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好家风,传承正能量

 彭允好 2020-09-22

1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具家庭观念的族群。

中华传统文化向来重视家庭婚姻的稳定和谐,《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家庭和睦了,社会才会安稳,家庭幸福了,社会才会祥和。

中国人一生受到家风、家教、家训、家庭文化的影响至深,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婚恋嫁娶、建功立业都离不开家的影子,而“家”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港湾,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

每年临近春节,大包小包,行色匆匆,车站、机场、港口、码头挤满了焦急等待回家过年的中国人。无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无论多艰难辛苦,都要回家团聚,以叙天伦。

“春运”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日景观,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迁徙。

2

《易经》64卦中的第37卦是《家人卦》(下离上巽)。

《家人卦》象征家庭,是反映家庭关系的最古文献资料。《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意思是:家庭成员之间,女主人的正位是在内,操持家务,男主人的正位在外,养家护家,男女各居其位,各负其责,这是天地间应当遵循的道理。家庭中有严厉正派的长辈,这就是自己的父母。父亲有父亲的责任,子女有子女的责任,兄长有兄长的责任,兄弟有兄弟的责任,丈夫有丈夫的责任,妻子有妻子的责任,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责,各尽所能,家风自然就端正了。家道端正,天下也就安定了。

家庭和睦与否,不仅关系到家人之间的团结和幸福,关系到对父母的孝顺赡养,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社会风气的转好,都要从齐家正家,家风家教家训开启规范治理的第一步。

家训严则家教好,家教好则家风正,家风正则家道兴,家道兴则中华民族崛起指日可待,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则可计日奏功。

3

家风家规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是古圣先贤家庭教育的智慧结晶。

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诫伯禽书》,训词说: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训导伯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美德。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也要以桀、纣为鉴,不能丢掉谦逊品德。

《孔子家语》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家训教科书,有丰富的教子思想。一天,孔鲤从院子里经过,孔子问他:“学礼乎?”孔鲤答曰:“未也。”孔子训诫道:“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礼仪规矩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孔子谆谆教导其中的道理:“鲤,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

被尊称为“中华武圣人”的关公,是东汉时期的一名武将,追随刘备,戎马一生,忠义神勇,战绩彪炳。关公不仅英猛善战,且儒雅知文。《三国志》云:“(关羽)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关公对其子关平留下的“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十二字“四好”圣训,成为后世正直善良之人理解和传承关公文化关公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行为指导。

与关公同时代的“中华智谋之神”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后人称为《诫子书》,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成为后人修身立志的名篇。

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但家风家训的主旨都在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教育族人扬善去恶,正直做人。

在社会动荡、道德滑坡、法律倾颓的特定历史时期,家风家规家训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人性良知的最重要的力量。

4

中国历史上许多百世其昌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家风家规家训,至今令人尊敬。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的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历宋、元、明三代,340多年15世在此合族同居,同财共食,和睦相处,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成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典范。

郑氏家族世代以孝义治家,尊师重教,重诺守信,勤俭持家,以正直孝义为荣,以虚情假意为耻,其家族子弟恪守祖训,廉洁自律,忠义报国,清正耿介之士层出不穷。促使这个家族绵延不绝,便是其传世家训《郑氏规范》

《郑氏规范》是“郑义门”家规,是中国家规史上的三座界碑之一,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修订完善。

《郑氏规范》云: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

第三十二条云: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

集郑氏几代人的治家经验,经柳贯、宋濂等名儒大家参与修订的《郑氏规范》,从最初的58条,扩充到92条,再到最后成文的168条,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旨,内容涵括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生产、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被誉为迄今世界上最完备的一部家族法典。

《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特色鲜明,知行一体的教化实践,对家族的稳定繁荣,对族人道德教化,伦理指导,和优良家风形成,都产生了深远而深远的影响。

5

历史的文脉在不断延续,中华的文明在不断前行。

好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族先贤留给后世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固然重要,无国法则盗匪横行,国将不国;家规也不可无,无家规则奸邪遍地,民将不民。

家风是在谨遵先祖贤士的教诲中不断发展和形成的,因背景不同,经历各异,所以表现出来的家风各有千秋:或温良恭俭让,或忠义信勇侠;或忠厚传家远,或诗书继世昌;或克勤克俭,提倡简朴;或父慈子孝,倡导和睦;或尽职敬事,本分做人;或精忠报国,孝义为先。

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韩愈家训云: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云: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朱子家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王阳明家训云: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曾国藩《诫子书》云: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好家规好家训正人心念,导人向正,规范言行,好家风让族人洁身自好,砥砺节操,成为国之栋梁,民之榜样。好家规好家风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是中华美德最现实的传承。

好家规、好家训、好家教、好家风让子女受益,让家族荣光,为社会输送正能量,为国家培养好栋梁。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