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1月6日┃精选文章┃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制约瓶颈与应对策略

 heitudi 2019-01-06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制约瓶颈与应对策略


杨好勤

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时代需要科研型的教师。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 厘清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制约因素是前提, 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建设和发展搭建有效平台是关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 杨好勤 (1971—) , 女, 河南开封人, 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科研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时代需要科研型教师。一个朴素的道理是,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育科研可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但是, 当前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现状却不容乐观, 他们科研意愿不强, 科研意识薄弱, 科研方法运用不当, 科研成果表述凌乱, 这不得不引起科研管理部门工作者的重视。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制约因素

(一) 中小学教师入职前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中小学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 而师范院校在科研知识讲授与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是比较欠缺的, 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即便有学校开设, 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学生很难受到较好的科研训练, 因此, 他们入职前的知识结构中科研是个短板。由此造成他们科研理论水平不足, 科研操作能力不强, 对于一般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研究他们已经力不从心, 更遑论理论建构和纯学术性研究。


(二) 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生存状态不利于开展教育科研

现实中, 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 为学生的分数挣扎, 即便是没有分数压力的幼儿园和小学, 各种各样的活动、应接不暇的各种检查评比使他们处于一种疲于应付的生存状态, 即便想走上科研的“幸福之路”, 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在现在的职称评审中, 教育科研课题和论文成果已成为某种不可或缺的“硬件式”支撑, 但是, 由于教师处于这样的生存状态, 所以教师们在盲目、低水平地开展着教育科研。


(三)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学校支持性条件不佳

现阶段, 中小学教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受到学校很多条件的限制。

首先, 相当一部分教师搞科研得不到学校领导支持, 不管是时间还是经费都压力重重。

其次,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缺少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现有的大范围科研培训大多只能解决共性问题, 教师在具体科研问题实施中遇到的困惑还很多, 他们需要结合课程让科研、教学、教研三位一体, 同步协进。在此方面, 他们急需强有力的跟进指导。

再次,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缺少专业方面的理论资料和信息。学校提供的科研书籍是有限的, 教师们课外收集资料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精力上都很受限制。由于在收集资料方面缺乏专业指导和帮助, 常常会做很多无用功, 这使科研活动的开展受到阻碍。

最后,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缺乏有效合作。教师们搞科研的合作伙伴往往限于身边的同事, 由于理论水平相当, 对于一些困惑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 例如, 课题研究的开始往往有一人执笔撰写, 其他参与课题人员几乎对课题不很了解, 课题实施过程更是虎头蛇尾, 在合作中缺乏责任意识和科学的态度。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水平的若干策略

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 厘清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制约因素是前提, 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搭建有效平台是关键。

(一) 点燃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激情

一线教师在繁忙的教学活动之余进行教育科研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受一定的限制, 因此, 要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必须驱动他们的内在动力。现实状态下的利益驱动, 作为职评和眼前利益的科研动力是不会长久的, 也永远不会让教师发自内心地体会成功和幸福。只有让教师真正感受到科研的魅力, 看到科研给自己的教学实践带来的改善, 感受到在科研过程中自己“焕发”出的研究和创造活力, 他们才能真正走上科研的“幸福之路”, 才能带着科研成果和理念进课堂, 上有思想的课, 做有品质的教育, 进而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升自我教育境界。


(二) 指导学校完善科研机制

科研机制的完善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有力保证, 是在时间上和精力上解放教师、投身科研的有效保障, 科学的机制能调动教师有效开展科研。每所学校在建立自己的科研队伍和进行科研活动时都会受到各种外界条件的制约, 每位校长和教师都有着矛盾和困惑, 那么在有限的条件下调整现有科研机制, 让教师得到更多帮助和支持是目前情况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 引导学校成立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当前, 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 教师即便想搞科研, 也不知从何做起。

