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那么多年的维生素,今天,我决定放弃了!

 国新健康 2019-01-04
2018年,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约为1851亿元,预计2018年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维生素及膳食营养补充剂占比最高,约为1093亿的市场规模,占比达55%。并且还在不断扩大,70%的民众表示曾经吃过,或者正在吃维生素片。

睿睿小时候总被家长追着喂维生素。在家长的嘴里感觉维生素是个神奇的东西,吃完了维生素这些“营养品”仿佛就能百毒不侵了!
 
 

在科技和医疗技术相对发达的美国,2013年12月17日美国内科协会年鉴杂志上,出现了一篇标题十分愤怒的文章《够了!不要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上浪费钱了》。首先这种愤怒的看似标题党文章是在美国权威杂志上发表的,可见作者是有多么的气愤。

其次再看看文章豪华的作者阵容: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Welch疾病预防中心的Eliseo Guallar医学和药学博士、Lawrence J. Appel医学博士和Edgar R. Miller医学博士

英国Warwick大学医学院Saverio Stranges医学博士

该杂志的高级副主编Cynthia Mulrow医学博士

该文章的结论是:普通(有正常饮食能力)的人群,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或者矿物质补充剂没有益处。相反倒可能有害,不要指望着服用维生素能预防慢性疾病!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和我们在维生素产品商那听到维生素对人体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当然把这些医学界大咖们气成这样是有原因的,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讲……

在1920年代,有一位杰出的化学家埃尔默·麦科勒姆短短几年之内,连续发现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类前所未见的神秘物质背后的功效,令美国民众好奇不已,在1921年这个神奇的年份,麦科勒姆说出了富有哲理的一番话:“我们的身体不是多了一些坏东西,而是少了一些好东西。这种好东西,就是维生素。”

然而在科学家嘴里说出来的是知识科普,但在商人眼里看到的确是商机!

然后美国最著名的水果商新奇士上线了,在毫无科学根据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恶意营销,提出“如果不想得坏血病,每天最少吃一个橙子”这种毫无科学根据的理论。可是,大众买单啊!橙子的销量随之飞涨,一年后,他们又出来搞事情:“除了吃橙子,每天最少,还要喝一杯8盎司的柠檬汁”,然后柠檬的销量,也开始节节攀升。

到了1932年,甚至巧克力和口香糖的包装纸上,都印有“富含维生素”,食品厂商无孔不入,美国人已经深陷维生素的营销骗局中。

到了1941年,美国民众的维生素摄入量已经相当高,那一年又出现了一个传奇大忽悠——联邦政府首席医生怀尔德,搞事情的他声称还有有三分之二的美国民众维生素摄入不足,他建议民众将维生素的摄入量继续提高30%,并且把这130%的摄入量定为“最低标准”,鉴于怀尔德在当时医学领域的权威,这超高的摄入标准,居然被各种医疗机构接受,美国卫生局局长甚至将这个标准称为“美国人民的营养学黄金标准”。

怀尔德没闲着,又搞出一场恶意宣传的实验,并用这个实验说服了国会和政府,在面粉中添加维生素,其中包含过量易中毒的维生素D,怀尔德把全体美国人推向了维生素中毒的边缘。

到了1944年,每四个美国人之中,有三个在吃维生素药丸,民众已经被成功洗脑,每个人都应补充维生素的概念深深的刻在了美国人的脑子里。本着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态度,这场延续了数十年的维生素热潮,终于向全球扩散,让世界人民达成共识,当然中国也被忽悠了进去。

然而,对维生素的开发还没有完。

在197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莱纳斯·鲍林也入坑了,这让维生素的推广达到了高潮!

当年鲍林写的《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出版了。书中认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维生素C可以抗病毒。但是医学权威界的大佬们强烈反对鲍林的观点。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维生素C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截止到今天也没有科学依据支持鲍林当年书中的观点。

还记得前面那篇愤怒的文章吗,就是对这些伪科学的愤怒!

可怕的是很多人至今也不知道这些事情的真相,还在过量的服用维生素。

然而维生素过量摄入引起的危害,才逐渐的引起重视。

附录:发现维生素的历史

首先,维生素的发现始于19世纪末,最初由人们对于饮食和疾病关系的认识而萌生。

1601年詹姆士·兰卡斯特最早在远洋船只上使用橘子及柠檬或柠檬汁治疗坏血病。

1882年日本海军医务总监高木兼宽在发现食物中增加蔬菜、鱼和肉,并用大麦代替白米即可治愈此病。

1889年奇德尔指出“佝偻病产生于佝偻病饮食正如坏血病产生于坏血病饮食”。

1840年艾克曼用碾过的白米喂鸡,偶然发现了实验性脚气病。1890~1897艾克曼经一系列实验发现用未碾白米或碾白米加糠,鸡的病症得以痊愈。

1906年艾克曼采用了同事格林斯的见解,认为米糠中有一种物质,在本质上与蛋白质、脂肪或盐类不同,

1912年芬克认为他已将艾克曼提出的抗脚气病物质分离为纯品,称之为“抗脚气病维生胺”,因为他有证据说明它属于胺类,故称之为“胺”(amine),又因为它是生命所必需,故称之为“维生”(vit)。

后来发现此类物质不完全是胺,改为维生素(vitamin)。

如今的中国的维生素市场已经被这几个“糟老头子”带动了起来,当然全世界对维生素的误区都存在。那么维生素到底有没有用?

答案是,有用的!

人们发现维生素的种类有很多,现阶段已知的就有几十种了。但是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只要十三种,即满足四个特点:外源性:人体自身不可合成,需要通过食物补充;微量性:人体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调节性:维生素必需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或能量转变;特异性:缺乏了某种维生素后,人将呈现特有的病态。

至于维生素类的产品该不该吃,睿睿我认为应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定,多进行食物性补充,老祖宗留下的食疗还是有点科学依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