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岁年轻女子:权斗的智慧与手腕

 昵称14934981 2022-04-05

咸丰十年八月初七日(9月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大战于八里桥,清军失利。次日黎明,咸丰帝带着皇后、妃嫔等逃到热河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1861年8月22日),在热河驾崩。

咸丰帝临死前一日,一方面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8人赞襄一切政务,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同时,赐给皇后和载淳各一颗图章。这体现了咸丰帝的权力制衡逻辑,他一方面要依靠八大臣辅政,一方面又不完全放心,规定八大臣拟定的谕旨须由皇太后、皇上钤印图章后方能下发。于此而言,如果皇太后和幼帝不该图章,谕旨即无法生效,也等于是拥有最终否决权。

上谕要该章的规定,从制度上确保了皇权不至于旁落,排除了肃顺等人挟制幼天子的可能,但同时也为慈禧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提供了机会。

我们再来说说肃顺。肃顺是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端华同父异母的弟弟,其人刚毅果敢,具有大胆革新的精神,胆识气魄过人。在载垣、端华等人的援引下,很快得到咸丰帝的重用。咸丰十年(1860)左右,基本形成了以肃顺为核心,包括载垣、端华、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在内的小集团,被称为“肃党”。肃顺力主从严治理政务,在咸丰朝查处了“科场舞弊案”“户部钞票舞弊案”“军费报销案”等大案要案,因此也得罪了不少当朝官员。

咸丰帝死后,肃顺等人出来赞襄政务,双方矛盾凸显。载垣等人为了独揽大权,不仅排斥远在北京的奕䜣,也不愿两位皇太后干预朝政。沃丘仲子《慈禧传信录》记载:“肃顺、杜翰、焦祐瀛谓谕旨由大臣拟定,太后但钤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内览,后持不可。”肃顺这样的做法,让慈禧非常不满,如果不能改易谕旨,那手里拿的其实就是橡皮图章。

于是,权力欲望极强的慈禧决定先发制人。她首先说服慈安太后,然后派人和奕䜣取得联系。这样,时年27岁的慈安和25岁的慈禧联合咸丰的六弟奕䜣,与赞襄政务大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斗。

2、慈禧的夺权谋略

一是稳,不露半点风声。

宫廷政变,讲究的是沉稳,要缜密计划,不露一点迹象,表面上要装作若无其事。《越绝书》载子贡谓越王曰:“夫有谋人之心而使人知之者,危也。”如果你有害人之心,反而被这个人知道了,那你就危险了。这是个古老而简单的道理。1669年,年仅16岁的康熙帝,依靠精密绸缪,靠着其训练的一帮少年侍卫,果断拿下顾命大臣鳌拜。体现的也是一个稳字。

慈禧发动政变,也体现了一个稳字。政变之前一直在加紧谋划,稳妥推进,却没有泄漏半点风声,这是政变成功的基础。她要对付顾命八大臣,便不能单打独斗,于是极力拉拢奕䜣,以稳操胜券。

奕䜣于八月初一日(9月5日),到达热河扣谒咸丰梓宫,他在热河停留了6天,多次与两太后单独见面,双方不但对发动政变一拍即合,还进行了秘密筹划。

奕䜣是自负聪明才智而又希望有一番作为的人,但令他尴尬的是,咸丰安排了八个顾命大臣,竟然都没有他的份儿,如果这样的局面维持下去,那他在未来的权力格局中一定会继续被边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很自然地会选择与两宫太后进行合作。

慈禧发动政变,考虑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是担心外国的反应,奕䜣表示,“外国无异议,如有难,唯奴才是问”,这让慈禧吃下了定心丸。二是需要武装力量作为保障。肃顺党羽遍布热河,在热河发动政变根本没有胜算,她请奕䜣赶紧回到北京,争取到兵部侍郎胜保的支持,胜保可以说是北京一带的“卫戍司令”,掌握兵权。

按照慈禧的意思,奕䜣回北京后,也是坚闭其口。“䜣既归京师,廷臣会于邸第,䜣唯言回銮有期,太后及上圣躬均安而已,语不及他。”他一点也没有透露对肃顺等人不满的消息,以免引起对手警觉。

慈禧在政变前步步为营,谋定后动,政变尚未发动,即已成功了一半。慈禧和慈安在热河,手里的资源有“幼帝”,恭王在北京,掌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全面负责外交事务,并可调动部分文武力大臣,胜保掌握北京一带兵力,内外合力,只待出击。