其次, 指导学校制定科学规范的教育科研制度。仅仅靠学校成立的专门教育科研机构进行教育科研管理是不够的, 对教育科研的管理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同时发挥作用。所谓无形的手是指规范的教育科研制度。明文规定是教育科研正常、有效进行的强大后盾。因此, 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教育科研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科研制度的建立要经过调查、分析、试行、修正和实施五个阶段。调查和分析是教育科研机构对本校及本校师生等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 把握本校进行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建立有意愿、有能力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 并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制度体系。试行、修正和实施是对已制定出的制度进行修正和再实施的过程, 最终目的是拿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为教师所接受的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制度一旦制定并开始执行, 就应发挥其约束、制约作用, 以更好地保证科研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最后, 引导学校科研机构担负起科研规划、科研管理、科研指导的职责, 不断提升科研机构的指导能力。


(三) 引领学校创设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有助于激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意愿, 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蓬勃开展。繁重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活动, 使教师处于巨大的压力场域中, 而教育科研是在此基础上的额外工作量, 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现象。

第一, 关心教师疾苦, 尽力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基本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对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要求, 而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是其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

第二, 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保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充足时间。减少教师在规定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工作量, 保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时间和精力, 进而保证教育科研质量和效果。

第三, 尽量多为教师提供进行教育科研的信息, 包括图书资料、电子资源、专家指导等。教育科研的开展是建立在已有研究之上的, 必须通过资源建设了解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动态;同时, 图书和专家指导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 重视行动研究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对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 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 不必强求较高的理论层面, 关键是要具有科研思想, 重要的是形成科研理念, 对初涉科研的一线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 鼓励他们在行动中研究, 通过研究修正教学行为, 把行动与教研结合, 不断整合并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强化研究, 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丰富多样的研究与实践中发展自我的科研意识。

第五, 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导向。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要以他们的教学生活为土壤, 离开了课堂, 教学与科研便会形同陌路。因此, 要引导教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发现教育规律, 总结教育方法。


(四) 提供阶梯式的切实有效帮助

一线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具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层次不同, 由于个人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困惑的要求和目标也各不相同。例如, 新近入职的年轻教师, 他们的科研能力十分有限, 即使有机会参加各种科研培训, 他们也没有将理论培训内化成科研素养能力, 参加一项课题研究对他们来讲存在很大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层面的教师不能搞“一刀切”, 要为教师提供阶梯式的、切实有效的帮助。

首先, 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科研切入点。众所周知, 要想改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和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中小学教师来说, 教学的点滴感悟、成功和失败、教育机制和成长轨迹都是它的素材。课堂教学案例作为教育叙事的常态, 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 把发生在一线的故事讲述出来, 把存在的问题与进行的思考 (包括启迪) 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根植于教育土壤的科研方式, 用激情书写成长, 用理性探究规律, 并以叙事方式来呈现。这样的研究清新自然, 理应成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切入点、生长点。

其次, 组织阶梯式的科研培训。科研培训应有条不紊, 循序渐进。教师们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后, 其科研理论的提升和能力培养还应遵循一定的规律, 我们应重视教师的科研行动, 重视他们的研究过程, 重视他们在科研中的践行和改进, 鼓励教师在“做中研, 研中做”;鼓励他们尝试多种科研方法, 运用诸如“观察法”“反思法”“实验法”等;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呈现科研成果, 如案例、随笔、教学后记等。要给教师搭建相对广阔的科研成果展示平台, 让他们感受到一切带着思考的教育行为和教学过程就是研究, 一切思考的结果就是科研成果。这样也消除了他们对科研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最后, 实施分层研修, 加速发展。科研工作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研修时应充分发挥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为年轻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引路, 从而以点带面, 带动全体教师进行科研。骨干教师更要在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自我, 学习先进经验和理论, 在研中学, 在学中悟, 在引领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为年轻教师做好示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阿拉善盟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2.

[2]周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意义及其成功的条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0, (3) :1-6.

[3]辉进宇.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大理州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38(06),212-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