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生物达人最爱读的100本高分好书,读完你就是达人!

 修竹秀 2019-01-04



(向上滑动启阅)

题记

小时候读《山海经》,看到一大群珍奇异兽,不光名字奇葩,配图也似乎是外星来客,顿时觉得古人好有想象力。直到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犰狳,方知想象也需要有原型,大千世界才是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的所在。


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手不释卷连夜看完,被作者贾雷德·戴蒙德缜密的知识结构和宏大的历史观深深震惊。在那之后,我对整个生命圈的认识都有了全新的蜕化。进而,我开始“穷举”所能买的到的各种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科普读物。


这几年,感觉“穷举”读书开始跟不上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忙了,更是因为市面上各种生命科学科普书籍忽然像仓鼠繁殖一般,短时间内多起来了。


如果说2015年只有10~20本左右的新作,到了2017年则至少有30~50本。更可喜的是,宏观思维大作的跨界水平越发高超,对与时俱进的技术关注越发同步,本土作家的段位臻于一流,中文译者的成果趋于“信·达”。当一个学科开始走出象牙塔,传授知识的方式超越了教科书和专业领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普及,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时,我欣喜地意识到:生命时代真的来了。


科普,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公益。所以,我一直坚持做《天方烨谈》音频节目,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3000万次了。随着更多大咖相继参与,这档节目成为了群星荟萃的天方“众”谈。不仅如此,我还很喜欢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授课,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覆盖”(据很多家长反馈,有很多同学听了我的课程,主动改为主修生物,真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捂脸)。


另外,因为华大自己就有幼儿园,所以我还一直尝试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行生物科普。当孩子们能够给我准确讲出保护色和警戒色的定义,能和我讨论北极霞水母和漂泊信天翁的习性,甚至能告诉我河马和鲸是亲戚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大家可能没对比过这样一组数据。在元素周期表里,中国做出的贡献可能只有炼丹时发现的锌和砷。而在生命周期表里,其中的一项指的是一个物种测序完成的基因组。截至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全球一共发表了510篇论文,分别描述了510个物种,而中国在其中的贡献达到了33%,超过了美国的25%,华大基因更是参与了中国部分的76%。在化学上落后的,生命科学上咱们补回来。

在这个基础上,华大基因的小伙伴们还一起发起了生命周期表第一期哺乳动物补全计划,即对5000种哺乳动物、157个科的物种进行基因组众筹解密,解密后的数据会存储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更有纪念意义的是,这个物种的数据库就可以以贡献者本人来命名了。命名一颗小行星机会渺茫,但命名一个物种还有大把的机会(要知道,已知的物种接近1000万种)!目前开放的157个科中,已经有132个科里的物种被认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您或您的孩子不心动么?详情见生命周期表。


要做好生命周期表的工作,学学生命科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次,我整理了300本与生命科学科普相关的图书/图册,应该说是对自己看过的全部作品的一次梳理,大部分适合大朋友看,也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看(比如恐龙和史前动物的画册),希望能够帮助喜欢生命科学的朋友们节省大浪淘沙的时间。如果您觉得我有哪些未收录的好书,也欢迎留言告知。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特别对生命科学书籍的知名出版机构做了一次评点,希望知识界都能一起努力,早日奉上更多优秀作品,以飨书虫们。


同时,我也终于鼓起勇气,把《天方烨谈》音频节目里的精华内容整理成书,并取名为《生命密码》,配合音频节目一并推出,目前在京东、当当等平台有售,再次感谢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李雯琪、郑涛、张雨宇、唐川、吴彪、林昌泉、翟腾、萧芳权等人)。正是大家携手同心,才整理出了这份史无前例的书单,这个工作量真的很大。所以,如果您觉得这份书单有价值,请给我们一些打赏,我们会把这部分的钱全部捐赠给华基金和光基金,而我会自费请小伙伴吃顿好的,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深圳哪家馆子更文艺?







数月前,我们推送了史上最全300本生命科学书单(点击查看详情,受到读者朋友的广泛好评。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精心挑选了100本生物达人最爱读也是最值得读的生命科学书籍,与大家分享。


以下是100本图书的详细清单,每一本都有尹哥评分(满分10分),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同时,如果您觉得有哪些未收录的生命科学类好书,欢迎留言告知。


1

植物王国的奇迹:果实的奥秘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8.5



《植物王国的奇迹:果实的奥秘》从果实的种类开始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果实的结构、特点、典型代表植物,重点介绍了果实的形态在种子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作用,还介绍了与果实协同演化的有关动物物种的相关知识。书中采用了大量电子扫描显微镜拍摄、处理的彩色图片,便于直观了解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结构。

作者简介:

罗布·克塞勒:视觉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艺术、设计和科学领域的教授,在职业生涯里,他常常将植物作为汲取灵感的源泉。2001年,他被邱园任命为NESTA研究员,从那时起,他开始同显微镜下的植物材料打交道。他还是林奈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研究员,以及葡萄牙古尔本基安科学研究所 2010年生物多样性成员。他的作品曾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包括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植物园和里斯本古尔本基安基金会等。


沃尔夫冈·斯塔佩:邱园的一位种子形态学家,就职于位于英国苏塞克斯郡韦克赫斯特的千年种子库。在此项大型跨国计划的核心之地,收藏和储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和果实。斯塔佩博士将此地视为理想的工作之所,他可以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放在令人震惊的种子和果实多样性的研究上。作为此领域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斯塔佩博士也为英国和海外地区同千年种子库有合作关系的大学生和其他成员讲授种子生物学这一课程。


2

植物王国的奇迹:花儿的私生活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8.5



植物的世界充满着神奇与美丽,我们可能领略过果实之奇异和种子结构设计之精妙,但本书将带你步入一个更加精致而又壮观的裸眼不可见的多彩世界,继续我们奇妙的植物王国探索之旅。


许多年来,花粉研究一直是一个少数人才享有特权得以入内的科学领域,普罗大众无缘相见。本书通过大量珍贵的彩色图片展示了一个精彩的花粉世界,这些卓越的图片都是在采用新科技手段拍摄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家耐心细致而又极具天赋的艺术处理而成的,堪称艺术杰作。通过这些令人炫目的图片以及与之交相辉映的文字描述,你可以了解到花粉的形态和结构,进而了解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一系列非凡事件。

作者简介:

玛德琳·哈利(Madeline Harley),博士,植物学家,在2005年退休之前,是英国皇家植物园花粉研究部门主管。她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在有花植物演化和亲缘关系领域中花粉特征的物种特异性,并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作为作者或共同作者出版及发表80多篇(部)论文和著作。她在众多国际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的工作。哈利博士是林奈学会会员,并且是英国皇家植物园的荣誉研究员。


罗布·克塞勒(Rob Kesseler):视觉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艺术、设计和科学领域的教授,在职业生涯里,他常常将植物作为汲取灵感的源泉。2001年,他被邱园任命为NESTA研究员,从那时起,他开始同显微镜下的植物材料打交道。他还是林奈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研究员,以及葡萄牙古尔本基安科学研究所 2010年生物多样性成员。他的作品曾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包括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植物园和里斯本古尔本基安基金会等。


3

植物王国的奇迹:生命的旅程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8.5



种子是植物体所孕育的最复杂而又最完美的部分,里面蕴藏着物种的下一代。在亿万年的漫长时间内,为了保持物种的繁衍,种子植物演化出了令人震惊的适应策略,种子高度复杂精妙的结构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植物王国的奇迹:生命的旅程》中,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的艺术家罗布·克塞勒和种子形态学家沃尔夫冈·斯塔佩通过令人惊叹的特写图片和美妙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而又奇妙的微观世界。


任何热爱自然世界的人士包括艺术家、设计师以及科学家都可以从《植物王国的奇迹:生命的旅程》中发现新的惊奇,受到新的启发。

作者简介:

罗布·克塞勒:作者,视觉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艺术、设计和科学领域的教授,在职业生涯里,他常常将植物作为汲取灵感的源泉。2001年,他被邱园任命为NESTA研究员,从那时起,他开始同显微镜下的植物材料打交道。他还是林奈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研究员,以及葡萄牙古尔本基安科学研究所2010年生物多样性成员。他的作品曾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


沃尔夫冈·斯塔佩:作者,邱园的一位种子形态学家,就职于位于英国苏塞克斯郡威克赫斯特的千年种子库。斯塔佩博士将此地视为理想的工作之所,他可以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放在令人震惊的种子和果实多样性的研究上。作为此领域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斯塔佩博士也为英国和海外地区同千年种子库有合作关系的大学生和其他成员讲授种子生物学这一课程。


4

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9.0



美国知名学者和艺术家保罗在本书中描述了735个恐龙物种。全书分成两个部分。


起始部分包括了恐龙演化、生物学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讨论。主体部分 “恐龙类群”分成三个类群:“兽脚类”、“蜥脚形类”和“鸟臀类”。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很简明,主要包括结构特征、时代、分布和栖息地方面的信息。 整本书还包括了超多600幅彩色和黑白的复原图,其中有130幅生态彩图(一些是精美的场景);将近450幅骨架、头骨、头和肌肉的绘图,还有8幅古地图。


《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比其他任何恐龙书在语言和表达上更科学,它的复原图是一流的,它将带给恐龙爱好者一场视觉盛宴。

作者简介:

格雷戈里 S.保罗,学者,艺术家。他是包括《侏罗纪公园》在内的诸多电影和纪录片的首席恐龙复原师,复原了中生代生物的“新形象”。保罗著有《掠食恐龙的世界》、《科学美国人图书之恐龙篇》、《飞龙在天》等。他的作品同样在《科学美国人》、《自然》、《纽约时报》等诸多出版物中发表。


5

绝美!透明生物图鉴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8.5



前所未见的透明生物,

令人屏息的造物之美!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颜色,随着花朵颜色而改变的透明蝴蝶、水晶般澄澈的花瓣……原来这些都不是标本!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不管是在晨露弥漫的山峦间,森林的深处,热带的池沼中,黑暗的洞窟内,深海中的珊瑚群里……从透明植物、透明昆虫,到透明鱼类,本书收录绝美生态照片229张,一起探索透明生物的不可思议之处。

作者简介:

武田正伦(Takeda Masatsune)/监修(水生生物),1942年生于东京。九州岛大学研究所农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毕后,担任日本大学医学部生物学教室助手,后任国立科学博物馆动物研究部研究官。


曾任主任研究官、研究室长、部长,现为荣誉馆员与荣誉研究员。专攻海产无脊椎动物,尤其是甲壳类的系统分类学。


6

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9.0



本书以精彩案例讲述植物和动物如何启发了发明家、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也讲述了仿生学如何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最有前景的学科之一。在每一个对页里,左页介绍一种植物或动物启发一种或多种仿生发明的故事,另有多个小模块,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植物或动物的物种信息、奇特策略以及由它们引发的“想象出的发明”;右页则是该植物或动物的标本照片,以及由插画师蒂特瓦内(Titwane)绘制的发明原理图。

