水消肿。
    5
.浊毒闭窍证:神志朦胧,烦躁,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恶心呕吐,口鼻气味异常,舌苔白腐或腻,脉弦。利湿化浊、解毒开窍。

                        溢饮 (西医病名: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溢饮之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溢饮是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等,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
诊断依据]
    1
.几乎只发生于妇女,水肿往往与月经有关,呈周期性,中年占多数。
    2
.晨起眼睑浮肿,鼻梁变厚,面和手指发紧,随后乳房发胀不适,腹部膨胀,继而移行到下身,足、踝和小腿明显水肿,至傍晚或夜间活动终了时最明显。
    3
.可有情绪不安,精神抑郁甚至错乱,月经紊乱,天气炎热可加重水肿,可有头痛,恶心,指端麻木等症。
    4
.实验室检查可无特殊异常。有的病人立卧位水试验失常,立位尿量低于卧位尿量50%以上(特发性水肿)


[
鉴别诊断]
    1
心衰:水肿从下肢开始,心悸怔忡明显,不能干卧,唇指紫绀。
    2
肾水:水肿多从眼睑开始,逐渐延及全身,小便常见蛋白尿、管型尿等。
    3
脾水:肢体水肿,全身消瘦,腹胀疲乏等症明显,血浆白蛋白低,多有长期营养不良史。


[
辨证论治]
    1
.气滞水停证:肢体或全身水肿,胁肋满痛,脘腹痞满,纳食减少,嗳气不舒,小便短少,舌淡,脉弦。理气消肿。
    2
.脾肾阳虚水停证:周身浮肿,腰膝酸软,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清长,舌质淡苔白,两尺脉弱。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3
.肝肾阴虚证:两目微肿,头晕耳鸣,少寐健忘,手足心热,胁肋隐痛,面色潮红,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滋补肝肾.
    4
.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利水消肿。
    5
..血瘀水停证:面目或肢体微肿,面色黧黑,唇舌肌肤有瘀点,舌苔薄腻,脉弦或濡。化瘀利水。 
    6
.气血两虚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神疲乏力,头晕眼花,食少腹胀,面色无华,月经量少色淡,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补益气血。

                         肾瘅 (西医病名:急性肾盂肾炎)


    
肾瘅之名出《外台秘要》卷四:“肾瘅,其人唇干。(葶苈子主之)”。《素问·刺热论》称本病为肾热病。
    
肾瘅是因湿热温毒等邪侵及于肾所致。以发热,腰痛,排尿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急性肾盂肾炎。


[
诊断依据]
    1
.好发于女性,育龄妇女尤为多见。起病急骤。
    2
.尿频、尿急、尿痛,腰痛,伴发热恶寒或寒战,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3
.肾区一侧或两侧有叩击痛,肾俞、大横穴处有压痛。
    4
.尿常规有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白细胞管型,红细胞多少不一,蛋白量一般不多。
    5
.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6
.尿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尿菌落数≥105L
    7
.尿路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
鉴别诊断]
    1
热淋:腰痛一般不明显,多无全身症状,症状多于23天后消失。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有助鉴别。
    2
肾著:病程长,有肾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之病史。
    3
肾痨:血尿为早期常见症,尿频尿急尿痛更突出,有痨病史及盗汗、低热等症。尿沉渣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X线检查有时可见到肾区有结核病灶钙化影或虫蚀样缺损区。抗痨治疗有效。
    4
肾痈:高热,腰痛剧烈,肾区叩击痛明显,患侧腰背组织局部隆起、有灼热感,尿频、尿急等症不明显,肾B超、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
辨证论治]
    1
.湿热蕴肾证:身热不扬,小便频急不爽,腰部酸胀、重着、疼痛,或有尿浊、尿血,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
    2
.肝经湿热证:小便短涩不畅或混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寒热往来,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清利肝经(湿热)。 
    3
.下焦瘀滞证:腰部或小腹部胀痛与刺痛,拒按,小便色暗红或夹血丝,舌暗或有斑点,脉弦涩。活血行滞。

