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雀)我们太想赢了

 星星xt1313tsug 2019-01-07

近半年一直在忙着公司的各种事情,然鹅,经验不足,导致失败,所以在此也奉劝各位朋友们,在自己没有足够把握和能力的前提下,多读书多学习,做好手里当下的事情和工作,才是应该做的最好的选择!

 

切入正题:(文字方面较多,建议心平气和的时候阅读

 

踏入到股市,我们唯一的也是目标很明确的就是来赚钱的,先不说是赚股(企业股权)的钱,还是赚票(K线)的钱,只要年年都能稳步上涨的账面资产,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然而正如我今天的主题一样,我们太想赢了,甚至每个人来到股市都会以为自己就是那其中之一(七亏二平一赚),然而现实会甩我们一个大耳巴子,我们还是那其中之七。即使跟着各路大师拼命学习,各种K线均线布林线MACD/KDJ/RSI最后还是会败给市场先生。陶博士的投资体系很明确,在2017年几乎倾囊相授,但,真实学到精髓的还是屈指可数。

 

所以到底有没有可以不用这么费尽心思去研究企业就可以赚钱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就是看我们想不想慢慢的变富。

 

投资市场除了股票还是有很多可以投资的东西的,货币基金,指数基金,ETF,外汇,黄金等各种各种投资品。所以,就来谈谈其中的ETF,感兴趣的可以继续阅读下去,时间匆忙的抽空了再看。(ETF和指数基金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具体的区别可以百度(有问题百度一下)。

 

首先国内的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够上市,肯定是盈利或者营业额达到的一定的水平才能排队上市的,我们都知道股权的回报率是优于债券和现金的,具体的数据我没有统计,但是在《股市长线法宝》和《投资者的未来》书里有统计过历史,如下图

书中还统计,即使横跨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的半个世纪里,资本市场依旧是回报率最高的地方。

 

其次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总有那么一篮子股票的收益是很好的,比如ROE回报率很高,或者盈利收益率很高等,那这一部分优质公司的盈利增速均值肯定是要>全部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均值的>全国所有盈利公司的增速均值>GDP的增速。

 

比如沪深300指数就是包含了沪市和深市最优秀的企业的集合,基本上投资的基准也是和沪深300指数来作对比的。

 

OK,同意了上述两个观点的请继续往下看。

 

既然有这一部分公司这么优秀,如果同时持有这么多优秀的上市公司,跑赢通胀简直就是小case,顺带赚取一些市场先生不理智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情绪(PE)的钱,往往这一部分情绪的钱是很可观的额外收入

 

所以ETF或者是指数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他包含了基金背后的一揽子股票,(生动直观的一张图)

你所拿自己的血汗钱购买的是这一篮子股票所组成的一个指数,不用担心哪家公司今天倒闭了,哪家公司明天破产了,背后所包含的公司是会不停的更新迭代,表现不好或者盈利不好的公司是不会被选进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买进优质公司的股,静待这些优质公司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分红和估值的增长。

所以这么好的一个工具,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好好看他一眼,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O(∩_∩)O哈哈~

既然ETF这么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知道呢?一个是因为普及程度不够高,在一个就是银行或者基金机构也不愿意大力去推广。(因为没有太多的油水可挣)。

理解了买指数基金就是在买这只鸡(基金)背后的所有的公司,是不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且有研究表明拉长时间看(3-5年)投资指数基金可以跑赢90%以上的投资机构的年复合收益率。(巴菲特也在公开场合特别强调普通的理财者可以把钱用来购买宽基指数来理财)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过去百年历史上,指数基金的平均年复合收益率是10%左右。

 

中国会高一些,可以设定为12%。我们定投 低估的指数基金,大概率收益会比这个高(大天朝的投资情绪太疯狂了),不过保守起见,我们就按12%来计算。

读到这里其实应该都差不多学会了该如何去做了,如果有兴趣,请继续阅读下文。

 

眼睛雪亮得你一定发现上述文字中有提到一个词——定投低估的指数基金,定投我相信大家都懂得,低估的指数基金的低估该如何去界定呢?这里引入四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公式:

1 市盈率=市值/净利润

2 盈利收益率=净利润/市值(也就是市盈率的倒数)

3 市净率=市值/净资产

4 股息率=股息/市值

(第四个公式延伸一下:盈利收益率=盈利/市值

                      分红率=股息/盈利

                所以:股息率=盈利收益率X分红率

在上市公司分红率连续稳定的情况下,盈利收益率越高,股息率也就越高)


盈利收益率大法

一:以盈利收益率为基准来做选择,一般都是用在盈利比较稳定的公司上面,反推过来,一般就是这些指数基金:上证50、上证红利、恒生指数、H股指数、基本面50等一些指数基金。这些基金背后的公司都是流通性好,盈利很稳定的上市公司品种。

上证50的2004-2018年收盘价和盈利收益率关系图

文中所有数据都是截止到2018年年底的数据

按照最近几年的盈利收益率来做统计,在6%和10%之间做个基准。

1 盈利收益率>10%时,就可以分批慢慢买入;

在盈利收益率大幅高于同期的无风险利率的时候分批买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2左右。2倍就是6.4,毛估估算在6.4-7之间可以开始动手,当然盈利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是在大天朝看数据统计还是在10%以上开始定投比较好

2019年1月4日12时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2 在盈利收益率<6.4%-7%的时候,也就是小于同期债券的平均收益的话,就要开始分批卖出了。