作者简介:

玛特·富尼耶(Mat Fournier),毕业于巴黎第八大学,专业为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现为美国伊萨卡学院助理教授。童年和青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梅康图尔山林间度过,学习过动物、植物和景观方面的知识。


7

古兽横行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9.5



儒略·斯托尼的首部古生物艺术作品集无异于一场科学艺术特展,收录百余幅他为多家科研、科普期刊绘制的独家插图,以及专为各知名博物馆创作的古生物画作。这些复原作品完美融合了独特的艺术技巧、创造性想象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是恐龙与艺术爱好者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

作者简介:

儒略·斯托尼(Julius Csotonyi),加拿大古生物艺术家,擅长将学术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相结合,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加拿大皇家泰勒博物馆等四十多家媒体和机构创作过大量古生物艺术品。他是使用数字技术颇为精湛的古生物艺术家之一,曾于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三度荣获莱泽多夫古生物艺术奖。


8

古生物图鉴 : 史前水栖爬行动物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8.5



《古生物图鉴——史前水栖爬行动物》系列丛书以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为依据,科学、准确地将60余种世界各地发现的史前水栖爬行动物骨骼及形态进行完美复原,将物种的化石产地、基本体型、生存年代、食性等特征以中英文双语进行介绍。


《古生物图鉴——史前水栖爬行动物》是全球首套专业级的恐龙工具书,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古生物研究者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翔实的图片与数据资源。

作者简介:

赵闯,国际著名古生物复原画家。啄木鸟科学小组美术总监。7岁开始画恐龙,21岁时作品就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封面。长期为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和研究机构提供科学美术作品。20年来连续不断的创作与耕耘也使赵闯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与技巧,并尝试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强调等去表达情感、凸显气氛,以艺术家的创造去表现人们用肉眼及摄影技术无法捕捉的自然万物的神态,在恐龙爱好者及发烧友中享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杨杨,知名科普作家,啄木鸟科学小组创作总监。毕业于厦门大学,出版了多部长篇文学作品及科普图书。


9

自然解剖书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8.5



700幅手绘插画,7大类自然主题,微型自然科普书带你认识大自然。以结合艺术与自然科学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迷人又有趣的大自然世界,包括:


◎地理

介绍地球的结构,还有矿物、化石、岩石、山、褶曲山、火山是如何形成,以及地景、地形的样貌为何。


◎天文

说明天空的大气层是由哪几种气体层组成、如何从云层变化预测天气、水是如何改变形态,以及雷雨、闪电、龙卷风、雪花、彩虹、夕阳等是如何形成的。


◎昆虫与花草植物

以解剖的方式,介绍蜜蜂、蝴蝶、蛾、蚂蚁、花的构造,以及关于虫虫与野外植物的小知识。


◎树木、菇类与蕨类

以解剖的方式,介绍落叶木、树干、叶子、菇类、蕨类的构造,还有如何辨认叶片、哪些是有毒的蕈菇、苔藓奇妙的功用、森林中腐木的生态系。


◎动物

介绍住在地底下的动物、接近人类环境的小动物、野生猫科和犬科动物、水生哺乳类动物、海洋哺乳类动物,以及生物奇特的适应力。


◎鸟类

先图解介绍鸟类的身体构造、鸟类的羽毛,接着介绍鸟类的羽毛种类、鸟类的鸣叫声、各式各样的鸟巢与鸟蛋,还有各种鸟喙特点、有趣的鸟类行为、大型鸟类与猛禽等。


◎水底世界

介绍池塘的生态系、鲑鱼的生命史、青蛙的成长过程、水母的构造、海藻有哪几种,以及水里会出现小虫子,还有潮间带的物种分布。


如果你想知道山是怎么形成,好奇蕈菇是如何生长、鲑鱼为何原本是银色后来又变色、猫头鹰的脸为什么长那样、有些母的驯鹿头上为何也会长角,或者揣想世界上有多少不同类型的鸟羽、鸟蛋,本书中的各种插画、图表和分解图将可以让你开心地尽情探索。

作者简介:

茱莉亚·罗思曼(Julia Rothman)是一位插画家,作品散见于书籍与报章杂志,以及织品、文具、壁纸、地铁文宣、餐具等,已出版6本图文书,包括Farm Anatomy和Hello NY。


10

昆虫脸书 


类别:图鉴

尹哥评分:8.5



每一种昆虫的脸型及表情都很特别,尤其加上一点想象力,马上变得生动有趣。本书将作者的观察心得与昆虫脸部的特征,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生态图片来介绍,并将各种昆虫富有趣味地划分成组,希望借由“脸书”的魅力,让更多大小朋友进入昆虫的奇特世界。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昆虫生态,并亲眼见证每一张美丽的昆虫“脸”。


原来世界上有带着吸管的昆虫刺客,也有凶狠无比的昆虫杀手,更有各式各样隐身森林的忍者昆虫,以及酷似外星人的昆虫。奇特的是,小朋友最热爱的日本卡通主角人物,如假面超人、电波人等,原来身上都有昆虫的影子。多样的昆虫“脸”给予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其实背后还隐藏着昆虫不为人知的生存秘密,《昆虫脸书》将一一揭露昆虫的私密生活面貌。

作者简介:

黄仕杰,1973年生于台北,从小就喜欢饲养昆虫,退伍后因工伤,右手4只手指遭截肢,但对于生态的兴趣不减反增,一直是台湾原生昆虫、石松、兰花的爱好者,同时持续从事生态摄影。近年来造访东南亚各国,深入渺无人烟的热带雨林,拍摄植物、昆虫栖息地照片,并为报刊杂志撰写生态探访文章。曾任“国科会”生态影片昆虫顾问、台湾大学“国科会”计划助理、嘉义大学“国科会”计划助理、台湾全记录生态讲师,目前专注自然生态摄影、写作。著有《长戟大兜虫》《昆虫脸书》等书。


11

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0



与世界上古老的生物相比,人类的生命不过转瞬之间。这些存在千年的生物见证了地球的历史,提醒着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是地球未来命运的指标。


艺术家瑞秋‧萨斯曼花费10年时光,与生物学家合作,周游各地拍摄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000年的生物,她的足迹从南极洲跨至格陵兰岛,从美国的莫哈维沙漠到澳洲内陆,最后的成品皆收录于此书,呈现出令人惊艳而独特的摄影文集。


她的摄影探索以纪元零年为起点,往后回溯,在现代纪录过去,这些古老的有机体遍布各个大陆,例如格陵兰岛上有一种地衣,100年只长1公分;而美国犹他州则拥有一片已存在8万年的白杨树林。透过纪录这些独特而美丽的古老生物,萨斯曼描绘出这个星球上活生生的历史,而且仍然不断生长着,但也透露出我们在未来可能失去这些生物的危机。这些从古老时代存活至今的生物,几千年来撑过了极端气候的考验,但是面对如今气候变迁和人类开发的威胁,却显得如此脆弱,她所纪录下的两种生物便已经因为人类介入而宣告死亡。


这不只是一本美丽的摄影文集,更是艺术家提出的问题,值得每个人细细思量:如果这些生物已经存活了这么久,为何会在我们这个世代结束生命呢?

作者简介:

萨斯曼是出身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当代艺术家,她的摄影作品和散文曾刊登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以及NPR上。她为了本书花费10年研究,与生物学家合作,环游世界各地拍摄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000年以上的有机体。她获奖无数,其中包括2014年古根汉奖助金;同时她也经常受邀演讲,包括TED论坛及大学演讲,曾接受CNN及BBC访问。她的作品曾在欧美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展出。


12

生命简史 : 地球生命40亿年的演化传奇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5



人类出现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当三叶虫在海洋中欢快地游动时,大陆仍是一片荒芜;开花植物和昆虫的关系,竟然如盛行的舞台剧一样,充满了爱恨情仇;原以为恐龙的陆地霸主地位牢不可破,谁曾想,彗星的一次猛烈撞击,竟让恐龙从此只能在漆黑、寒冷和困惑中磕磕绊绊地行走至僵硬;从古猿到人类,看似简单的站立,却让人等待了千万年……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活动的现代,生物物种灭绝是生命演进中的“家常便饭”,死亡总是突然降临,可是生命永不孤单。


而这些,都是化石告诉我们的故事,也是《生命简史》的故事。


英国古生物学家福提,追寻三叶虫的足迹,从寒冷的北极圈到澳大利亚中部的荒漠,从美国内华达沙漠到泰国的达鲁岛,从智利到中国再到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跑遍了世界五大洲,用化石还原生命诞生的源头故事。


可以说,《生命简史》是一座纸上生命博物馆,它的向导是专业的古生物学家,它用化石为我们描述40亿年地球生命传记,演化、生命大爆发、生命大灭绝、恐龙称霸、古猿出现、人类诞生……只需一颗好奇心,你便会发现用化石讲述的故事,却如BBC纪录片一样好看。


《生命简史》是一部没有终章的传记,演化从未停止,生命总有对策!

作者简介:

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著作《隐藏的风景》获得世界自然图书奖。


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嘉宾主持,拍摄多部纪录片。由于这些在公众科学上的杰出贡献,2013年,福提被授予刘易斯·托马斯科学作家奖,2006年,获迈克尔·法拉第科学贡献奖。2016年,福提获得英国古生物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3

诗性的宇宙 :一位物理学家寻找

生命起源、宇宙与意义的旅程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0



在一个没有起因、也没有目的的物理世界中,任何一个人的存在,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人类的目标和意义,是否能融入科学的新世界观?一个人很渺小,生命短暂如蜉蝣,与宇宙相较,我们的身量甚至不如一颗原子和地球的相对尺寸。任何一个人的存在,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一次高速公路濒死经验中,作者与生命的有限性面对面交锋。他瞬间深刻感受人类生命的渺小与短暂。


不禁问出:任何一个人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真有那么重要吗?


萧恩.卡罗尔身为世界知名物理学家,提出了自达尔文以来科学典范转移之后,几乎没有人可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在本书中,他不单以卓绝智慧处理希格斯玻色子和额外维度的问题,还探讨所有人类面临的最深邃问题,面对世界的基底现实,我们该如何处理以下问题:

  • 我们身处何方?

  • 我们是谁?

  • 我们的生命是否有意义?


