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湾湾日记:兩岸教学差异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1-04

既然是来台湾交流学习,最吸引我的当然是台湾的教学方式了。

大陆和台湾的教学方式还蛮不一样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台湾,小组分工明显。大陆因为人多,通常一个班都是60人左右,大学还有公共课,有时候会四个班一起上课,有100多号人,所以教学上还是以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为主,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老师很少让大家讨论问题,甚至有的老师认为上课讨论问题就是在浪费时间。而在台湾,你会发现这边的老师很喜欢分组,上课提出问题,让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然后小组各派一个代表轮流回答,作业也是小组分工,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负担,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台湾的教学内容更加广阔。拿《语言学》来说,在大陆我有修过半年的《词汇学》,二者内容很是相似,比如词缀(可以加在单词前面或者后面组成另一个新单词的部分),我们老师只给我们介绍了前缀(添加在单词前面的部分)和后缀(添加在单词后面的部分),到这边来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有中缀和环缀,只是英语中不大常见罢了,但在其他国家语言中会有体现。书本后面的练习题,就有举别国单字的例子,让我们总结词缀构成的规则。

500

台湾的教学环境更加宽松。我感觉台湾的学生都好随意,上课已经五分钟了才姗姗来迟,手里边还拿着早饭,进教室后坐下来继续吃。这种情况在我们淮南师范学院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大一参加了学生会,他们有组织一个叫“查三早”的活动,让我们每天6:45集合,穿上学校统一发的制服,站在教学楼门口,看到但凡手里拿着早餐的同学,就把他拦住,告诉他学校不允许把早餐带进教学楼,更别说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坐在下面吃早饭了,做梦你都不可能梦到这种场景。在回答问题上,台湾同学坐在位置上答一下就好了,想到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中文英文你随意,老师鼓励个人把创造性思维分享给大家,而在大陆的英文课上,回答问题老师要求必须要用英文,好像你不用英文就是小学生一样,相比于创造性思维,老师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听到最正确的答案。

台湾的教学面向更加开放。第一次上《听说教学法课》时,老师问班里有哪些同学去过别的国家,并请他们分析英语在那些国家的日常交流中有什么不同,唰唰唰,班里将近1/3的同学都举手了,有的是出国交流,有的是出国旅游,还有的在国外打工,我当时感觉很震惊,原本我以为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作为代表,没想到会这么多,后来才了解到台湾的对外交流还蛮多的,就交流生而言,除了中国大陆,还有从捷克、泰国、德国、马来西亚、印尼来的。顿时感觉,我们内陆人就像“井底之蛙”,很少出去外国交流。

台湾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除了小组分工合作之外,老师也会加入一些其他教学元素,例如:看电影,作为教学上的辅助。《英国文学史》第一篇是贝奥武夫,里面单字比较接近古英语,个人很难看懂,老师上课也只是带大家选读部分内容,从一个情境跳向另一个情境,其实我们对很多东西还是一知半解,没想到在第一次课,老师就为我们播放了相关影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但在大陆,学校不鼓励老师给同学放电影,如果一学期某个学科老师能开展一次观影活动,已经是大发慈悲了。

教学法的丰富多样,在《听说教学法》课上可以说是展现地淋漓尽致了,我们的老师Jackie,她是个很有感染力的人,经常在课堂上带我们做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觉得上她的课是一种幸福,不知不觉两节课就过去了。一系列的教学法如果真的可以应用在未来教学中,我真替台湾的小朋友感到开心,因为像我们,刚开始学习英语,我是从六年级开始,那时候根本没有人提“教学法”,每天上课就是老师每个单词教读三遍,同学们跟着一起读,回去继续背,等一个单元结束听写,那时候的听写对于孩子而言简直像道“鬼门关”,写错单词,抄100遍,毫无趣味可言,所以好多同学都不喜欢英语。但如果加入一些单词卡片、单词连线小游戏在上课环节中,感觉会很不一样。

