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漪漪: 我的投资四要素之(一)择时

 月光刀vbyq1lix 2017-04-16

        前不久@阿土哥a 和@云蒙 谈到了他们的投资系统包涵4种策略:择时、择股、轮动、杠杆。https://xueqiu.com/5111168340/78894298 我拜读后深以为然,仔细想想,其实自己也是不自觉的在运用这4种策略。@刘马克 先生的16年度投资总结https://xueqiu.com/5002027561/79657586 中也介绍了“择时”的策略—动态再平衡,令我受益匪浅。有不少球友私信与我讨论动态再平衡的问题,今日有空索性详细谈谈,也请以上三位先生指正。

一、50-50再平衡模型

         资本市场中成功的投资者不少,各有各的独门绝技,但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一位大师能做到每次都全仓抄底并逃顶,即便这里所指的底和顶只是大致区域。底部区域相对还容易把握些,全球主要的资本市场整体平均市盈率(PE)在8~10倍左右,因为这种估值导致的收益率,会使包括做实业的等各种资本满意。但是您如何抄底?等到10倍市盈率买入?那万一市场跌至11倍市盈率就反身向上来一波大牛市呢?全仓踏空?还有可能市场一直在15到20倍市盈率之间波动呢?永远空仓看着?至于逃顶就更困难了,历史上大牛市顶峰整体PE各不相同,有40、50甚至60倍,到底按哪个标准?还有整体市场长期看是螺旋式上升,但螺旋中波动也蛮大,能否把这些波动的利润顺便也薅点?

          先看个简单的投资模型:通过ETF基金(以上证指数替代)及固定收益品种(对应债券投资)各50%比例的再平衡来模拟测试。具体规则:起始总资金1万元,到每年底将ETF和债券重新平衡到各占50%资金,债券类资产按年化4%的固定收益率,为了简单化就取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整数十年。

查看原图

                                                  表1 上证指数十年50—50模型收益表

          通过表1资产配置的再平衡,十年收益率远超同期指数,而且50-50模型总资产回撤率也小很多,这对长期投资者心理承受力有很大帮助。这个简单模型为什么如此神奇?能否再优化取得更高收益率?实际投资中能否照搬使用?

          1.这十年指数年复合收益率只有3%,因为01年初整体市盈率59倍,10年末则是21倍,其实是从牛市顶端到熊市,当然收益率不高,这里只阐述模型效果不必纠结于这点。

          2.50-50模型收益率高于指数的本质是系统强行将部分ETF基金高抛低吸,避免牛市贪婪与熊市恐惧的情绪。高估值状态ETF资产高于债券类,就卖掉部分ETF平衡到债券;低估值状态ETF资产低于债券类,就卖掉部分债券平衡到ETF。

         3.更科学的再平衡标准应该是PE,比如分别在10倍、20倍、30倍和40倍时50-50再平衡,每年底平衡一次太僵化。有时两个年底的指数没啥变化再平衡意义不大;而有时一年中指数上蹿下跳反而没有再平衡到,这里用每年底再平衡只是为了更容易理解。

         4.将再平衡的频率提高些,比如每个季度末或市盈率每相隔5倍就再平衡一次,收益率是否更高?您可以自己测试数据,每个季度末再平衡总收益为74.1%反而略低,原因是高抛低吸的空间太小反而收益降低。那频率再低些?可能牛市都到顶了,都还没到您的再平衡点。

        5.50-50再平衡模型的最大缺点是指数大牛市直线飙升阶段,收益率要低于单纯持有ETF基金,比如上表如果只截止到07年底计算收益。原因很简单:模型只有50%资金能享受涨幅,而飙升阶段又赚不到再平衡来回高抛低吸的额外收益。

二、市盈率动态再平衡

          50-50再平衡模型用事实证明收益率明显高于单纯长期持有,那能不能再优化一下模型取得更高收益率?纯理论考虑:高PE时应该降低ETF基金仓位<50%,低PE时应该提高ETF基金仓位>50%。由于上证指数从01年到10年这10年中整体PE在10~60倍,因此取30~40倍股债比例为50%:50%,PE越低ETF基金占比越大PE越高ETF基金占比越小。