面对这道哲学问题,作者引导我们看见过去几百年来接连不断的发现,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以极大的企图心,试图将人类的目标和意义,安置在科学的新世界观中。


作者以诗意文字与洗炼文笔,引领我们一探「诗性自然主义」,尽管自然世界只有一个,「诗性」却提醒我们,谈论世界的方式不只一种,宇宙并非某种单一且统一的情节,而是不同层次都有各自适用的描述,而且都是对于现实真实的描述。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不同层级的描述之间的关连性,从而组成一个让我们安身立命的信念星球。


书中50个简短篇章,充满耐人寻味的历史轶闻、旁白省思和严谨阐述。卡罗尔以耀眼夺目的独特手法,铺陈从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乃至于生命和意识,以及宇宙起源等一波波科学革命所依循的原理原则。

作者简介:

萧恩‧卡罗尔(Sean Carroll),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曾获多家机构奖项与研究基金,授颁单位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国航天总署、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Afred P. Sloan Foundation)、戴维和露西尔.普克德基金会(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Foundation)、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美国物理联合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和伦敦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London)。他最近获颁的荣誉是2015年古根汉基金奖(Guggenheim Fellowship)。卡罗尔著作包括《从永恒到现在》(From Eternity to Here)以及《宇宙尽头的粒子》(The Particle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他和作家妻子珍妮芙.威雷特(Jennifer Ouellette)住在洛杉矶。


14

与古生物同行 : BBC失落的史前世界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0



BBC《与恐龙同行》创作团队为大家带来这本令人惊叹的史前动物视觉百科全书。《与古生物同行:BBC失落的史前世界》是一部史前世界动物名录,从原始两栖动物、巨型盾甲鱼到猎食性的恐龙和刃齿虎,均有涉及。《与古生物同行:BBC失落的史前世界》沿着地球生命演化的神奇历程,重点介绍了100多种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庞大、怪异且令人生畏的动物。


在书中,我们将首次见到恐龙漫步地球之前就已繁衍数亿年的奇异动物,例如,翼肢鲎这种体长近3米的海蝎,还有体重达到2吨、能在陆地上“行走”的猎食性含肺鱼。对于这些奇异动物,此前从未进行过虚拟视觉重塑。书中还再现了恐龙时代令人惊悚的超级怪兽,生动地描绘了它们生活和死亡的场景,其中,从霸王龙、梁龙、禽龙到伶盗龙,人们所喜爱的恐龙均有介绍。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在恐龙灭绝后出现的全新物种,这些怪异奇妙的哺乳动物正是现代人类的祖先。

作者简介:

蒂姆·海恩斯(Tim Haines),1982年在班戈大学获应用动物学学士学位,随后加入英国广播公司(BBC)自然历史部自然节目组,并于1988年调入科学部。他曾致力于许多BBC重要的科学系列节目的制作,并出品了屡获殊荣的地平线(Horizon)系列节目,包括《冰冻木乃伊》(Ice Mummy)三部曲。他是《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系列节目的创作者及制片人,《与野兽同行》(Walking with Beasts)节目的执行制片人,并编写了与节目相关的两部图书。同时,他还是《海洋怪物》(Sea Monsters)及《与巨兽同行》(Walking with Monsters)节目的执行制片人。


保罗·钱伯斯(Paul Chambers),于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微体古生物学博士学位,著有《争论的缘由》(Bones of Contention)、《世外桃源般的生活》(A Sheltered Life)等书。在调到BBC科学部之前,他是BBC儿童部的一名研究员。他在科学部从事《与恐龙同行》及《与野兽同行》节目的制作,而后担任过《海洋怪物》及《与巨兽同行》等节目的联合制片人。


15

化石知道生命的旅程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0



本书以世界上最优秀的两大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国史密斯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庞大的样本为例,通过介绍迄今为止最重要的100次化石发现,来重述地球生命的进程。


内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共讲述了35亿年来地球上7大洲中的不同化石,通过遴选100种有代表性化石的故事,展示了在过去的演化史中一些不寻常的奇妙生物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动物也有植物,大到恐龙,小到微生物;从陆地到海洋,来向读者展示生命演化的历史。


你知道动物/植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化的,又是如何消亡的吗?已灭绝的动物是怎么遭受灭顶之灾的呢?化石告诉你一切答案。

作者简介:

保罗·泰勒,(Paul D. Taylor),英国古生物学家,已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地球科学系工作35年,在1990年至2003年间(共13年)主管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分工。


艾伦·迪亚(Aaron O’Dea)是美国史密斯博物馆热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他在研究所工作多年,利用化石记录来理解演化的驱动力,和重建人类生活之前的加勒比海地区的珊瑚礁是什么样的。


16

25种关键化石看生命的故事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5



本书带你一探演化奇迹与生命永恒的记忆……


 斗勇又斗智,代代传承、置死地而后生的化石猎人传奇冒险;科学家们两百年来的脑力竞逐,由当代古生物学家、科普写作巨擘娓娓道来; 精挑细选25种关键化石,架构出35亿年的恢弘地球生命演化史。本书将藉着25种化石,陪伴读者一同走过亿万年的生命轨迹!

作者简介:

唐纳·波瑟罗(Donald R. Prothero),加州理工州立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圣安东尼山学院天文学暨地球科学系教授,洛杉矶郡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嵴椎动物古生物学研究员。


17

生命的跃升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5



这本内容丰富的作品试图解读演化论的十个伟大“发明”,从生命的原初,经过它的创造期,到它的终结,围绕着生物学、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新研究进展来组织叙述,重现了地球上生命的历史,而且带着精彩而出乎意料的细节。

作者简介:

尼克·莱恩,演化生物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另著有《能量、性、死亡》。


18

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演化的证据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9.0



作者在书中运用大量跨学科的故事,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及考古学,物理学,化学,胚胎学,数学模型,向我们证实:演化不仅是一个理论,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它有着惊人的力量、简洁和美好;演化和我们同在——在我们内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之间;它的工作成就嵌在万古的岩石中,在包围我们的无穷无尽的、美丽、奇异的生命形式中,这毫不意外——这是通过非随机自然选择的演化的直接结果——这是小镇里唯一的游乐、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首席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演化论生物学家。


19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5



本书为人类自然史——作者检视人类演化的过程,从语言、性行为和生命周期探讨人类独特的自毁行为。全书充满令人好奇、发和深省的问题,阅读趣味十足。

作者简介: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20

寒武纪大爆发:第一支眼的诞生  


类别:生命史

尹哥评分:8.5



作者挑战一个连达尔文也感到困惑的千古难题:什么原因导致寒武纪大爆发?他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全面检查远古化石证据,提出一个简单又极具说服力的解释:光开关理论。

作者简介:

派克 (Andrew Parker),雪梨麦克里大学博士,199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此外,他也是牛津大学萨莫维尔学院、欧尼斯特库克学会的研究员,以及澳洲博物馆和雪梨大学的助研究员。


21

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8.5



这本书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机智幽默的笔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无比渺小却影响力巨大的微生物世界。在这个人类常常谈之色变或干脆忽视的奇怪又危险的微生物世界中,氧气是致命的毒药、硫是美味佳肴、欺骗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而美酒却被当作废物丢掉……


书中不仅介绍了基因、蛋白质的精妙运作,细菌、病毒的神奇生活,以及它们齐心协力在地球上塑造生命的无数种行为方式,还展现了一场又一场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腐蚀人类牙齿需要细菌的团队合作、以放射性废物为食的微生物超级英雄、诱导自杀的基因、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起源;在与微生物斗智斗勇的同时,人类又依赖微生物而生——从食品生产和医药制造,到开采黄金、开发石油、清理人类制造的垃圾,可以说人类与微生物自古以来就是相爱相杀的一对,谁都离不开对方。因此,我们更需要正确认识这个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从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让地球环境变得更宜居。这场趣味横生、充满刺激的博弈,对于专业和非专业读者都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

作者简介:

伊丹·本-巴拉克(Idan Ben-Barak)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医学院先后获得了医学理学士学位和微生物学硕士学位,他还在悉尼大学攻读历史与科技哲学的博士学位。他的首部著作《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已被翻译为6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这本书还获得了201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斯巴鲁(Subaru SB&F)颁发的青年组优秀科普图书奖。巴拉克现在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


22

超图解菌种图鉴:感染科医师告诉你

72种致病且致命的细菌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8.0



这是一个以农业大学为舞台,讲述能用肉眼看见菌类的少年,和他的伙伴之间发生的轻松小品故事。登场的菌类是以与发酵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们为主。


本书挑选出来作为主题的是对人类会造成危害的微生物们,由感染症的专家岩田健太郎医师透过专业角度的说明,辅以诙谐的语气,让一般人也能对于感染症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作者简介:

岩田健太郎(Kentaro Iwata),出生于日本岛根县。1997年毕业于岛根医科大学。2004~09年任职于龟田综合病院(千叶县)。2008年以后,任职于神户大学研究所医学系研究科暨医学部微生物感染症学讲座感染治疗学领域教授、神户大学都市安全研究中心感染症风险沟通领域教授。美国内科专门医师等。


23

致命伴侣 : 在细菌的世界里求生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8.5



抗生素药物使人类寿命得到历史性增长,但它们也在无意间扰乱了人类与栖息在人体中的细菌之间古老而亲密的平衡关系。于是,抗生素耐药性现在成了最严重的医疗问题之一。本书不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而且探讨了“卫生假说”———一个将现代的过度卫生与免疫疾病及流行性疾病的增长联系起来的理论。作者萨克斯叙述了人类在与细菌的战斗中所犯的严重错误,对数量远超人体细胞的细菌与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观点。本书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在抗生素得到更广泛设计和使用的未来,人们可以用专门设计的细菌来替代抗菌药物和清洁剂,这将给人类健康带来最大益处。

作者简介:

杰西卡·斯奈德·萨克斯(Jessica Snyder Sachs, 1957— ),自由撰稿人,生活于美国新泽西州,其科普文章常见于《发现》(Discover)、《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国家野生动物》(National Wildlife)和《养育》(Parenting)等杂志。


24

肠道 大脑 肠道菌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9.0



新医学临床已经证明,肠脑菌轴革命性的新发现,将改变我们未来医学的走向。


2013年,人体实验首度证实,操纵肠道菌能够改变大脑功能!


2016年,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斥资超过五亿美元,探究微生物在人体健康的应用。


这些「肠脑菌轴」(gut-brain-microbiome axis)研究将在未来成为肠躁症、忧郁症、自闭症、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疗关键!

