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掘 | 江苏常州发掘宋元墓葬,棺木朱漆红亮鲜艳

 汐钰文艺范 2019-01-05

2018年12月14日,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唐陵村在污水改造施工过程中发现古代墓葬,金坛文管办随即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受常州市文物局指派,常州博物馆派员进行现场勘查,确认为一处宋元时期砖室墓群。因墓葬已遭工程破坏,棺木暴露在外,为保护文物起见,由金坛区指前镇政府向省文物局发函请求抢救性考古发掘,并由常州博物馆向南京博物院提交考古发掘申请。在全部申报工作完成后,12月17~21日,在金坛文管办、指前镇政府的配合下,常州博物馆对唐陵村宋元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一、发掘情况

该墓群位于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唐陵村北,考古队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对工程周边地域进行了布方发掘。共发现砖室墓三座,墓葬呈品字形排列,自右向左分别编号M1~M3。其中M1被施工机械破坏严重,墓顶顶砖坍塌,M2填土遭到部分破坏,M3受到轻度破坏。考古队对三座墓葬进行了逐一发掘,并对M2棺木进行整棺打包,吊运回常州博物馆进行室内处理。

 唐陵村墓葬位置图(右侧为机械破坏痕迹)

二、墓葬结构

本次发现的三座墓葬形制结构一致,均为长方形砖室墓。墓向一致,头向均为东南向。砖室墓长2.5-2.6米。宽0.9-1.3米。墓壁用砖错缝叠砌,墓底用大砖平铺。前端墓壁顶部用砖砌出五花山墙形制。墓室顶部为折拱券顶,由斜面砖对缝相砌而成,在砖砌棺顶之下横向铺设一层木板,木板之下即为木棺。木棺四周填充大量青膏泥。木棺与砖壁之间插入四个柱状木楔,以固定棺木。前端墓壁中部有砖砌壸门形壁龛,龛内放置木买地券和锡明器。

M2砖室原状

M2揭去砖顶后所见木板

M2出土木棺

三、M2木棺的提取

本次发掘中,M2因埋藏深度较深,受破坏较小,墓葬结构保存完整。加之砖室与木棺之间填充大量青膏泥,棺木保存的非常完好。棺木外髹朱漆红亮鲜艳,十分罕见。为保存珍贵文物,考古人员现场讨论磋商后决定将M2棺木整体打包,起吊回常州博物馆保存。

M2棺木现场状况

因M2墓室狭小,为完整吊取棺木,在对M2外围测绘完毕后,对墓室右侧进行破拆,露出棺木本体,并在不破坏棺木的前提下,采用木方、海绵、绷带等对棺木进行固定,再由吊机吊至重型卡车运回常州博物馆。由于方法得当,起吊和转运未对棺木表面造成任何损伤。

M2棺木运至博物馆地下库房后,由我馆文保部和典藏部专业人员第一时间对棺木进行了现场保湿和封护。

文保人员对棺木进行封护处理

四、出土文物

经考古人员的初步整理,在M1、M3内发掘出土各类文物 26件(套),其中青瓷碗一组2件,锡明器一组5件,银明器一组4件,金发饰一组10件。木器5件。由于出土文物较为脆弱,目前仍全部处于保护处理的状态。

M1出土青瓷碗

M1出土木梳

M3出土花卉纹筒形簪

M3出土梅花纹金簪

五、年代推定

这三座砖室墓葬结构与常州地区发现的南宋晚期砖室墓葬结构做法基本一致。

M3棺内出土钱币“至大通宝”,是元武宗时期,至大三至四年(公元1310-1311年)铸行。明确了M3入葬时已属元代。至大三年距南宋灭亡(1279)仅31年,故M3死者可能由宋入元,经历过朝代更替,所以在文物制度上仍保留较多宋代风俗。

M3出土“至大通宝”

M1、M2尚未发现明确纪年文物。年代推测可能与M3接近,为宋末元初。

六、结语

目前,金坛区唐陵村宋墓的野外发掘工作已全部完成,我馆文保人员正在对M1、M3出土文物进行室内保护处理,同时我馆也正在积极制定方案,准备联合国内知名文物保护方面专家,尽早对M2进行开棺清理,及时开展相关保护和研究工作。

本次发掘工作得到了金坛区文化局、金坛区文管办、金坛区博物馆、指前镇政府、指前镇文化站等文化行政部门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使我们顺利完成了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来源:常州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