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煤气煤气,越看越气,弄得姑娘不愿嫁出去。”这里是朱行

 cxag 2019-01-06


老街记忆


梅陇镇有朱行老街,曾是明代朱氏家族的世居,俗称朱家巷。她和其他老街一样,也绽放过不一样的光芒——曾是海派红木雕刻的代表,赠送国外领导人来华访问的礼品也是老街出品的红木礼品;老街里的姑娘不愿嫁到老街之外,老街的小伙子相亲也最受青睐……当然,更有不同的回忆萦绕、盘亘在老街人的心头。

朱行老街

朱行老街的“水”叫春申塘,是春秋战国时代春申君下令开挖,明清时期,曾屡次疏浚,是当时水上的一条主要航道。河运的发达使得古代朱行迅速繁荣起来,河两岸的居民为了方便日常生活,也往往会在老街的中心修建起“市桥”。


敦义桥是朱行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桥,斑斑驳驳的桥面是岁月的刻印,刻下的是懵懂儿童的嬉耍玩笑,挑担小贩的沿街叫卖,河边妇女的洗衣捶打,一百三十多年的岁月中,石桥宛如一张黑胶碟,收录进了这浓浓的乡间清韵。


石桥下的春申塘是孩子们的乐园,最让人期待的,当属那一年一次的“蟹潮王”。每年夏天,四面八方的螃蟹都会涌到这里来。抓回来的河蟹鱼虾被家中的老母亲用土灶头配上最拿手的小菜,孩子大人围成一桌,锅盖一掀,就可以吃个满心满意的欢愉。比螃蟹更美味的是这些缤纷的画面。

那时老街

1928年,上海开埠,地方行政区划做出了调整和改变,朱行处在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国家实行了公私合营的政策,将几十家上百家手工艺作坊聚集起来,放在了朱行。朱行变成了上海市手工艺品生产的大后方。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声名赫赫的海派红木雕刻。


那时的老街是朱行人自傲的资本,住在老街就像住在大城市,姑娘们不愿意嫁出老街,选择婚嫁时,都优先考虑朱行老街上的小伙子。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话:煤气煤气,越看越气,弄得姑娘不愿嫁出去。

居民


1965年,我们就有管道煤气了,有的南京路淮海路的弄堂里面都没有煤气的,所以我们这里的姑娘都不肯嫁到外面去。


老街的告别

岁月无情,当年的朱家巷曾似少女般楚楚动人,昔日的朱行街也曾如美妇般令人心生神往,而如今老街却如美人迟暮,虽还可在依稀间瞥见当年的一抹风采,却似落日余晖,徒添伤感。


在虹梅南路高架紧锣密鼓的施工声中,朱行老街与周遭似乎已格格不入,由于村宅密度过于集中,社会问题频频爆发,老街的逝去,已成定局。



乡愁回不去,但可以带着美好的回忆憧憬崭新的未来。朱行老街的改造步伐已经迈开。曾经的朱行的老街,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雪雨之后,要退出生活舞台了,谁又能说,这是故事的结尾,还是新篇章的开始呢? 


当你流连在江南古镇时,是否也会勾起你对家乡老街的记忆?有时光悠悠回忆深暖的感受呢?







信息来源:看见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闵行广播电视台专题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