查看原图

                                                        表2 上证市盈率与股债比例表

        具体规则:起始总资金1万元,按照表2的股债比例配置标准,统计上证指数的月末PE,并按既定比例进行股债动态再平衡,债券类资产按年化4%的固定收益率,仍然取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整数十年。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表3 上证指数十年市盈率动态再平衡收益表


        通过表3的资产配置,PE动态再平衡更进一步细化,十年收益率超越50-50模型,但总资产回撤率比50-50模型稍大。原因很简单:由于进行动态再平衡,因此做高抛低吸的资产比例比50-50模型更大,当然收益率更高。指数波动越大,动态再平衡模型超越指数的收益率就越高。

三、动态再平衡优化模型

        既然PE高ETF基金比例小,PE低ETF基金比例大,这样动态再平衡能扩大收益率,那就两种比例:15倍PE以下100%ETF与50倍PE以上100%债券,收益率不是更高?理论上完全正确,但谁能保证每次熊市底部PE都能到15倍以下?万一跌到16倍就是最低点怎么办?每次牛市顶部都能到50倍以上?万一涨到49倍就是最高点怎么办?况且有时还会出现20倍到30倍的小牛市怎么办?

         因此为保证熊市底部有足够仓位,牛市顶部必须抛掉部分高估资产,将以上动态再平衡模型优化如下:牛市PE由低到高从10倍到45倍的增高过程中,配置比例仍按前面的原则;但PE达到最高点后ETF占比较少,熊市中PE慢慢下降过程中不调整比例,直到PE下降至20倍以下进入合理区域再按照既定比例调整。比如熊市底部PE为13倍,则股债比例为90%: 10%,牛市开始PE一路上升继续调整股债比例,到牛市顶部PE为42倍时股债比例应该是30%: 70%,此后PE下降过程中不再调整股债比例维持30%: 70%,直到PE降为20倍以下直接调整为80%: 20%。

         优化后的模型规则:起始总资金1万元,按照以上股债比例配置标准,统计上证指数的月末PE,并按照既定比例进行股债动态再平衡,债券类资产按年化4%的固定收益率,仍然取2001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整数十年。查看原图                                                       表4 上证指数十年动态再平衡优化收益表


        动态再平衡优化模型数据见表4,收益率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从顶峰向下杀估值过程中,不增加ETF比例,直到PE降至20倍以内的合理估值区间;从底部上涨过程中,PE超过20倍以后,却是慢慢减少ETF比例,而不是一笔清仓,充分享受牛市溢价。这个优化模型达到惊人的年复合收益率13.56%,总资产回撤率也比前面要小,再次提醒这是PE从59倍至21倍的十年熊市,如果是PE首尾相同的十年?再如果是PE从21倍至59倍的十年?再如果是收益率更高的深圳指数?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大卫·斯文森表示:资产配置动态再平衡是“天上掉馅饼”,能够在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降低风险,或在风险相同时提高收益率。前面通过上证指数PE配置资产说明动态再平衡模型的优势:1.这是一种彻底被动式投资方法,不需要做任何主观判断(选股与选时),规避由于情绪影响而随意决策导致的不必要亏损;2.真正实现高抛低吸,只不过是被动进行,不需要预测,做到“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当然只是其中大部分资产;3、操作简单,熊市中总资金回撤率也较小,长期收益率甩大盘指数几条街,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其实这个优化模型还能进一步优化:1.用无风险投资方法比如新股申购、无风险套利或银行理财等替代债券,高于4%的收益率;2.股债比例为50%:50%时PE为30~40倍,如果初始设置改为PE为20~25倍时股债比例为50%:50%,则还能提高收益率;3.如果对行业和企业发展有足够把握,可以用10支以上的的股票组合替代ETF;4.如果具体标的在持有过程中可以些做无风险套利、轮动甚至上杠杆呢?

         最后提醒大家:决定选择以上三种动态再平衡的方法中哪一种时,请考虑清楚您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最适合我的方法不一定是您的最佳方案!

         请@今日话题 推荐,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