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中国看天津

 鬼乐2019 2019-01-04

    说起“钱”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现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是以“元”为单位,我们中国也不例外。不过您知道吗?中国最早的以“元”为单位的货币——“龙洋”就出自我们天津的天津造币总厂,这也是中国第一座近现代国家造币厂。

    天津造币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末年,当时中国使用的通用货币是白银,计量单位为“两”,而百姓零散交易使用的则大多是“铜钱”。随着与世界各国商业交往的日益增多,清王朝也开始尝试和西方国家一样铸造银币,为此特意从英国购进造币机器,在天津机器局东局内设立北洋铸币厂。天津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主任刘佐亮介绍说,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试铸银元,翌年正式投产,同时铸出半元、一角及五分的辅币,上有“北洋造”字样。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又开铸“壹圆”龙洋,除有“北洋机器局造”字样外,背面有蟠龙图案,从而开创了中国机械化铸造银元的先河。但随后由于铸币损耗过大,宣布停产。随后,八国联军侵入中国,这座铸币厂也在1900被劫掠和破坏。1902年,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因遭战争严重破坏,经济萧条,银根吃紧,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立即受命直隶候补道周学熙,重开造币厂,大量铸造货币。天津社科院教授、历史学家罗澍伟介绍说,将原设于省城保定的直隶省官银号迁至天津,并在东北城角开业。同时,启用拆用原天津机器局内北洋铸币厂的残破机器,在河北窑洼大悲院旁建立北洋银元局,鼓铸铜元,后来又加铸银元。天津货币发行量不断增加,不但解决了市面流通问题,而且广泛流行于北京、直隶、山东、山西、奉天、吉林等地,效益十分显著。

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造币总厂
天津造币总厂北分厂外景(今大悲院旧址)

 

    袁世凯的成功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1903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整理金融秩序;1904年,将天津官银号更名为户部造币总厂,开铸“龙洋”,发行全国。就这样,中国第一座近现代国家造币厂在天津诞生。时至今日,户部造币总厂的大门及内部办公区依旧完好矗立在河北区中山路上,见证着天津金融业曾经辉煌的历史。而当时在这里生产的“龙洋”,在钱币市场上的最高价格已经突破了20万元。

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造币总厂
                      总厂出产的光绪库平七钱二分币
             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造币总厂
                                              光绪七钱二分(背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