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词一图· ST 段的“驼峰征”

 吴翠平书馆 2019-01-06


【关键词】驼峰征;ST 段压低;心脏负荷


   运动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包括心肌缺血的症状、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心电图改变。其中心电图的改变包括 ST 段的压低、抬高、U 波倒置等,其中最常见的 ST 段改变则为“驼峰征”。以往的研究认为 ST 段改变是心房复极波所致,是运动试验假阳性的一种心电图改变。但近年来研究认为:“驼峰征”ST 段改变是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一种表现。


[定义] 

   ST 段“驼峰征”是指运动试验中,部分导联出现 ST 段双向性改变(图 1),其近端为驼峰样抬高,随后 ST 段压低,故将这一表现称为“驼峰征”,最常见于Ⅱ、Ⅲ、aVF、V1 和 V6 导联。运动试验中,驼峰征常与 PQ 段压低相伴随。



[发生机制] 

   心电图各波形成过程中,心室除极和复极的电活动形成了 QRS 波和 T 波,心房的除极和复极形成了 P 和 Ta 波。通常所见的 P- QRS- T 波就是上述电活动顺序发生时形成。一般情况下,Ta 波融合在 QRS 波和 ST 段中,不产生 ST 段的异常改变。但是,当某种因素影响了心房的除极和复极时相,使心房复极的 Ta 波落在 ST 段时,将可能引起ST 段的改变。运动试验中,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使心房的除极和复极时间发生一定的改变,使 Ta 波与ST 段的重叠恰好形成驼峰样。另有观点认为,心室肌后负荷增加时,通过心肌张力变化的作用,使心肌细胞的钠电流和钙内流增强,正是这种动态平衡的变化导致 ST 的特征性改变,


[临床意义] 

   以往认为运动试验中 ST 段的“驼峰征”是因心房复极波引起的改变,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因而在运动试验中常被认为是一种假阳性表现。但也可能是临床的特殊病理状态时伴发 (如: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电图能见到 ST 段的“驼峰征”,而运动后“驼峰征”可加重,这可能与运动后收缩期左室后负荷增加有关。新近的研究发现:运动试验中出现驼峰征的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常可发现患者的 E/E’比值和 TDI 指标均异常,提示存在舒张功能不全,因而研究者提出运动中 ST 段的“驼峰征”有可能成为舒张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指标。


临床心电学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