作者简介:

艾莫隆·迈尔医师(Emeran Mayer, MD),全球知名的肝胆肠胃科医师、神经科学家。针对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互动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从事临床及神经生物学研究超过三十五年,尤其关注情绪调节、内脏疼痛和肥胖。引领全球肠脑菌轴研究及慢性内脏疼痛领域,是公认世*级的专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奥本海默压力与复原力神经生物学中心(Oppenheimer Center for Neurobiology of Stress and Resilience)执行长,消化道疾病研究中心(Digestive Disease Research Center)的共同主任。他主导的研究计划连续二十五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经费补助。相关媒体报导见于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公共电视网、纪录片《寻找平衡》(In Search of Balance)、《大西洋月刊》(Atlantic)、《科学人》、《纽约时报》、《卫报》等。现居洛杉矶。


25

我们只有10%是人类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8.5



作者以其演化生物学的专业为基础,研究细菌与人类自古以来的共生关系。告诉我们,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身上的「人类基因」,却可以培养、改善我们体内的微生物。书中所传达的概念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对饮食、现代疾病及药物的观点。

作者简介:

艾兰纳.柯琳 Alanna Collen,伦敦帝国学院生物学学士及硕士,伦敦大学学院演化生物学博士。


26

消失的的微生物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9.0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布莱泽提醒我们,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会危害我们自己的后代。


作为人类微生物群系研究的先驱之一,马丁·布莱泽在本书中既从科学的角度梳理了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又从个人及社会的层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广大的中国读者,特别是生物科研工作者、医疗卫生从业者、政府机构决策者均可从中有所借鉴。

作者简介:

马丁·布莱泽,1948年生于纽约,受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自1973年起,历任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流行病疫情专员,范德比尔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医学教授和该校感染性疾病系主任,纽约大学医学院院长,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主席,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评审专家。现任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医学教授、微生物学教授,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布莱泽多次在报刊媒体上撰文、露面、发声,提醒公众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带来的危险。凭借《消失的微生物》一书,2015年4月,他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同年9月,他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防治耐药细菌顾问委员会主席,任期4年。马丁·布莱泽现居纽约。


27

微观世界的博弈:细菌、文化与人类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8.5



本书为读者讲述了细菌与人类惊人的关系,以及细菌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为读者提供了有力而崭新的视角去看待地球上蕞古老的生物――细菌。书中详细讲述了细菌的生物特征、人类对细菌的认识和研究、细菌与人类文化和产业的发展等有趣的知识和历史掌故,既有生物学知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讲解,又有人类社会文化的扩展与延伸。

作者简介:

安妮·马克苏拉克,理学博士,微生物学家。著有10余本生物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图书。


28

上帝的跳蚤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8.0



全书分为四章,分别围绕鼠疫杆菌、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和艾滋病毒这四种烈性微生物对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从几个不同的侧面阐述微生物这个肉眼看不见的翻云覆雨手是如何改变、推动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人类历史的。

作者简介:

王哲,笔名京虎子,即生长在北京的属虎之人。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院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从事艾滋病毒研究和预防控制,后赴美从事医学研究,现从事电脑业。2004年开始在网络和报刊上发表近百十万字的杂文和文史随笔,并创建海外华人综合论坛清谈天地。


29

小宇宙:细菌主演的地球生命史 


类别:微生物

尹哥评分:9.0



本书是回顾生命演化的时光机,带领我们回到创世之初,看充满岩浆的炙热不毛大地,如何冷却成浩瀚的原始海洋;而最早的无生命物质,又如何生成有秩序的生命结构?本书让我们看见细菌如何引领地球的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微生物到我们。这支演化之舞,舞出了超过四十亿年,至今仍不间断的生命舞曲。

作者简介:

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1938年出生于芝加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生物学博士。曾任波士顿大学生物学教授、麻州大学杰出教授、美国航天总署行星生物计划共同主持人。马古利斯以研究真核生物的演化,备受推崇。她发表过上百篇学术论文及十余本着作。1983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她学术生涯最出名的成就,即是大力推动「内共生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来自于单细胞生物的彼此合作、共生,并各自发挥所长,最终成为具有不同功能胞器的真核细胞。马古利斯的《演化之舞》,把内共生理论从学界带到世人面前,是她的科普代表作。马古利斯2011年逝世,享寿七十三岁。



30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9.0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作者简介:

戴维·哈斯凯尔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涉及生物演化和动物保护,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哈斯凯尔因其创造性地将科学探索、冥想练习和社区行动结合起来而获得了全国关注。2009年,卡耐基基金会、凯斯基金会将他命名为田纳西年度教授,该奖项只授予获得国家荣誉或对大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牛津美国”将他列入2011年美国南部最具创意的老师。他现在是南方大学的生物教授,生物学系主任,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


31

哺乳动物们:

英国博物学家的自然观察笔记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8.5



本书为《简明自然史》(The Outline of Natural History)的第一部分,收录作者对哺乳动物的细致观察。作者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看出哺乳动物们特殊行为背后的用意;用一颗总是想着要归纳全世界的聪明脑袋,从地毯式细密的观察之中理出了演化之路方向的奥秘,和在食色、生育之中演绎出的丰富生命意义;更用一颗细腻善感的心,感知牠们在野外林地求生的喜与苦。

作者简介:

约翰‧阿瑟‧汤姆森(J. Arthur Thomson)(1681-1933),生于苏格兰,1899到1930年间,作为博物学的特聘教授(Regius professor)任教于英国的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教授动物学和生物学,对软珊瑚的研究尤其知名。1930年他退休时获得加冕,成为约翰.阿瑟.汤姆森爵士。汤姆森致力于科普写作与教学,涉猎的研究范围宽广,除了动、植物、演化等,他也着重探究于自然与宗教这两学科的冲突,着有《何谓人?》(What Is Man? (1923))、《科学和信仰》(Science and Religion (1925))、《科学简史》(1~4册)(The Outline of Science Vol.1~4)等。


32

动物的精神生活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8.5



作者根据自己护林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完成了这本信息丰富且令人大开眼界的著作,让读者从新的视角去感悟动物的情感世界。兔子与林鼠,野鹿与野猪,鸫鸟和山雀,它们的情感世界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它们能够对同伴产生同理心,拥有着结构明确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分享爱和悲伤。作者还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动物们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母马布丽吉“做错了事露出马脚”时,羞愧得扭头离去;大公鸡佛理多林为了能得到传宗接代的机会,机智地蒙骗母鸡太太;乌鸦能够把屋脊当成滑道,开心地享受着滑雪或冲浪一般的快乐!

作者简介:

彼得·渥雷本,1964 年出生于德国,童年即立志成为自然资源的守护者。大学时选择攻读林业经济学,毕业后二十余年,一直在林业管理局做公务员。为实现用生态平衡体系管理林区的理想,他辞去公职,在德国埃菲尔(Eifel)地区领导并管理着一片环保林区,致力于恢复这片森林的原始形态,并就森林和环保等主题发表演说,开设课程,著书立说。已出版《树的秘密生命》《森林—— 一场发现之旅》等十余部作品。


33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9.0



沙滩上散落着石头和贝壳,哪一个是生物,哪一个又是非生物,想必一眼就能看出,但你可曾想过那一瞬 间做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人类能绘制出基因图谱,就能像操控机械一样掌控生物吗?薛定谔对生命的诠释是完全正确的吗?真理、智慧、人性在生命科学史的舞台上,上演一出又一出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大戏。


福冈伸一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与众多鲜为人知的天才科学家同步而行,踏上寻找生命真相的精彩历程,以机智而诗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揭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的伟大谜团。作家吉本芭娜娜在读完后感叹:“《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中充满了惊险与温暖,梦想与绝望,令人心动不已。”

作者简介:

福冈伸一,1959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京都大学。历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京都大学副教授,现任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专攻分子生物学。除在专业领域发表论文外,还以深邃活跃的思维和清新幽默的文笔,著译面向大众读者的科普作品,代表作有论述疯牛病的《可以放心吃牛肉了吗?》、质疑蛋白质病原体说的《论朊病毒说的真实性》等。2006年获日本科学新闻工作者奖。


34

博物学家的自然创世纪:

亚历山大・冯・洪堡德用旅行与科学丈量世界,重新定义自然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8.5



200年前,他就以博物学式的观察,提出了自然是「生命之网」。他的眼界超越了自己的时代,更重新创造了我们眼前的世界。1799年,洪堡德带着42件仪器,来到少有欧洲人踏足的地方。他进入雨林,冒险探寻亚马孙河的源头;他记录叶子的形状、温度计的读数与岩石的层次;他像品酒师一样,品尝不同河流的河水;他解剖电鳗、研究活火山的活动,更察觉殖民者削减森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当他来到钦波拉索山顶,他曾观察过的一切,开始产生了连结:库马纳的某种树木让他想起意大利的松树;安地斯山的苔藓让他想起德意志北部森林的某个物种;在瑞士、拉普兰和安地斯山区,同样都可以看到高山植物。一切似乎都以某种方式彼此相连,万物似乎已融为一体。他走过24000哩路,几乎等于绕了地球一圈,带回60000件植物标本,涵盖6000物种,其中将近2000种是新物种。这趟长达5年的旅程,改变他的生命与思维,让他创造出许多科学发现的第一次,影响了达尔文、歌德、华兹华斯、柯立芝、梭罗、约翰.缪尔、瑞秋.卡森⋯⋯等人,形塑了如今我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


这是一位博物学家的自然朝圣之旅、一部精采动人的科学发现史诗。

作者简介:

安德烈雅・沃尔芙(Andrea Wulf),出生于印度,年幼时搬到德国,目前住在英国。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受训成为设计历史学家。她的《现代园艺的创造者》(Brother Gardeners),荣获美国园艺学会2010年最佳图书奖,以及2008年山谬.强森奖。2011年春天出版的《国父与园丁》(Founding Gardeners)则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安德烈雅的文章经常刊登于《卫报》、《金融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纽约时报》。她也常定期受邀上广播与电视节目,如美国的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及英国的BBC。


35

花朵的秘密生命 : 一朵花的自然史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8.5



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 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

作者简介:

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曾获“山与原图书奖”,被赞为“将文字谱以音符”,著有《大地少年时》《杀了牛仔》《吹笛人之歌》等作品。


36

羽毛 : 自然演化的奇迹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8.5



羽毛是演化中的奇迹,它涉及空气动力学、绝热、欺骗和引诱。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亿年前,然而有关它的故事,却尚未完整地呈现给读者。本书中,生物学家托尔·汉森详尽地搜罗了自然史中关于羽毛的故事,在演化的历史时空里,羽毛被用来飞翔、保护、吸引和装饰。在综合了古生物学家、鸟类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学家甚至艺术史家的研究成果后,作者给出了一个问题:羽毛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工程师将羽毛视为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率的隔热材料,而且它们还是生物学上不断争论的根本所在。羽毛不仅让猫头鹰飞起来悄然无声,而且能让企鹅在冰面上保持干燥。它们还被女王、弄臣和神职人员用来作为身上的装饰,以及用在从宪法文书到小说的页面装饰。而书中要探究的就是这些美丽而吸引人的羽毛。

作者简介:

托尔·汉森是一位独立保护生物学家,曾获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 Fellow)和斯威策基金会环境奖(Switzer Environmental Fellow)。本科毕业于雷德兰兹大学,经爱达荷大学和(哥斯达黎加)热带农业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居住于美国圣胡安岛。著有《无法理解的森林》(The Impenetrable Forest,2008)、《种子的胜利》(The Triumph of Seeds,2016)等书。


37

兰的10个诱惑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9.0



这是10段兰花与昆虫间充满爱恨交织的故事,也是10种让人惊叹的植物演化奇迹……


兰花,在美丽的外表下,暗藏许多心机。被锁定的昆虫往往无法抗拒它们的魅力或性诱惑,一步步走入那精心设计的陷阱中……

作者简介:

吕长泽(步骤绘图)

庄贵竣(撰文)

郑杏倩(水彩图)


