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AVID自由之路: 我经历过的几次熊市 从2005年将大部分资产投入股市开始,至今已经14年。我的...

 熊熊团圆 2019-01-06

      从2005年将大部分资产投入股市开始,至今已经14年。我的运气比较好,刚入市的时候恰好是熊市的尾巴,当时也是杀小盘股,尤其是2001年的网络股,亿安科技从从100元杀到个位数,从最高点跌80%-90%的股票比比皆是,也有业绩造假(银广夏),资金链断裂(德隆系),总是2005年大家非常悲观,我持有50%折价的封闭式基金,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大垃圾,理由1是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理由二是基金持股被认为严重高估(当时很多封闭式基金重仓贵州茅台),和现在很像很像。后面的股市大家也都知道,1000点到6000点的超级大牛市。

     2005年我只赶上一个尾巴,不算经历过完整的熊市,第一次完整经历的熊市是2008年,我把2008年熊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500点到3000点,第二阶段是3000点到1664点。第一阶段熊市的避开相对容易,就是一眼看胖瘦,中石油48元上市的时候,市值差不多是中国GDP的30%还多,比美国几大石油公司市值总和还高,这肯定是不合理的,不过关键的考验是第二阶段,也就是3000点向下的部分,因为已经差不多跌了50%,很多人会认为风险释放干净了,其实我在3000点以下也开始加仓,最多的时候差不多亏损了20%,是固定收益仓位救了一命,最终2008年亏损和今年相当。

     大熊市后就是大牛市,第二次熊市是2011年,从市盈率来讲2011年初的估值并不高,尤其是银行保险等股票,当时的观念20倍市盈率属于低估区域,结果就是这些低市盈率的金融股杀跌,2011年大盘跌幅不算太多,也就是20%左右,但是我的亏损不少,因为2011年是股债双杀,固定收益仓位没能够补贴到权益仓位。不过股债双杀后通常比较容易赚钱,后面酝酿出了一轮小盘股牛市。

      如果说2015年下半年算熊市,这个熊市和2008年熊市第一阶段比较类似,都是估值疯狂后的粗暴回归,因为我2015年在指数跌破60日线后选择轻仓,所以这轮熊市没有被伤害。2016年算熊市吗?从指数看也是小熊市,但是2016年是前20天熔断后,剩下300多天缓慢上涨,所以要亏钱也不容易,而且2016年初的估值确实也不算低。

     然后就是2018年熊市,这轮非常类似2008年3000点下杀的那轮熊市,看着估值已经满意,但是就是不断下杀,同时经济面变差。从指数下跌幅度看,过去14年2018年是除2008年外下跌幅度第二的年份,杀伤力相当大,不过今年我的亏损幅度远小于2011年,这也是靠的固收仓位的利润补贴了权益仓位的下跌。当然今年企业债其实风险也很大,今年违约的债务规模超过以前所有违约债务规模的总和,但即使如此,固收仓位还是赚到不少钱。

     最后讲一下股债平衡策略。

     2008年和2018年亏损可控,我觉得主要靠股债平衡策略,但是股债平衡策略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如果重返牛市,怎么保证收益率?

     2009年我做的不好,关键原因就是过早把可转债仓位卖掉(南山转债85元买的,95元就卖光了),造成大涨后持仓失去进攻性。2014年我做的很好,就是抓死了中行转债,工行转债,石化转债的仓位,不断套利。看不清楚的时候,保留一定仓位的可转债是非常好的选择。

     举一个例子,假设权益、转债、固收按照4:3:3配置,那么上涨的时候仓位70%(权益+转债),防守的时候仓位40%(权益),如果觉得实在低估,可以变成532阵型,那么进攻80%防守50%,如果再低估,可以631。如果感觉挺高估的,可以235,那么依然有50%的攻击力。

     为什么不是100%可转债?这是因为可转债也有缺点,就是如果指数横盘或者小幅涨就很吃亏,很可能跑输指数,而权益和固收套利机会多,可以在横盘期做到跑赢大盘,所以要三个品种都配置,权益和固收赚横盘的相对收益,转债赚波动的相对收益,这样在大熊市、平衡市和大牛市都能应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