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酉政变后,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格局,是如何最终形成的?

 半梦书斋 2019-01-07

慈禧太后在奕䜣一系人的全力支持下,终于击败了以肃顺为首的热河集团,取得了辛酉政变的胜利,得到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控制大局。这就必须奖励功臣,惩罚政敌。

辛酉政变后,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格局,是如何最终形成的?

一、对恭亲王奕䜣的奖赏

咸丰十一年十月一日(1861年11月3日),授以恭亲王奕䜣议政王、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三大要职,次日又补授内务府总管大臣之职。奕䜣集大权于一身,权倾天下。奕䜣一系的其他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这个时候,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新的权力中心就形成了。

这之后又接连下旨,给恭亲王奕䜣一系列的殊荣:先是赏其亲王爵世袭罔替,奕䜣坚辞,改赐亲王双俸;接着下旨命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详议其生母康慈皇后配享太庙一事,使得康慈皇后能“享尊谥,升太庙”,了结了奕䜣多年的心病;两宫皇太后还赏其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并下旨晋封其女为固伦公主,留在宫中抚养;其子载瀓赏戴三眼花翎。奕䜣一家集所有荣宠于一身,奕䜣一派弹冠相庆。

辛酉政变后,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格局,是如何最终形成的?

二、在封赏功臣的同时,对肃顺集团也做了相应的惩处

咸丰十一年十月二日,发上谕查抄了肃顺在热河和在北京的所有家产。并下谕旨命恭亲王奕䜣为首会议如何处置载垣、端华、肃顺。经过几天争论,达成共识,十月六日下谕旨,昭示以载垣、端华、肃顺为首的赞襄政务八大臣的罪状,公布了对八大臣的惩处决定。

当天,载垣、端华自缢而死。肃顺也被押赴刑场。其他人有的被革职、有的被发配,只对少数与肃党往来密切的官员和太监进行了相应的处置。这是两宫皇太后与奕䜣对肃顺集团处理的最高也是最终的决策。并没有牵扯更多的人员,这使北京原本人人自危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

辛酉政变后,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格局,是如何最终形成的?

三、太后垂帘、亲王辅政格局的最终确立

慈禧太后、恭亲王的宽大博得了舆论的赞誉。大权已夺,美名已博,接下来就是各方面所关心的政治体制的形式问题。

关于如何垂帘,大臣们绞尽脑汁,商议再三,但他们所拟章程受清代祖制的约束,不能满足慈禧太后“集大权于一身”的愿望。

辛酉政变后,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格局,是如何最终形成的?

因此,慈禧太后不得不以皇帝的名义明发上谕,明确点出垂帘听政章程的要点,指令臣工们照办。这两道上谕内容可总结如下:“处理中外事务的奏章分六步。第一步是慈览。一切中外章奏,均首先呈递两宫皇太后慈览。第二步是详议。慈览后发交议政王、军机大臣详议。第三步是请谕。当日召见时,两宫皇太后代表幼帝就谕旨内容发出具体指示。第四步是缮拟。根据请谕到的内容,议政王、军机大臣缮拟谕旨。第五步是阅定。谕旨拟后的次日经两宫皇太后阅读审定。第六步是颁发。阅定后发至内阁。”

两宫皇太后把上谕颁发权紧紧控制在手中。大臣们在又议了十多日后,不得不妥协,呈上了让慈禧太后满意的垂帘章程。

辛酉政变后,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格局,是如何最终形成的?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日,幼帝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改年号为“同治”。同年十一月初一日,举行垂帘听政仪式。两宫皇太后、同治帝同御养心殿东暖阁,一帘纱屏,两张御案,开始了有清一代从未有过的垂帘历史。

太后垂帘、亲王辅政格局的最终确立使清王朝政局暂时得以稳定。但看似平静的政局下蕴含着矛盾的暗流。随着慈禧太后羽翼渐丰,这种隐藏的矛盾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