38

动物武器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9.0



《动物武器》是一本集军事、历史、演化、博物学及营养学等内容于一体的科普书,内容之广博,用语之精炼,案例之丰富,令人手不释卷!书中还囊括了70多幅手绘插图,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动物武器》一书回答了我们关于动物与人类武器的诸多疑问,比如明为同一类物种,为什么有些配备有武器,有些却手无寸铁?人类武器的迭代与动物武器的演化有哪些共通之处?动物武器演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为了说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用犰狳的甲类比冷兵器时代的盔甲再到现代的防弹衣,用兽类的尖牙利齿类比狩猎的梭镖再到战列舰上的巨炮,向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武器演化中那些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的生动故事。

作者简介:

[美]道格拉斯·埃姆伦,演化生物学家,从事动物武器相关研究20余年。蒙大拿大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获“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和“爱德华·威尔逊博物学家奖”。


39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 植物看得见你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9.0



本书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种类的植物生活,吸引我们将其与人类的感觉相对比,结果发现我们与向日葵、橡树之间的共同点远远比我们以为的多得多。

作者简介:

丹尼尔·查莫维茨,成长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并在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获得遗传学的哲学博士,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他对植物和果蝇的研究成果曾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上,《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他多年研究成果。


40

非凡物种:型塑人类文化、改变世界的25个自然造物  


类别:动物与植物

尹哥评分:9.0



本书由英国BBC广播电台团队,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共同制作。由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长年编制节目的精准眼光,佐以自然历史博物馆丰厚的馆藏,将25个影响人们最深远的物种,以最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讲述最深刻的人与自然故事。

作者简介:

布列特.卫斯伍德,获奖无数的资深制作人、电台主持人和博物学家,BBC电视台纪录片《春日观察》(Springwatch)和《秋日观察》(Autumnwatch)的顾问。2014年监制的《一日一鸟鸣(Tweet of the Day)》(暂译)系列荣获最佳广播节目。


41

科学的生命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7.5



本书是萨顿科学史经典著作之一:这些文章虽然写作年代相去颇远但有共同的精神和意向一以贯之主题包括知识的统一,科学的国际性,艺术家、宗教家、科学家的亲近关系,艺术史、宗教史、科学史是如何作为人类历史的根本所在,等等:这些文章主题开阔方法多样能够使初学者甚至外行生动感受到科学史的各种形式以及我们可望从科学史获得哪些益处。

作者简介:

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1884~1956),出生于比利时,但是在美国成就了他的事业。正是在他手中,科学史最终成为一门正式学科。1913年他创办了著名科学史杂Isis,并担任主编长达40年。1940年他被任命为哈佛大学的科学史教授。人们认为他创造了科学史这门学科的“工具、标准以及批判的自觉性”,故誉之为“科学史之父”。萨顿生前出版了15部专著,发表了340多篇论文和札记,编辑了79份详尽的科学史重要研究文献目录。这些都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42

八卦医学史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8.0



从医学角度,犀利晓畅地解读了一系列中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文学作品人物,在浩瀚的历史中探求真相,在香艳的八卦中普及医学知识。即使你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文史爱好者,在你熟悉的文史领域里,有着你所不知道的、与疾病有关的历史。可能,这些医生都不一定知道。书中所写看似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实则处处流淌着医者的人文情怀。

作者简介:

烧伤超人阿宝,本名宁方刚,现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出身贫农家庭,自幼喜爱读书,16岁作为无知少年考入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走上行医不归路。从此牢记《医学生誓言》,时刻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自警。后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拜入烧伤大师张国安教授门下,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全国最好的烧伤中心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工作。现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烧伤外科医生,擅长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抢救及各种复杂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曾多次参加国内公共事件伤员抢救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


43

八卦医学史2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8.0



在高深广袤的医学领域,一知半解的人们都是容易被舆论和人性左右的“文盲”。有时候,离真相越近,我们才能越聪明。本书作者是一位富有人文情怀的医者,以其犀利的笔法、辛辣的幽默从医学角度阐释一些历史背后的真实,同时也解答了一些关于当代医疗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简单地呈献给读者,带给读者好玩、有趣、长见识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烧伤超人阿宝,本名宁方刚,现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出身贫农家庭,自幼喜爱读书,16岁作为无知少年考入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走上行医不归路。从此牢记《医学生誓言》,时刻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自警。后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拜入烧伤大师张国安教授门下,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全国最好的烧伤中心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工作。现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烧伤外科医生,擅长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抢救及各种复杂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曾多次参加国内公共事件伤员抢救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


44

技术的本质 : 

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演化的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8.0



《技术的本质》是复杂性科学奠基人、首屈一指的技术思想家、“熊彼特奖”得主布莱恩·阿瑟所创建的一套关于技术产生和演化的系统性理论,本书是打开“技术黑箱”的钥匙,它用平实的语言将技术最本质的思想娓娓道来。


技术,是一个异常美丽的主题,它不动声色地创造了我们的财富,成就了经济的繁荣,改变了我们存在的方式。尽管技术如此重要,却少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深入思考技术。我们了解技术的原理,却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我们深思技术的意义,追问技术到底能否决定人类的历史,但是关于“技术”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并没有达成共识。


布莱恩·阿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作者构建了关于技术的理论体系,阐明了技术的本质及其演化机制。《技术的本质》是技术思想领域的开创性作品,它不同于一般的流行读物或学术著作,对于商业创新和经济发展而言都有非凡的意义。布莱恩·阿瑟的思想是硅谷亿万资金运行的基础,如果能够真正读懂本书,不论是普通读者、商业领袖还是学术研究者,都将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复杂性科学的重要奠基人。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37 岁就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圣塔菲研究所元老级人物。投身于复杂性科学领域研究,在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任职时间长达18 年,在“理事会”任职10 年。研究正反馈机制的先驱,以“收益递增规律”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新经济思想。荣获复杂性科学领域的首届拉格朗日奖。1990 年荣获熊彼特奖。


45

周期表:永恒元素与生命的交会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8.0



氢,和星星、太阳里燃烧的元素一样。它的凝聚产生了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1975年出版的《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凭借丰富的化学家的知识,以各种元素为隐喻,创作了一系列相互纠结的半自传故事,既包含了他所出身的皮埃蒙特犹太社会、他从中学开始的化学学习,亦表达了他对二战时大屠杀的反思与回应。在莱维的笔下,各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性质,它们美丽的结构式,随着情节的进展得到了一一展现。元素不仅是有诗意的,更具备丰富的哲学意义。1996年,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将《周期表》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

作者简介:

利瓦伊(Primo Levi),犹太裔意大利人,1919年生于意大利的杜林。从小着迷于化学实验,1941年自杜林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利瓦伊加入反法西斯组织,但不幸被纳粹逮捕,随后送进举世闻名的奥兹维兹集中营,也就是他口中的「地狱」。


二战结束,利瓦伊是集中营少数幸存者之一,他把集中营里的悲惨记忆,化作文字,以小说、散文、诗呈现在世人面前。利瓦伊不因他化学上的专业而令写作有闷塞之感,反而因自地狱走过一遭而拥有独特的人文关怀,再加上掺揉化学上的隐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风格。


其著作受同时期文学大师推崇,如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等人。《周期表》以化学元素暗喻其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化为脑海中的奇思幻想,是公认的最佳代表作品。


46

疾病图文史 : 影响世界历史的7000年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8.0



如果人类没有疾病,世界历史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本书以30类典型疾病为主线,讲述了它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幕后故事,分析了原因、影响和结果,论述了疾病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


本书收录了30张大事表、80种知识小百科、200幅特色图片、300份专业文献,附有常用词汇表和诺贝尔医学奖总表,系统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疾病抗争史。

作者简介:

玛丽·道布森(Mary Dobson),牛津大学博士,医学史专家。牛津大学威康医学史研究部(Wellcome Unit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前主任,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究员,哈佛大学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获得者。除本书外,代表作还有《医学图文史》《牛津插图西方医学史》《现代英格兰早期死亡和疾病概略》等。


47

医学史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9.0



《医学史》以一种大致按历史年代、主要以主题的方式展开,将数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浓缩在一个前后连贯且富有趣味的描绘之中。第二版不仅涵盖了西方医学的全貌,还对丰富多彩、互有差异的东方医学传统作了生动的介绍。书中专章描述了在哥伦布到来之前美洲大陆的医学史和美国建立之后的医学进程,还对近几十年来医学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事件、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医学史》将医学史纳入整个社会历史的大框架中,从“内史”和“外史”诸方面,多维度地考察了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一些传统理论和现成观点提出了挑战。

作者简介:

洛伊斯·N.玛格纳是印第安纳州拉斐埃特市普渡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她是诸多报刊、图书评论和书籍的作者和合著者,这其中包括《生命科学史》。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了从女权主义者对达尔文学说的看法到对当下中、日、韩医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内的广泛领域。玛格纳教授是美国医学史协会、科学社会史和美国史协会的会员,她于193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68年在威斯康里-麦迪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48

伟大的医生:一部传记式西方医学史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8.0



本书以简明流畅的方式描绘了从古希腊的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到心血运动的发现者哈维、牛痘免疫的首创者詹纳、现代医学教育的始祖奥斯勒等48位伟大医生的生平和业绩,以此为线索,勾勒出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伟大医生的生平传记,也是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医学源流的优秀医学史著作。

作者简介:

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Henry E. Sigerist),当代最重要的医学史家之一,在医学史研究中引入社会学视角的先驱。先后执教于苏黎世大学、莱比锡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主要著作有:Man and Meaicine, Civilization and Disease, The Great Doctors等。


49

Faces of the Genome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9.5



这本书由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路易斯·米勒绘制,介绍了世界顶尖基因组学科学家(包括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这62位杰出的科学家极大地拓展了对人类对生物、演化和医学的认知。每位科学家的评价都是由他们当中另一位科学家写出,作者根据科学家们之间的互相评价绘制出了他们的画像。本书的中文版正在由杨焕明院士组织编写,是最令人期待的一本著作!

作者简介:

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路易斯·米勒。


50

生命科学史 


类别:科学史

尹哥评分:8.5



以广阔的文化史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科学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述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创造性的劳动,对生物学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历史背景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

洛伊斯·N.玛格纳是印第安纳州拉斐埃特市普渡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她是诸多报刊、图书评论和书籍的作者和合著者,这其中包括《生命科学史》。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了从女权主义者对达尔文学说的看法到对当下中、日、韩医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内的广泛领域。玛格纳教授是美国医学史协会、科学社会史和美国史协会的会员,她于193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68年在威斯康里-麦迪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51

孟德尔之梦:基因的百年历史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8.0



这是一部完整的遗传学科普著作。科学发展的历史远超过教科书所说的那么单纯或绝对。


这本书告诉你:教科书叙述背后的真相、教科书没告诉你的、教科书呼拢你的、教科书错误的、老师也不知道的。


真实的科学历史故事,对有志从事研究或者单纯对科学有兴趣的人,将很有启发。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可是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存在DNA里!环游世界的达尔文与隐身修道院的门德尔,只能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做实验。物理学家戴尔布鲁克尝试用量子概念解释突变,薛丁格则以一本小书吸引许多科学家一起思考「生命是什么?」。


看华生、克里克与富兰克林的双螺旋恩怨,与鲍林又如何竞争?不起眼的果蝇、霉菌、噬菌体,对于分子生物学有何贡献?信息科学家加入遗传密码ATGC的译码,用了些哪些策略? rRNA、tRNA、mRNA让人晕头转向,果汁机、离心机能帮上什么忙?


