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种β受体阻滞剂的区别

 中医师郭绍伟 2019-01-06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替洛尔的区别】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基础治疗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替洛尔是临床常用的四种β受体阻滞剂,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一、β受体阻滞剂的强适应症

1、冠心病

冠心病可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如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绞痛、心肌梗死)。

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对于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若不存在禁忌症,均建议24小时内应用β受体阻滞剂。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二级预防,可降低相对死亡率24%。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阿替洛尔能够影响患者的死亡率。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

若无禁忌症,所有慢性HF-REF,病情相对稳定,均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且需终生使用。

——2016年版《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为:美托洛尔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

见图1

二、四种β受体阻滞剂的区别

1、作用机制的区别

目前β受体阻滞剂可分为三类:

非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同时阻断β1和β2受体,如普萘洛尔;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阻断β1受体,对β2 受体影响较小,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时阻断β1受体和α1受体,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如卡维地洛,拉贝洛尔。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且难控制的患者,可选择降压作用更为明显的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见图2

2、不良反应的区别

第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特异性阻断β1受体,对β2 受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和肺功能恶化。

——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使COPD 患者获益,甚至降低死亡率。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建议使用高度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β1受体的选择性最高)。

第二,对糖代谢的影响

儿茶酚胺通过激动β2受体而增加糖原的分解。因此,选择性β1阻滞剂对血糖影响较小,不太可能引起低血糖。但是β1受体阻滞剂会掩盖低血糖症状,如心动过速和震颤。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仍建议选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

——有证据表明,具有扩血管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卡维地洛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第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疲劳、睡眠障碍(如失眠和噩梦)、抑郁症。通常认为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阿替洛尔水溶性较好,只有少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很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第四,对性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是勃起功能障碍(ED)的易患人群。β受体阻滞剂导致ED的发生和进展,可能与降低睾酮水平有关。

——有研究发现,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的ED发生率较高(19%~29%),服用美托洛尔者的ED发生率较低(3.4%)。

3、停药,一定要慢慢来!

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β-受体的表达上调。

如果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由于大量的β-受体可被儿茶酚胺利用,促进心脏和血管收缩,形成血压反弹;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可诱发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 

整个停药时间至少用2周时间。在此期间,特别是对于已知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进行密切监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