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与大肠表里,心与小肠表里,人体规律太有意思,这回真看懂了!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3-30

肺与大肠表里,心与小肠表里,是中医的一个说法。中医的很多专业术语,不太好理解,我们可以抛开不谈,只谈人体的结构及规律,看看这些规律,与中医的这个说法,是不是能对应得上。

我们知道,心脏跳动,除了产生血压之外,还会有很多热量。有人问为什么会说有热量,这是一个常识。不停的跳动,能不产生热吗,你跳着试试看。用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动能产生热能。

热量的自然属性,是向上向外散发的。如果不加利用,这些热量会完全丢失,这样的一种模式,能量没有循环利用,非常的不划算。为什么说人体很智能呢,就是因为有很好的能量循环模式。

肺在心脏的外面和上部,心跳的这些热量,绝大部分都会到肺这里。中医为什么叫肺为金呢,因为金最耐热。心火到了肺这里,引发肺热,这个过程叫做火克金。肺越不好的人,越容易肺热。有些鼻炎的人,只要稍微一运动,鼻腔里就呼呼的冒热气,这就是肺热。

肺金,这是中医的说法,那肺是不是真的很耐热呢,显然不是的。都说肺是娇脏,是很容易受伤的,怎么可能不怕热呢?那肺如何处理这些热量呢,肺主管呼吸。呼吸道进来的气,到了肺这里,可以起到热量交换的作用。想想夏天的空调,就是把室内的热气抽出去,把经过制冷的空气放到室内来。

心跳产生的热量,本来是向上的,到了肺这里,呼吸道从外吸进来的常温空气,与这些热量相比,就是冷气了,这些冷气垂直向下,就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在起到降温作用的同时,还能把热量向下送,送到哪里呢,送到肠道这里。

我们知道,人体吸收营养的部位,主要是小肠。小肠为什么能吸收营养呢,从生物化学角度看,就是由胰液、胆汁等消化液,来提取食物中的营养分子。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要完成,一个主要条件就是加热,即便人体内有了酶和辅酶,不需要很高的反应温度,但应该同样需要热量。

这个热量,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心火来。心跳的热量,在肺气的推动下,来到了小肠这里。所以中医认为,心火是君火,小肠属于相火。一君一相,互为表里。有个词语,叫做热心肠,什么意思呢,真正热心肠的人,都很热情,身体能量很足。

身体能量足的前提,就是小肠能很好的吸收营养。现在的人,都很冷漠,有心理的原因,也有生理的原因,生理的原因,就是身体能量不够。当然,并不是所有看起来热心肠的人,身体都很健康,有一种情况是,身体的能量在透支。

小肠要吸收营养,除了热量之外,气压也是一个问题。初中的物理老师,讲过一个知识点: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相对较低,煮饭不那么容易熟,与平原相比,需要更高的温度。也就是说,气压越足,越有利于煮熟食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高压锅来炖骨头汤,用时就比较短。我所在的这个地方,人们都喜欢喝排骨藕汤。常温去炖,不但时间长,而且有些藕的口感不粉,不好吃。如果用高压锅,不管买的是什么藕,都能炖粉。这就是气压的作用。

小肠从食物中提取出营养分子,和我们把食物煮熟,道理是一样的。人体内也是有气压的,一般认为,人体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持平。但这是健康人,生病的人未必如此。如果气压不足,小肠很难完全加工食物,会引起腹泻。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人都有气压不足的毛病。最简单的测试办法,就是捏紧鼻子,闭紧嘴巴,稍微用点力,如果能听到双耳都嘣的一声响,响声比较清脆,那才是气压正常。不少人跟我反应,只有一只耳朵响,还有一些人的响声,比较轻。这都是气压不足。

调节体内的气压,只有用气来调节,呼吸是人体摄取气体的唯一方式,所以呼吸有补气的作用。当你做过相关练习就知道,时间长了以后,会感觉胃部或者肠道里,有明显的气感。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胸式呼吸的气,就在胸腔里,腹式呼吸的气,可以到肠道这里。

有人会说,那肠道胀气岂不是好事。肠道胀气,是肠道的气不出去,肯定是坏事。肠道里的废气出不去,干净的气进不来,怎么可能是好事呢。气一定要有交换,才是好事。

上面解释了心和小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又如何呢。心和肺的位置关系,与小肠和大肠的位置关系,非常类似。心在肺的里面和下面,小肠也在大肠的里面和下面。这可能是它们表里关系的一种体现。我们知道,大肠有回收水分的功能,所以大便才不会溏稀。

大肠怎么回收水分呢,主要是小肠的热在起作用。小肠有心脏过来的热,热的属性是向外和向上,刚好大肠在小肠的外面和上面。小肠的热向上升,对大肠内的水,起到一个蒸馏的作用,所以大肠就能回收水分。此外,热胀冷缩,有了这个热量,大肠才不会收缩得很紧,有利于食物残渣的通过,人才能顺利排便。

很多人说,你这是胡说八道。首先,这个理论不是我的,我不能自己杜撰出一个理论。这是中医的理论,只是我以前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理解,因为跟大部分人,老是盯着管道、血管、血液来看。而文章中说的热量,并不需要通过血管或其他管道来传递。你看自然大气,需要管道来传递吗?

第二,这里没有讲到生理生化,为什么没有讲,因为不需要讲。教材上早教说过,物理变化,一定先于化学变化。这里讲的都是物理变化。体内的物理变化,主要是温度、湿度相关的变化,这些细微的变化,足以影响管道、血管和血液,足以影响细胞的活性,所以调整这些变化,就可以治病。

很多人不理解中医,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基本的物理知识,或者是学了也不知道怎么用,缺少对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其实只要你有点物理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用于人体,就能理解中医了。另外一方面,是想当然的认为,人体的温度和温度,不管整体还是局部,都是一直不变的。完全没有想过,生病就是人体出了错。细胞对温度和湿度,非常的敏感,哪怕一些小小的变化,都能影响它们的效率。

以上观点,仅作阅读启发思考用,不能用于临床治疗,也不代表作者建议大家找中医看病。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