透过想象力,不断试误、拼凑,好几个世代的科学家接力实现了孟德尔的梦,成就了今日的工程、生物科技与精准医学。

作者简介:

陈文盛,台湾桃园人。从小热爱文学、艺术和科学,终于决定献身科学研究与教育,以文学和艺术为业余活动。东海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返台后曾任职于泛球药理研究所,国立阳明大学遗传所及生命科学系。1998年出版自传《线索:一位本土科学家的心路历程》,陈述染色体研究的一段历史。《速写台北》网络社团的共同版主,喜欢和画友们一起写生分享。这一辈子难解的烦恼还是找够大的帽子。崇拜的偶像仍然是兔宝宝。


52

基因之外 : 文化如何改变人类演化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8.0



人类是自然界中的奇迹。尽管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特定的行为却让人类与众不同。无与伦比的适应力让我们占据了陆地上几乎所有的栖息地,我们的社会更加庞大而复杂,也比任何其他哺乳动物的更具团结性。在《基因之外》中,彼得·里克森和罗伯特·博伊德论证了只有文化演化的达尔文理论才能够解释这些独一无二的特征。


《基因之外》提出了有关人类演化的根本性解释,论证了我们的生态优势和非凡的社会体系源于为适应复杂文化而产生的心理机制。里克森和博伊德认为,文化对人类的适应性至关重要,和用双足行走一样属于人类生物学范畴。通过引用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田野研究,里克森和博伊德有力地展示了文化与生物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简介:

彼得·里克森(Peter J. Richerson),生物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社会文化演变、人类生态学以及热带湖沼学等。他与罗伯特·博伊德合著有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ultures 等书。


罗伯特·博伊德(Robert Boyd),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演化与社会变迁学院外聘教授。除了与彼得·里克森合著及合编的大量文章以及书籍外,他还与他人合著有How Humans Evolved, 并参与编写了Foundations of Human Sociality,Moral Sentiments and Material Interests 等。


53

基因、心灵与文化 : 协同演化的过程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8.0



作为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生物学最刺激、最费神的主要著作之一,《基因、心灵与文化》引入了基因—文化协同演化的概念。拉姆斯登与威尔逊由此令人信服地提出,人性既不是任意的,也不是注定的。他们确认了激发基因向上转译到文化的机制,并评估了新兴文化模式中心灵的基因演化属性。拉姆斯登与威尔逊探索了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丰富而复杂的资料,第一次使这些学科与人类社会生物学相结盟。两位作者也运用了种群遗传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数理物理学,以此把人类社会生物学置于可预测的基础之上,并由此追踪了从基因经由人类意识到文化的主要步骤。《基因、心灵与文化》在1981年出版时广受赞誉,后绝版多年。本书是《基因、心灵与文化》的25周年纪念版,再现了1981年版的原貌,同时对随后四分之一个世纪中该学科的发展作了重要的回顾。

作者简介:

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 Wilson),世界杰出生物学家之一,“社会生物学”奠基人和最早宣传“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人之一。他在全世界获得了100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日本国际生物学奖,并以著作《论人的本性》(On Human Nature)《蚂蚁》( The Ants,合著)两次获得普利策非虚构类图书奖。他目前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


54

基因传:众生之源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9.0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 解了生命的奥 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基因传》所讲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作者简介: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印度裔美国医生、肿瘤专家、知名科普作家。


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上。2010年,他出版著作《众病之王:癌症传》,并于次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时代》杂志称其为“1923年以来最有影响力的100本英语书之一”。2016年,《基因传》出版后,迅速高居亚马逊榜单,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好书。


55

生命是什么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8.0



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旨在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并集结成书。一个叫沃森的年轻人看到这本书,深受启发,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本书,就是《生命是什么》。1991年,与霍金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读到此书后说: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


1956年,薛定谔在剑桥三一学院做了另一个系列演讲,讨论意识的物质基础、心智是否有演化的趋势、科学与宗教、感官之谜等问题,后集结成《意识和物质》一书。迄今为止,书中讨论的观点,仍启发着国内外一流的思想家、生物学家。


生命是什么?意识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跟随薛定谔的步伐,你将走进一个崭新而迷人的世界。

作者简介: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本书一经问世,便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薛定谔的代表作品有《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心与物》等。


56-57

Genetics in Minutes

Evolution in Minutes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8.0



《Genetics in Minutes》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200个生物学和演化论中的关键要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遗传学。

《Evolution in Minutes》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200个生物学和演化论中的关键要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演化论。

作者简介:

汤姆·杰克逊(Tom Jackson),英国科学作家。他编著有超过80本书,涉猎学科极多并卓有贡献。他曾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动物学,目前仍与妻子和三个孩子住在布里斯托尔市。他大部分时间都喜欢躲在自家的阁楼里写作。    


58

基因组学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9.0



本书阐述了基因组学的起源和发展史、理念和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核心技术,特别是基因组学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全面贡献;讨论了相关的生命伦理与生物安全问题;从不同角度概括了基因组学这一学科的定义、理念、源流发展趋势及应用范例;介绍了基因组学相关技术在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中的地位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杨焕明,现任中科院院士、华大基因主席、华大基因学院院长。


59

遗传的革命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8.5



本书对遗传学领域中具革命性的表观遗传学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讲解。用例子为引导,将教科书般严谨的内容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内莎.凯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客座教授,毕生研究生物技术和药学,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近二十年。


60

一粒细胞见世界  


类别:基因科学

尹哥评分:8.5



读者彷彿把自己缩小几千万倍,钻进细胞小人国里,饱览微观世界中,各种精致的细胞结构、 巧妙的功能运作、以及严密的调控机制。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细胞出错惹的祸, 研究细胞,不仅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找到生机, 也是解开生命奥秘的关键。

作者简介:

伦斯伯格〈Boyce Rensberger〉,资历超过五十年的美国资深科学记者。著有《一粒细胞见世界》、《速成生物学》、《野生动物礼讚》、《世界如何运转》等书。



61

生命3.0 :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演化与重生


类别:未来科学

尹哥评分:8.5



《生命3.0》一书中,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对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将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


迈克斯·泰格马克不仅以全景视角探讨了近未来人工智能对法律、战争、就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变革更为深远之处:在未来的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我们能否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与繁荣?宇宙生命发展的终极物理极限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迎来重生,同时又不会陷入危机,丧失生而为人的意义?《生命3.0》这本书将是你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利器。此书对未来生命的终极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想象:生命已经走过了1.0生物阶段和2.0文化阶段,接下来生命将进入能自我设计的3.0科技阶段。

作者简介:

迈克斯·泰格马克 (Max Tegmark),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创始人,致力于用科技来改善人类的未来。该组织自成立起汇聚了8000多位世界杰出人工智能专家,包括史蒂芬·霍金、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雷·库兹韦尔、拉里·佩奇等,还获得许多著名组织的 支持,包括亚马逊、谷歌、Facebook、微软、IBM,以及研究了AIphaGo的Deepmind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终身教授,平行宇宙理论研究专家,首次提出“数学宇宙假说”。他还是参与过原子弹研究的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的学生。被誉为“最接近理查德·费曼的科学家”。著有畅销书《穿越平行宇宙》,发表了200余篇科技论文,“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杨立昆是其合著者之一。


62

干细胞的希望 : ——干细胞如何改革我们的生活 


类别:未来科学

尹哥评分:8.5



爱丽丝·帕克所著的《干细胞的希望——干细胞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是企鹅集团旗下的哈德逊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科普图书,作者为时代周刊优秀科普作家。该书展示了干细胞这一生命医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是如何为研究人员提供前所未有的研究疾病的方法,同时给患者提供新的健康细胞以代替病变的细胞;作者用许多令人信服的故事,展现了那些科学家和领导者是如何完成以上任务的,并为读者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

作者简介:

爱丽丝·帕克(AlicePark)是《时代》(Time)的资深科普作家,全程跟踪干细胞研究约15年,参与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美国频道、福克斯新闻频道等的节目,现居纽约市。


63

细胞:影响我们的健康、意识以及未来的微观世界内幕 


类别:未来科学

尹哥评分:8.5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无所不在,包括我们身体的表面。人体是由特定细胞类型,排列成特定结构、并且彼此相互联系的不同自给自足的器官。我们的细胞可以被分离,并且在培养皿中生长。一个功能不正常的细胞可以是癌症形成的原因。细胞疗法、干细胞的潜能,以及许多现代的个人化和再生医学,归根究柢都是受惠于对细胞在分析、理解和操作上新方法的运用。没有先了解细胞和细胞生物学,便无法理解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实作。因此,本书将细胞视为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核心焦点,人体的内部运作以及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目标。


《细胞》作者书写与细胞相关的大部分知识,从DNA双螺旋、门德尔的遗传学说到基因体的破解与操作、最新的人工改造基因体技术CRISPR,从细胞、器官到系统,以及将生物科技运用在现实生活上,甚至还介绍了观察细胞的光学显微术发展和最新技术。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又不拖泥带水,读来有趣且没有门坎。

作者简介:

乔舒亚.拉普波特博士获有布朗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以及纽约大学生物科学研究生院西奈山医学院疾病和治疗学机制计划博士学位。在他的论文辩护后,拉普波特博士在纽约市的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物理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他获聘为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终身教职。


2014年,拉普波特博士回到美国,目前是西北大学芬博格医学院(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高级显微镜中心和尼康影像中心主任,以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教师。拉普波特博士的科学观点旨在开发和应用尖端显微镜来解决细胞生物学中的基本问题。

拉普波特博士和他的神经科学家妻子埃玛,以及他们的狗克里斯生活在芝加哥。


64-69

科学新探索:

生命的演化

物质与能量

基因与细胞

地球与环境

数学与科技

人体与大脑


类别:未来科学

尹哥评分:8.5



《生命的演化》介绍了人类对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的不断探索,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个个令人着迷与惊喜的故事。


《物质与能量》介绍了人类对物质和物质有怎样的行为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对物质本质永无止境的研究,这再一次证明,人类是加工自然物质的专家。


《基因与细胞》讲述了人类从基因与细胞层面探索生命的故事,以及生物学研究成果在医学领域的成功应用,并呈现了近五年来科学家在鉴别人类与其已灭绝的近亲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的巨大的进展。


《地球与环境》从地球生命之初的精彩绝伦,到不远的尚不可预知的未来,讲述了人类对地球与环境长期以来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发现。


《数学与科技》介绍了人类对数学本质的不断追求,以及科技如何依赖数学而得以创新和进步的有趣故事。


《人体与大脑》介绍了人类科学家对人体与大脑众多未解之谜的不断探索,让我们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能力和问题。