                      肾著;肾着 (西医病名:慢性肾盂肾炎)


    
肾著或作肾着,名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著之病,其人身体
重,腰中冷,……。”《灵枢·胀论》:“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故又可名曰
肾胀。
    
肾著多由肾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以乏力,腰痛腰酸,排尿异常为主要表现
的内脏胀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慢性肾盂肾炎。病情迁延,可发展为肾衰。


[
诊断依据]
    1
.多有肾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史,病程超过半年。
    2
.症状时轻时重,发作期类似肾瘅的临床表现,非发作期或无明显肾瘅病史者,仅表现为低热,乏力,厌食,腰酸,腰痛,轻度尿频,排尿不适感,遇劳加重。

    3
.肾区叩击痛,可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症状。
    4
.尿常规化验反复出现白细胞或脓细胞,尿细菌培养阳性且菌落数≥105L。酚红排泄率下降,严重时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5
X线检查显示肾盏、肾盂变形,肾表面凹凸不平,双肾大小不等。


[
鉴别诊断]
    1
肾瘅:起病急,病程短,无反复发作病史,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明显。
    2
石水:有水肿和高血压,尿蛋白量较多,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尿细菌检查阴性。
    3
肾痨:缓慢起病,血尿为主,尿频尿急尿痛为持续性,尿中可查到抗酸杆菌,尿细菌培养有结核菌,尿X线造影可资鉴别。
    4
劳淋:以小腹部酸胀隐痛,小便频急淋漓不畅等为主要表现,一般无腰痛或腰痛较轻。


[
辨证论治]
    1
.湿热蕴肾证,身热不扬,小便频急不爽,腰部酸胀、重着、疼痛,或有尿浊、尿血,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
    2
.阴虚湿热证:病延日久,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头晕耳鸣,低热,咽干唇燥,腰膝酸软,尿色深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化湿。
    3
.肝经湿热证:小便短涩不畅或混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寒热往来,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清利肝经(湿热)。 
    4
.脾肾气虚湿困证:小便淋沥不尽,时作时止,少腹坠胀,腰酸膝软,面色觥白,面浮足肿,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补益脾肾、利湿化浊。

                    肾痈 (西医病名:肾积脓、肾周化脓性炎症)


    
肾痈病名出《素问·大奇论》,“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骷大跛,易偏枯。”
    
肾痈是因热毒壅滞于肾,使血败肉腐,形成痈脓。以高热、腰痛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痈病类疾病,
    
本病可由肾瘅、肾著发展而成,亦可由肾痨、石淋再感热毒发展而成。
    
肾痈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肾积脓、肾周化脓性炎症。


[
诊断依据]
    1
.高热、寒战,腰痛,或有原发病的表现。
    2
.患侧腰部压痛及肌紧张明显,局部饱满。
    3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一般有脓尿。
    4
X线摄片见腰大肌阴影消失,患侧横膈上升,活动受限,患侧肾区密度增高,肾脏轮廓不清。
    5
.膀胱镜检或见病侧输尿管有脓流出。


[
鉴别诊断]
    肾瘅
肾著急性发作:尿频、尿急、尿痛明显,肾区疼痛,压痛,肿胀不如肾痈明显,X线摄片或膀胱镜检可资鉴别。


[
辨证论治]
    1
.湿热蕴肾证:发热,口苦口粘,肾区疼痛,胸脘痞闷,呕恶,大便秘结,小便黄
浊,或有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 
    2
.脓毒蕴肾证:高热、烦躁,口干思饮,面红目赤,肾区胀痛、灼热,拒按,尿浊,
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腐,脉滑数。排脓解毒。 
    3
.正虚邪恋证: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五心烦热,腰痛,食少,神疲,体瘦,自
汗或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养阴益气、清热解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