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碥石

 难得大葫芦 2019-01-06
        作为中医都希望水平不断提高,但经数年实践后,形式开始僵化,水平也固化了。那怎样才能更进一步呢?
        余总结了数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是研读中医古籍。须量多并范围广,尽量少看现代著作。中医在我国已传承千年,亦传下很多优秀书籍。而近代因西医介入,重西轻中,所出中医书籍内容变成混血儿,难窥中医全貌。更有甚者,以西医角度运用中药,将人导入歧途,令中医变成只能作辅助的慢郎中。只有认真研读中医古籍,才能认识真正的中医,才能更了解和更好地运用中医。所以,无论是基础巩固,还是求知求进,研读中医古籍必不可少。
        第二是应用小方治病。用药有的放矢,尽量减少用药味数。有些医生会有这样的经历,治病开方用药越用越多,原因是觉得很多药都有作用,似是而非,不论什么病,其理念就是大包围。只要觉得可以治疗这类疾病,或可以治疗这类症状的药,都添加上去,全民皆兵啊!这种思维一旦成为了习惯,会使我们渐渐远离中医的阴阳五行辩证用药方法。只有在用药味数少,针对性强,主次分明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掌握各味中药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才能对症用药,一步到位,以数味中药快捷治好疾病。大家不妨多参考历代名家留下的名方,大都以小方治大病。
        第三是尽量减少治愈天数。很多医生都会这样说,但不会这样做,原因各人不同。不管什么病,每次开方便是10天甚至20天30天的药,这样会使医者不能及时观察到药物对疾病的作用及变化,而失去对治病方针及所用药物调整的最佳时机。又会拖延病者的治愈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实际上大数疾病,用纯中医药治疗,数天内皆可治愈。如果治愈病人的时间太长,证明你还没有真正了解中医治病的方法。必须要换个思路,另觅方药治疗。只有不断改进,才能不断进步。严令自己缩短治愈病人的时间,才能真正悟出更好的方针方法去治疗疾病,才能真正掌握中医。
        第四是尽量掌握更多中药的使用常识,多用常用及便宜的中药,尽量不用珍贵和偏门的。不要经常为找偏门药,而耽误治疗,甚至放弃治疗。而珍贵中药,难找并多假冒商品,用了假制品或代替品,更加影响疗效。而常用中药是千年经验积累下来,治病效果理想适用范围广范的好药,并且价格亲民。用心研究常用中药300味,运用得当,可治愈大多数疾病(一个合格中医,最少要懂500味中药)大多中医到一定时间后,其用药方式便会固化下来,来来去去都是用那几味(各位大神不妨自我统计下,近段时间所开处方)其实,很多疾病都有多种治疗方法,也有多种中药能治愈,广开门路,集思广益,灵活运用,方有大成。
        第五是多用古名方,治病不设范围。其实,每一张知名方剂都是先贤的心血结晶,并经过长年实践检验,效用非常。能灵活运用,其疗效比所谓的秘方更强。平常不论男女老少,内外各科,都应敢于接手治疗,更要用心治疗,认真领悟。中医和西医不同,中医要博西医要专。中医大法须通过对各种疾病的治疗,结合阴阳五行之法,认真观察其规律,融会贯通,万病归一,才能真正掌握。学中医讲的就是一个“悟”字,境界大才有大悟。
        第六点是突破用药份量。记得读书时,课本教的中药常用量是9至15克,最大用至30克。这是稳妥用药量,但不是治病用药量。如果严守这量,你会发觉,书本写的药效大多是骗人的。余严守多年后才发觉这个问题,特别是应用小方治病。后来放胆去改变,很多时候主药90克150克,佐使药3克6克是常用量,药效变得十分明显。用药不要怕多,也不要求多。更不能嫌少,只求画龙点睛。使用得当,则方药活灵活验,沉疴应声而愈。
        以上几点,目的一样。想突破自我,就不能满足于现状。苛刻要求自己,方能不断提高个人医学水平。现代资讯发达,要想学习与进阶也方便得多。但现代人都有点急躁,多想着怎样轻松赚钱,而减少甚至放弃继续钻研学习。中医这门学问,越学得多,越觉懂得少,是个需花一生时间去钻研的学问。只有不断坚持和追求,才能真正悟道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