作者简介:

美国《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由非营利机构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The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出版,出版地为华盛顿特区。纸质版《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为双周刊,同时开通了每日更新的新闻网站 (www.ScienceNews.org)。

纸质版《科学新闻》杂志拥有超过9.3万的付费订阅者,网站年独立访问量高达1200万。此外,《科学新闻》杂志在社交媒体上也十分活跃,拥有220万脸谱网粉丝和150万推特粉丝。


《科学新闻》杂志已有94年的历史,一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值得信赖的科学信息。1922年,报纸出版人爱德华·W. 斯克里普斯(Edward W. Scripps)创办了《科学新闻》杂志,最初名为Science News-letter,这是美国第一份旨在为公众提供客观严谨的科学新闻的出版物。如今,《科学新闻》杂志的使命依然没有改变,始终以“传播育人”为己任,继续将各个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传递给公众。


《科学新闻》杂志由优秀的团队撰写、编辑和设计,面向科学爱好者、希望更深了解前沿科学成果的学者,以及时刻关注其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


70

生命的未来 


类别:未来科学

尹哥评分:8.5



这是一本详细论述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的杰出著作,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学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当今科学跨学科的融合: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天文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简介:

克雷格·文特尔, “人造生命之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理学和药理学博士。1998年创立“赛莱拉公司”,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



71

复杂 


类别:社会生物学

尹哥评分:8.5



蚂蚁在组成群体时为何会表现出如此的精密性和具有目的性?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是如何产生出像意识这样极度复杂的事物?是什么在引导免疫系统、互联网、全球经济和人类基因组等自组织结构?这些都是复杂系统科学尝试回答的迷人而令人费解的问题的一部分。


理解复杂系统需要有全新的方法.需要超越传统的科学还原论,并重新划定学科的疆域。借助于圣塔菲研究所的工作经历和交叉学科方法,复杂系统的前沿科学家米歇尔以清晰的思路介绍了复杂系统的研究,横跨生物、技术和社会学等领域,并探寻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与此同时,她还探讨了复杂性与演化、人工智能、计算、遗传、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关系。

作者简介:

梅拉妮·水歇尔(Melanie Mitchell),波特兰州立大学(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教授,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客座教授。


72

万物:文明 : 从人类诞生到古罗马 


类别:社会生物学

尹哥评分:8.5



从智人走出非洲到古罗马帝国崛起;

从驯服火种到发明轮子;

一部来自人类智识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野心之作。

“漫画宇宙史”三部曲第二部上卷,

2000多幅手绘漫画诠释400万年演化之美。

作者简介:

延斯·哈德(Jens Harder),1970年生于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魏斯瓦塞市,是德国著名漫画家,1996至2003年间在柏林白湖艺术学院(Berlin-Weißensee)学习平面设计。他移居柏林多年,从事插画和漫画创作,已发表多部作品,并多次获得国际奖项(2004 及2010年的德国埃兰根国际漫画沙龙最佳德语漫画“马克斯与莫里茨”奖、2007年德国卜劳恩市及卜劳恩协会颁发的“卜劳恩”表彰奖、2010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魄力奖”,2011年汉斯·麦特奖)。他的作品曾在德国及国外多座城市展出,并刊于多种漫画期刊。


73-75

写给孩子的山海经(异兽篇) 

写给孩子的山海经(人神篇) 

写给孩子的山海经(鱼鸟篇)


类别:社会生物学

尹哥评分:8.5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典籍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巨大。中国文学史上受《山海经》影响的人和作品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


影响的人:庄子、屈原、陶渊明、李白、李贺、李商隐、苏东坡、关汉卿、吴承恩、曹雪芹、鲁迅等。


影响的作品:《庄子》 《离骚》 《西游记》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镜花缘》 《红楼梦》等。


这些书中所描绘的神仙、女鬼、妖怪、精怪、神魔、异僧等形象,可誉为“中国神话文学的宝矿”。

作者简介:

竹马书坊,由拥有多名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阅读推广人,儿童插画师、著名高校中文系、历史系师生组成的课题开发团队,专注儿童教育与阅读,同时也为教育机构等开展活动与研究提供辅导。


76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上)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中)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 


类别:社会生物学

尹哥评分:8.5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 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作者简介:

尼尔·麦格雷戈(Neil MacGregor),大英博物馆馆长,伦敦古文物学会成员,英国著名艺术史学者。1946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学研修德文与法文,后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之后在爱丁堡大学修习法律,1972年取得苏格兰律师执照。1973年在英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史学院考陶德艺术学院研修艺术史。


1975年至1981年,在英国雷丁大学教授艺术与建筑史。1981年至1987年,主编英语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美术及装饰艺术期刊《伯林顿杂志》。1987年至2002年,主持英国国家美术馆。2002年至今,任大英博物馆馆长。2010年,获英国女王颁赠功绩勋章。


77

人类简史 


类别:社会生物学

尹哥评分:9.0



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作者简介:

尤瓦尔·赫拉利,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78

物性论 


类别:社会生物学

尹哥评分:8.5



本书为读者带来一个警告:它是想改变你的生命。许多作者相信他们的著作将使读者感到一个真实的冲击,但是很少会想象到这种野心给读者所带来的变化。


想象一下,有满足之感,并想得到一个可靠的对宇宙的理解以及生存的自然规律,从而再没有对突如其来不愉快的惊讶,没有怪物从我们的无知的阴暗角落向我们发动攻击,而现在整个宇宙为自然规律的知识所照耀。想象没有权力、金钱、爱情甚至生命本身的野心。你应放弃所有的这些东西,一滴眼泪也不掉。你应当享受生命已经给了你的,而不应先追求这以外的东西。你应保持安详、满足和智慧。在本书的末尾,卢克莱修说,你也应有像这样的一个生命。因此,这首诗并不是为炫耀其深奥聪明的观念的一部枯燥的哲学论著,更不是一位疲惫的诗人,碰着一个问题专注于把希腊哲学用拉丁诗体来表示出来。

作者简介:

卢克莱修(Lucretius,Carus约前99~前55)古罗马诗人、哲学家。他继承古代原子学说,特别是阐述并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的存在是永恒的,提出了“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的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神创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人们只要懂得了自然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宗教偏见便可消失。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为感觉是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是一切认识的基础和来源,驳斥了怀疑论。认为幸福在于摆脱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得到精神的安宁和心情的恬静。著有哲学长诗《物性论》。


79

枪炮、病菌与钢铁 


类别:社会生物学

尹哥评分:9.5



本书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贾雷德·戴蒙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在《发现》、《博物学》、《自然》和《地理》杂志上发表过论文200多篇。


80

自私的基因 


类别:社会生物学

尹哥评分:9.0



作者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他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81

大脑简史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8.5



“自私”的大脑如何战胜“自私的基因”?

生命的终止是否就是演化的宿命?

献给你,渴望突破桎梏、向往自由的大脑!

第一颗大脑如何诞生?

为什么我们会有大脑?

大脑的自由意志是否受限于基因?

生命的终止是否就是演化的宿命?

经过四十亿年的演化,大脑是否已经摆脱自私基因的掌控?

摆脱自然界和“人择”,“心择”的时代来临?!

作者以亲切诙谐的拟人口吻,从40亿年前的第一个细胞开始,抽丝剥茧,带领读者浏览演化的长河,生物体为了存活使用的种种策略。将大脑的形成比喻成一场身体资源竞逐的战役,神经系统为了抵抗外在艰困环境,不断“结党营私”,突破各种生死关卡,最终形成了大脑……

作者简介:

谢伯让,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家。于台大生科系毕业后,因其对哲学与意识的兴趣,于中正大学取得哲学硕士,之后成为美国长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心理与脑科学系首位台湾学生,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现为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脑与意识实验室主任。


发表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论文数十篇。合著有《波士顿》、《指指点点玩美国》,并有个人著作《都是大脑搞的鬼》。长期受邀至哈佛、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大学进行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大众演讲。谢伯让的研究主要为大脑、认知与意识,他也是台湾少数不断致力于科学普及教育,并著书撰写的科学家。


82

营养的力量:修复大脑的关键元素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8.0



营养的力量:修复大脑的关键元素。不想再倚赖药物来治疗精神疾病了吗?那么这本书你非读不可!为何营养分子是矫正大脑功能异常的最好药物?精神药物问世半个世纪后,最新的外基因学及营养基因学终于给我们答案!

作者简介:

威廉·威尔许博士是国际知名的营养医学专家。过去30年间,发展出多种精神疾病的营养疗法,得到世界各地医师的认同采用。他现任伊利诺伊州非营利研究组织威尔逊研究中心负责人。


83

在盒子里思考 : 

11位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探索与发现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7.5



在20世纪50年代,一个新的领域——认知心理学出现了。这个学科将人类认知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很像电脑的运作,所以认知心理学时常谈到输入、计算以及输出等概念。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科学家试图建立认知、推理、知识组织和语言交流的模型。他们还创造了类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其他实用的软件。人工智能的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思维。此外,虚拟社区和赛博空间的发展使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呈现更复杂的可能性。最终,人工智能迫使我们反思,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什么。通过本书所述的11位人工智能科学家的先锋探索和开创性成果,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并领略到人工智能的巨大魅力。

作者简介:

哈里·亨德森是一位撰写科技、计算机技术、数学、传记和历史图书的作家、编辑。他曾在FactsOnFile出版公司出版过《在计算机与电子太空中的就业机会》、《信息时代的私密空间》、《现代数学》(被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最佳“青少年图书”)。《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被《选择》杂志重点推荐。


84

吸睛的科学:

为什么八卦、艺术、宗教和恐怖片令人着迷?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7.5



为什么事故现场和帅哥美女,都会让人多看两眼?

为什么我们喜欢力争上游的励志故事,却又难以抗拒名人丑闻与八卦?

为什么静静读小说和在激烈的现场看足球赛,一样让人血脉贲张?

喜欢某样事物并非偶然,乃是「吸睛」的机制在操控你!

了解背后的秘密,让你更懂得如何吸引别人,

并看穿广告话术、热门商品和新闻报导如何操弄人心!