3 7%到10%之间坚定持有

其实更多的就是类似于一个微笑曲线的投资方式。

当然美联储也有一个FED模型:即盈利收益率/十年期国债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越好,就代表着股市相对于债市有更好的投资机会。若数值较小,则相反。

2004 ~2015年,每月1日定投的年复合收益率表现(数据图来自于《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一书)


市盈率大法

二:盈利收益率的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只适合于流通性比较好、盈利比较稳定的品种。如果是盈利增长速度较快,或者盈利波动比较大的指数基金,则不适合使用盈利收益率法。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衍生出一个概念,

我们把指数对应的点位,理解为P(即背后一揽子股票的平均价格),P=E*PE即平均盈利*市盈率,两个变量当中,平均盈利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变化的,不稳定的变量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PE市盈率。当然也要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分红收益,也就是股息率的变化也在其中,(相信再近一年的读书学习中,各位都多多少少了解到,分红收益是很重要的一大块肉的)。

由此就引出了一位大神的结论,约翰博格(指数基金教父)的博格公式法,影响投资结果的因素有三个①初始投资时候的股息率②投资期内的市盈率的变化率③投资期内的盈利增长率三者相加。

1 初始投资时候的股息率,股息率当然是越高越好的,指数基金越低估,也就是价格越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分批买入;

2 在市盈率低的时候买入;

3 市盈率高了就卖出

(对第③点做个补充,未来市盈率会如何变化,这是我们无法预测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规律来寻找经验。市盈率的变化有一个规律,即从长期来看,市盈率会在一个范围内呈周期性变化。

例如,中国香港交易所的恒生指数。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6~30倍呈周期性波动。

对于第①点股息率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就很清楚这个点是固定的数字了

第②点,其实是一个道理的,市盈率低的时候也就是盈利收益率高的时候,然鹅,股息率=盈利收益率*分红率,所以,聪明的你一定已经明白了(#^.^#)。

用这个市盈率的方法和指标最参考依据,可以用在盈利高速增长的一些指数基金上面,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医药行业、养老产业等,通过以下数据希望能看出些端倪来

沪深300PE-TTM  2011-2018年数据

中证500  2007-2018年数据(所以看出什么端倪没有)

创业板 2010-2018年数据

养老产业 2014-2018年数据

医药100  2011-2018年数据


市净率大法

也是博格公式的变种之一,即市盈率有时候特别疯狂,而一些行业并非依赖于市盈率的方法来投资的时候,就用到了市净率。同样的变种为P=B*PB  价格=净资产*市净率。

没错被你猜到了,一些行业的净资产是比较容易估算的(虽然对于估值如何计算的我还是个小白)在净资产稳定的前提下,就用市净率来作为投资参考依据。

这些行业适用于证券行业、金融行业、地产行业等。

证券行业2013-2018年的市净率PB变化曲线图

标普500指数历史市盈率

比如标普500来说,正常情况下市盈率都是很稳定的变化,但是在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当时美股的盈利突然大幅下滑,推动标普500的市盈率被迫大幅上升到100倍。这时,对于标普500指数来说,市盈率就失效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市净率来为标普500辅助估值。

标普500指数历史市净率

以上就是三种方法足矣像我这样的小白投资使用的方法,且拉长周期来看,你就稳稳的站在了七亏二平一赚当中的一。

至此,剩下的就是鼓捣下数据然后心平气和的慢慢的变的富有。

以下纯属碎碎念,保不齐也有好的投资方法哦o(* ̄) ̄*)o

如果只是定期定投,比如每月固定一个时间去定投(避免频繁交易,以免产生较高费用),去计算一遍数据,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我们也不得不多做一些课外作业。

都说定期定额,可不可以定期不定额呢?答案是必须可以。

我们可以在所有的数据有利于我们的时候加大我们的投入,这样在下一个风口或者牛市来临后我们的收益会大大提高,因为越低估我们投入的钱越多,

在定期定额的时候指数越下跌我们花同样的钱买到的“股”越多,

在定期不定额的,指数低估的时候我们花更多的钱买更多的“股”,我们的买入价会被平摊的相对来说会很低很低,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在以上三种方法上面再制定一个定期不定额的计算方法:

1 以盈利收益率为基准的定期不定额

首次低谷时定投的资金*(当月盈利收益率/首次盈利收益率)n

变量n就是第几个月的意思,文中是按照月定投,以下的n同意

2 以市盈率为基准的定期不定额

首次低估是定投金额*(首次市盈率/当月市盈率)n

3 以市净率为基准的定期不定额

首次低谷时的定投金额*(首次市净率/当月市净率)n

所有的一切的前提是要保证你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定投的多少可以依照自己的收入或者资金来做规划,再者坚持很重要,以天朝的历史数据统计来看,一轮投资的周期基本是在3年左右。

所以投资是和做公司一样道理的,你不可能期望着一天或者一个月你操盘的公司就能赚20%或者翻倍,而且还要每年都要翻倍,放到现实中每个人都知道买手机买家电要条件要货比三家,来到股市却都这么慷慨大方了(*/ω\*),所以静下心来,有工作的努力工作,有资金的耐心等待和研究,俗话说的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做好了以上的定投工作,接下来就是慢慢的研究企业,读财报、看行业,找到几家我们感兴趣的公司,比如产品价格公司有很强大的定价权,市场很需要而且很难被替代,在结合波特五力深入分析,佐以财报来排除企业,在合理的估值区间买入找到好的公司后,买入公司的股而非票,好吧,这个时候我们就成了夹头(价值投资)了。票的上涨下跌也就很难影响我们的情绪了。

最后借用一下陶博士的图

想说四个字:慢就是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