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木香草堂 2019-01-07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作者:刘朝霞 来源:芦山小学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变化,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师道教育之中,而应该着重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思维的过程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学知识的过程中学得方法,努力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他们不是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上、推理、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找到自己的算法,只要正确都是好办法,都允许学生进行计算。因为这些办法是学生的创造,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使用自己的方法是最得心应手的。如果教师过多的强调某一种算法,就会压抑了学生的算法,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教师在学生用自己算法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吸收别人的算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在教学中我发现2个学困生在计算时,他们不按照公式计算,他们的算法是:20+20+15+15=70(厘米)我不强调他们一定要按照(长+宽)×2来计算。因为他们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我尊重他们的算法,并且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强化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就要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玩,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时,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和对三角形的认识,用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自己总结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节课,我只是一个引导者,我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感知得出公式,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知识点,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真正融入课堂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解决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重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 
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生自主解决,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有: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动物聚会》这一课时,我先出示教学情境图,先请学生观察图画,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有3只小兔,每只小兔拿了4个萝卜。5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摘了3个松果等问题。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我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为探索学习提供前提。 
     2、提出问题 
在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第一,能明确教学目的。第二,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根据上图提问题,能激起学生了解知识的欲望。也是在《动物聚会》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后,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萝卜?一共有几个松果?……学生踊跃发言,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在探索中获得新知。 
    小学生都富有好奇心,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促使学生手脑并用,从探索中获得新知。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我安排了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搭出各种图形,后请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说所看到的物体的哪一面。由于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感知,帮助学生树立了空间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能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猜想,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这是探索学习活动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练习五》这一课的“树叶有几片”时,我让学生先观察树叶的排列,后请学生估计,再让学生数一数。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猜想,后合理验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要能够去发现数学问题,并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所以,不仅要把数学教学活动搞好,还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发现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交通与数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家到学校每天大约要走的路程,所花的时间,一天要走几趟。学生交流完后,我再出示本课的情境图。学生就会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其实就是自己每天所要经历的生活,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总之,我们在教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和步骤,只有这样,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学生才能百战百胜。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 

http://www./article.php?id=16820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