外教有他独特的教学方法。我曾经遇到一个很棒的外教Peter,他来自波兰,放弃了芜湖市的一所高中,来到了淮南师范学院教书。有同学说,台北和屏东的差别,就像北京上海与淮南,这么说你应该就能理解淮南的基本情况了。Peter很幽默,每次上课,总会给我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人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会买巧克力、曲奇饼给我们吃,他自己还写了一本书,关于他和中国学生的相遇。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Peter会说中文,并且能够用中文与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所以,几乎每一位见过他的学生,都会对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台湾,我又认识了一位新外教,他叫Michael,来自美国,但在台湾生活了很多年,并且娶了一个台湾的妻子。今年我选了他的两门课程,开始我还有些紧张,担心听不懂他的课,没想到,外教上课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很擅长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范围,Michael不仅幽默,还擅长即兴表演,每次我都被他笑的人仰马翻。不过老实说,Michael说话语速确实有点快,第一次上课,我以为我跑进美国大片里去了。Michael特别随和,他经常称呼我们“you guys”,之前我从来没听David或者Peter说过。

Michael总是对我们极好,为了让大家放学可以不用排很长的队,每次都提前十分钟给我们下课,但他会提醒我们:不要对其他正在上课的同学打招呼。随即还夸张地即兴表演了一下,我笑出了猪叫声。Michael最大的优点是他总能看出你想和他说什么,几乎每次在我想要开口用英文表达一件事的时候,他就已经猜到我要说什么了,真的很聪明,而且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

我一个室友,她也很喜欢英语,就和我一起去听Michael的课,没想到第二次上课就被外教发现了,再加上那个课一个班有70多人,我觉得非常震惊,后来再与他交流几次,发现他就是有这种超能力。

Michael教我们《语言与文化》,这是一个多文化的班级,其中就有来自中国大陆、德国、泰国和印尼的同学,按理说,对老师的教学设计要求很高,但Michael总是把课上的很有趣,他很博学,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也很好奇。其中给我们放过两次电影,但都不是白看的,看完他会给我们布置一个观影感想的作业,他对大家的想法真的非常感兴趣,每节课都会给大家留一个小问题,下次课会在课上共同讨论。

外教的课没有考试,说到考试,在大陆,我们是没有期中考的,只有一个期末考。但台湾这边,大部分课老师会安排期中考,外教果然与众不同,他不在意这些细节,我们只要交一份报告就好了。说是报告,对个人要求其实是很高的,相关要求与指导他整整做了两页文档,报告要求用到课堂上讲过的知识来进行具体分析,Michael极其注重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发挥。

相比之下,大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觉得不如台湾学生。一方面是学校总是给予条条框框限制,另一方面,老师主要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陆生有一个更突出的特点——学习刻苦,图书馆自习室总是座无虚席,如果在期末考试期间,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然后去图书馆占位置,等到8点,连楼梯上都是背书的同学。这里的图书馆,我们看了都觉得特别喜欢,有沙发,有电视,很休闲的感觉,但就算这样,图书馆的人也不是很多,还有人说:“去图书馆看书的都是陆生,台湾同学双休日都回家去了。”这边双休日图书馆早上9点开门,下午5:30闭馆,中秋节、选举日都放假,在我们看来也是十分不可思议的,我们要5点钟爬起来占位置,等到图书馆闭馆离开?不可能的,我们的图书馆是等人都走完了,再关门,早上随时欢迎光临,8点钟之后,自习室的座位已经满了。

平时上课,在我们淮南师范学院,提前半个小时教室坐有同学,这很正常,而在台湾,经常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发现教室空无一人,好不容易来了一个,还问“你怎么来这么早?”同学上课懒散不说,老师也很随意,有的老师一定要在59分才会走进教室,这已经算很好啦,因为还有的老师,都过了十分钟才姗姗来迟,搞的后来我同学在别的校区上课和我同时出发,感觉时间是不够的,我就问:“你们老师会迟到吗?”同学说:“这个老师他就从来没有准时过。”我忍不住笑了,有的老师确实很可爱呀。

老实说,我喜欢台湾的生活方式,喜欢这里热情的人们,喜欢活动式课程,感谢所有遇到的人,经历的事,还有快乐的你。

(作者:忘憂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