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寒一定要做好这4件小事,家有老人更要看!

 斐睿 2019-01-05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今天迎来“小寒”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

 

小寒之时,起居尤须注意,艾艾君教您个口诀:“常搓四处能防寒,艾灸暖身来保健,动能生阳健步走,天冷更要吃暖食。”记住了,健康就有了。

 



常搓四处能防寒

 

搓脖子:大椎穴位于颈后隆起最高处,低头时最容易摸到。中医说大椎是阳气之会、一身总纲,所谓提纲挈领的“”就是这个地方。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试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来回搓揉大椎穴,可以暖身。

 


搓肚子:体的腹部为阴阳气血的发源地。经常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小寒保健推荐平补的手法,即逆时针和顺时针各按揉腹部100次。注意,洗澡后毛孔张开,这时按摩效果较好,或者用热毛巾敷一下腹部再按摩也可以。

 

 

搓后腰:用手掌在腰上下来回搓100多下,贴着皮肤搓到皮肤微热。这样做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有助于驱除导致腰痛的寒湿之邪。常搓腰还能疏通带脉,女性有痛经困扰的,多搓腰很有好处

 

搓脚心:用左手掌搓右脚心,用右手掌搓左脚心,每只脚搓100次左右,最好搓到脚心发红发热,如搓脚前能配合热水泡脚效果更好。搓脚心能够滋阴助眠、补肾安神,特别适合小寒养生。

 


艾灸暖身来保健


三九天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小寒又是处在“三九天”里的节气,节气如竹节,先郁而后通,节气日耗人精气重,而艾本具纯阳之性,“灸”即“补救”,既“补”又“救”。

 

在寒邪最盛之时艾灸大椎神阙关元太溪,可以起到“雪中送炭”般的补阳暖身之效,还能改善一些寒湿病症,如畏寒肢冷、腹痛泄泻等

 

大椎穴:上文说了搓揉大椎穴有暖身的作用,若用艾灸,其温补作用更佳。大椎穴是阳脉的“入海口”,全身的阳脉汇聚于此,艾灸这个穴位能起到升阳助阳、防病养生的作用


 

神阙穴: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肚脐是重要的穴位——神阙穴的所在,艾灸神阙穴可以温中散寒、温补下焦,对虚寒腹痛、脾胃虚寒引起的呃逆、反胃、呕吐,以及脾肾阳虚导致的腹泻、水肿等,均能改善

 


关元穴: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灸关元能将温热之气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

 


太溪穴:此穴是肾经的原穴,《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艾灸太溪穴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

 



动能生阳健步走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天冷最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或刺激旧疾复发,如果运动量过少,便恰恰为寒邪助威。

 

所以冬天更要动起来,走路就是最好的运动,每天早上坚持健步走,走上30分钟,促进气血运行,全身就会暖乎乎,因为一早就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所以整天都会元气满满,也不容易发冷了。

 

 

另外,走路时不要把手一直放在口袋里,艾艾君推荐大家戴好保暖手套,走动的同时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改善双臂及双手血流,使身体生热,更利于暖身。

 


天冷更要吃暖食


小寒为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暖食以补益。这里的“暖”不仅指的是食物的温度,还包括食物的属性。

 

比如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很多经典的风寒感冒食疗方都有葱白入药,因此小寒节气,适当食用大葱可以通阳防病,但是有肠胃病的特别是溃疡病的人,就不要多吃了。

 

 

豆谷类的食物也是偏温性的,如红豆、黑豆、黑米等,用来煮粥吃不错,还有栗子、红枣等干果,即可单食,也可入菜煮汤时加入,另外用山药、南瓜加上大米、小米一起熬成粥也非常适合小寒这个节气食用,常吃能补益身体,抵御寒气对人体的侵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