本书援引许多科学研究和理论,探讨人类在漫长的演化后,到底发展出哪些机制,好帮助我们判断生存必须的信息,而这些机制,也将决定哪些事物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活下去不只需要阳光、空气、水,还需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再加上一点点「自我感觉良好」。了解人类的演化天性和大脑的运作,不但能让你掌握吸睛的秘诀,也能帮助你判断哪些信息值得相信,需要做决定时,还能让你从更客观的角度做出更好的决策。

对大脑来说,爱看恐怖片与嗜吃甜食并没有什么差别,

而天雷勾动地火和窥探别人八卦,其实都很科学。

了解人类的演化天性与大脑的运作机制,让你谨慎面对种种诱惑,活得更聪明。

作者简介:

吉姆.戴维斯(Jim Daives),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认知科学研究所教授及想象力科学实验室主任。除了是《怀疑论者》及《鹦鹉螺》等科学杂志的专栏作家、《今日心理学》网站驻站作家,也在渥太华的Pecha Kucha发表会及TEDx论坛上,讲述关于想象力的科学理论。现居于加拿大渥太华。


85

笛卡尔的错误 : 情绪、推理和大脑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7.5



在20 世纪,笛卡尔推崇的身心二元论占据主流。二元论拒绝承认情绪在理性决策中的作用,认为情绪是理性思考的杂音。然而,既是临床医生又是神经科学家的达马西奥,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理性决策离不开对身体情绪状态的感受。这一论断简单却有力,从根本上颠覆了支配西方几百年的身心二元论。自《笛卡尔的错误》出版以来,西方世界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在《笛卡尔的错误》中,达马西奥教授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情绪在人类理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的躯体标记假设,为身心之间的联结提供了当代科学的确证,把虚无缥缈的心智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实在之物。为我们思考人类的理性和意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认识路径。


书中丰富的临床案例和富有洞见的理论假设,共同为我们带来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达马西奥教授带领我们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带领我们走进人类理性的深层结构之中。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他以情绪为出发点,从演化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人类意识的产生路径,其研究成果被各学科研究者广泛引用,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院评为“高被引学者”之一。他的第1部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一经问世便获得热烈反响,自此之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向。


86

精神病院里的历史学家 : 我经历的疯狂岁月,以及时代如何安置我们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7.5



芭芭拉‧泰勒是前景看好的历史学家,却面临严重精神问题,忧郁焦虑、恐慌、酗酒、彻底崩溃。她求助于精神分析,并自愿入住芙莱恩精神病院,开启了旅居精神病世界的岁月,也同时亲身见证了精神医疗体系的改革。


芙莱恩原名考尼哈奇,一八五一年创立之初为全欧洲规模最大、观念最进步的精神病院。其创立的宗旨在于以工作代替管束,透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成为十九世纪精神病院的楷模典范。然而短短数十年间,该院迅速沉沦,时有疏失虐待的丑闻,加之小区照护革命兴起,强调去机构化的精神医疗改革,芙莱恩闭院在即,病友皆人心惶惶,不知下一步该往何处。


芭芭拉在本书诚实坦露病中各种脱序与狂想,描述在精神病院中的低调求生方式,以及数度出入芙莱恩,与病患所建立的友谊,在迈向康复的历程,友情的恩惠战胜了疯狂。她以老式精神病院制度之死为背景,回顾精神医疗体系如何驯服疯狂的心灵,而精神分析又如何释放灵魂的活力。这不仅是个人的疯狂岁月回忆录,更是对精神疾病的历史沉思。

作者简介:

芭芭拉˙泰勒(Barbara Taylor),历史学家,著作包括研究十九世纪社会女性主义而获奖的《夏娃与新耶路撒冷》、是为以女权运动先锋玛丽·吴尔史东克拉芙特为题的精采传记,以及与精神分析师亚当˙菲利浦合着、为民胞物与胸怀提出辩护的《论仁慈》。她是卓越的历史刊物《历史研讨会期刊》的长期编辑,兼任拉斐尔山缪历史中心主任,并且在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教授历史与英文。


87

你不可不知的50个脑科学知识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8.5



本书不仅囊括了脑科学的一些久经考验的基础理论,如神经元和突触传递的作用等;也介绍了一些前沿理念,包括神经伦理学和脑机接口等。从脑的发育和老化,到意识的基本构成;从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到神经组织在创伤过后如何适应和重组自身。

作者简介:

Moheb Costandi,从事科普写作工作。作品《BBC聚焦》、《自然》、《科学》、《新科学家》、《科学美国人》、《技术评论》等。


88

双脑记: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自传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8.0



作者讲述了自己充满激情的科研人生,以及一段历时半个世纪的探索之旅:大脑的两侧半球是如何分工与合作的,人类的意识又是产生于何处。

作者简介:

迈克尔·加扎尼加,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圣哲研究中心主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著有《谁说了算?》、《人类》、《社会性大脑:发现心智的网络》等书。


89

愉悦回路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8.0



从可卡因到大麻、从冥想到自慰、从红酒到牛排,作者以超有趣的方式科学地解读善与恶,以及人类如何从日常的饮食、学习、娱乐、运动中寻求快乐。

作者简介:

大卫·林登博士,美国著名神经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神经生理学杂志》总编,著作《演化的大脑》。


90

第七感: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类别:脑与认知科学

尹哥评分:8.0



本书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解释大脑复杂的运作机制,讲述了心理和大脑的协同作用。将古老的冥想实践与现代神经科学、心理疗法进行了整合,揭开了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神秘面纱。它指导我们如何掌握第七感这项技能,让读者了解,其实我们有比自己想象的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心理、大脑、人际关系,甚至是某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从而实现自我蜕变,获得幸福、健康,以及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丹尼尔·西格尔,融合心理学、脑科学和网络科学的先锋,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脑与神经科学。



91

解剖维纳斯:腐坏与美丽,150具凝视十九世纪死亡迷恋以及遐想的永恒女神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8.5



全球唯一全面深入探讨解剖学蜡像的全彩图集。

从宗教、科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范畴,揭开世纪以来解剖学的一大谜团。


本年度最异色的绝美图集,书中收录366张图片,涵盖全世界150具稀有蜡像,体现人类近代史上,所有对死亡的好奇、遐想、恐惧、崇拜与迷恋。


打破《病玫瑰》、《手术剧场》的诡异指数,让你大开眼界,却又忍不住背脊发凉。

作者简介:

乔安娜.埃本斯坦(Joanna Ebenstein),纽约的艺术家、策展人以及独立研究学者。她是「诡异解剖学部落格曁图书馆」的创办人,也是位于布鲁克林「诡异解剖学博物馆」的创意总监暨共同创办人(另一位是崔西.赫利.马丁[Tracy Hurly Martin])。


92

共病时代 :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8.5



远古恐龙化石中,竟然隐藏着癌症的信息;猫咪、野外的马也会急火攻心,突然晕倒;经常在半夜偷偷潜入鸦片种植场大嚼特嚼的窃贼,居然是小袋鼠;很多动物身上出现“刻板行为”其实很像人类的强迫症;鹦鹉喜欢拔自己的羽毛,直到鲜血淋漓,它可能也有自虐倾向;动物也有性高潮,马会做出“性感”的凹背姿势……人类许多行为和病症的奥秘深植于动物身上,动物也会和人一样患心脏病、多度肥胖、厌食症、癌症。


我们与动物的关系历史悠久且深刻。从身体到行为,从心理到社会,形成了我们日常生存奋斗的基础。人兽同源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让思考跨越病床界限,延伸到农家院、丛林、海洋和天空。因为这个世界的健康并不只取决于我们人类,二是由这星球上素有生物的生活、成长、患病和痊愈来决定。

作者简介:

芭芭拉·纳特森—霍洛威茨(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博士。现为UCLA医学院心血管科主任,洛杉矶动物园医学顾问。通过对人兽同源学的研究,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为人类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改善和治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共病时代》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凯瑟琳·鲍尔斯(Kathryn Bowers),曾担任《大西洋月刊》编辑,为CNN专栏制作人。现在UCLA教授医学叙事写作课程,并撰写生物学、演化学以及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的文章。


93

医学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8.5



整部医学人文史,是一部让医生到第一线面对、观察疾病发展并寻求疗法的危机处理史。

作者简介:

马克·杰克森 Mark Jackson,英国艾克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医学史教授,具有医师资格,医疗专长在免疫学,同时也是该校医学人文(Medical Humanities )领域的研究计划主持人。曾出版数本医学史入门书,并且是牛津大学学术丛书系列(The Oxford Handbook)医学史(The History of Medicine)一书的编者 。


94

癌症 真相:医生也在读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9.0



这是一本讲癌症的书,会告诉你哪些生活习惯能致癌,哪些能防癌;哪些癌症治愈率很高,哪些治疗方法有效;为什么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来了,为什么最近的免疫治疗新药能治愈晚期癌症;什么是BRCA基因突变,为什么影星朱莉30多岁就主动切掉了乳房和卵巢;为什么化疗放疗会有这么多副作用,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开发新的靶向药物;让科学爱好者读完这本书能了解癌症的本质和社会上癌症热点新闻背后的科学。

作者简介:

菠萝,本名李治中,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曾担任美国诺华制药癌症新药开发部资深研究员,实验室负责人。


95

众病之王 癌症传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9.0



《众病之王:癌症传》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读者为之动容。

作者简介:

悉达多·穆克吉,印度裔美国医生,科学家和作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师、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96

人体的故事 : 进化、健康与疾病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8.5



这是一部从现代语境出发、回溯人类历史的人体进化简史,一本从进化、健康与疾病的相互关系着手、审视人体命运的权威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作者丹尼尔·利伯曼在书中汇集了多年来针对人体进化展开的深入研究,详细讲述了人类如何一步步落入了当前失配性疾病频发的泥沼。而进化无疑是帮助我们寻找病因、预防并治疗失配性疾病的一剂良方,得以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简介:

[美] 丹尼尔·利伯曼,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人类进化生物学系主任。1964年出生于美国麻省,1993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横跨古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实验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实验室研究,也频繁到野外进行考察。


在人脑进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出版了权威著作《人脑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 Head)。


97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8.5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把国际上最前沿、科学、靠谱的抗癌知识,以及科学思考的方法分享给所有愿意主动学习的读者,帮助患者和家属少走弯路,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内容很丰富,干货满满。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用指南。比如,你会了解到:

  • 为什么人可以和癌细胞共存?

  • 美国癌症死亡率逐年下降的秘诀是什么?

  • 国际最前沿的免疫疗法有哪些?对什么癌症有效?

  • 用靶向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耐药?应该怎么办?

  • 患癌后,应该首先问医生哪些问题?


面对癌症,最大的威胁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和家属在恐慌状态下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本书定能消除您的恐慌,帮助您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简介:

李治中,笔名菠萝,80后,清华大学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曾担任跨国顶尖制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实验室负责人。爱好科普、科研和公益事业,个人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著有畅销科普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荣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2015中国好书”、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技部2016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98

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8.5



作者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至本世纪前半,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形塑不同文明的特色。本书为读者揭示一幕幕条分缕析、钜细靡遗的传染病与文明交融史。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否能靠着现代公共卫生技术,而让文明不再受传染病影响呢?本书中有最好的解答!

作者简介:

麦克尼尔 William H. McNeill,作品有《世界史》、《威尼斯共和国的故事》、《欧洲历史的塑造》、《文明之网》,以及《瘟疫与人》。于1996年获颁欧洲重要的奖项──伊拉斯谟奖(Erasmus Prize)。


99

逼近的瘟疫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8.5



在这部像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令信服的口吻告诉人们: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反观此书初版之后的十几年间,艾滋病漫延到全世界、、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具有抗药性的结核病菌卷土重来、SARS曾在几个月间肆虐了中国大地、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这些事实说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