10月26日,在热河的慈禧和慈安,携幼帝迅速返京。同时,肃顺奉咸丰皇帝梓宫进京,他不会想到,一场血腥政变即将到来。

二是快,一招制敌。

夜长梦多,迟则生变。一旦计议已定,就要迅速行动,杀对手一个措手不及。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即迅速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夺得帝位。封建社会的宫廷政治,最忌犹疑不决,有杀伐决断的魄力,才能赢得先机。

图片

慈禧发动政变,只用了两天,肃顺及其党羽束手就擒。我们看一下政变时间轴。

11月1日,慈禧和慈安抵达北京,因为之前已经回到北京的奕䜣已经布置妥当,所以他们在回京第二天,即11月2日,就以幼帝名义发布诏书,历数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罪,命革去爵职拿问,并命睿亲王仁寿,醇亲王弈譞即将肃顺押解来京。命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处。当日,胜保即上疏,请慈禧亲理大政,并简亲王辅政。

慈禧发动政变,落下手中砍刀的时候,肃顺还在郊区密云,他万万没想到,政变这么快发生了。《凌霄一士随笔》记载: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既在京被捕,拖云遇肃顺于密云,宣旨后,肃顺态度强硬,惟猝不及防,遂束手就缚。

慈禧发动政变,可以说是快如闪电,出其不意。载垣和端华虽然在北京,但原非慈禧和奕䜣的对手,在军机处直接被侍卫带走。

肃顺等人自以为“吾辈受遗诏,辅冲主,天经地义”,自恃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盲目自信,疏于仿佛,完全没想到27岁的慈禧敢联合奕䜣发动政变,不得不饮下死亡的苦酒。

在辛酉政变中,慈禧第一次展现了她先下手为强的政争策略。到了戊戌变法的时候,她再次展示了自己快速发动政变的做法。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请其先杀直隶总督荣禄,再以兵围颐和园捉拿慈禧太后。3天后,慈禧果断发动政变,发布诏书,宣布太后临朝听政;9月23日,就将光绪囚禁于瀛台。她在戊戌政变中的做法,不过是在辛酉政变中所使用手法的“重播”。

三是狠,不但残酷对待肃顺一党,还从从根本上否定肃顺一党辅政的合法性。

有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叫“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在如何处置肃顺等人上,慈禧是毫不留情,她的做法是彻底铲除肃顺一党势力,绝不给肃顺一党任何一点翻盘的机会。11月8日,赐载垣和端华自尽,肃顺斩立决,将另外五大臣革职,并遣戍军台。肃顺等人广有党羽,如果不处死,慈禧怎能心安?对于政敌,她不会手下留情。11月9日,将属于肃顺一党的吏部尚书陈孚恩、吏部右侍郎黄宗汉革职永不叙用;将侍郎刘崐,成琦等革职。朝中肃顺一党被清除后,11月11日,载淳即皇帝位。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宫廷政变,重在师出有名。君不见,耶律重元造反时颁布的诏书上,即直斥耶律洪基为篡位伪帝。称对方为伪为假,政变才有正当性。

慈禧发动政变前后,大肆营造这样一种舆论,即肃顺专权跋扈,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并指出,先帝实无让肃顺等人辅政的谕旨。11月8日,政变结束第6天,慈禧以幼帝为名,发布上谕,断然否认咸丰帝有命八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之谕。上谕中说,咸丰帝弥留之际,仅是“面谕载垣等立朕为皇太子,并无令其赞襄政务之谕”,是载垣、端华、肃顺三人自行“造作赞襄名目”。

这一招真是狠毒,咸丰帝在弥留之际,下旨令肃顺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所以肃顺等人辅弼小皇帝载淳是有法理基础的。她以谕旨的形式断然否认此事,就是给自己发动的政变安上“正义”之名,还坐实了肃顺等人欺君罔上的罪名,从而彻底否定了八大臣辅政的法理基础。

接着,慈禧改换肃顺等人拟定的“祺祥”年号,以明年为“同治”元年,进一步否定肃顺等人的权力合法性。12月2日,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政。

从此,慈禧开始走上了她的掌控大清帝国之路。

27岁的慈禧在辛酉政变中行事缜密、筹谋有方、出手迅速、阴狠沉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稳、快、狠的特点。肃顺等人根本不是其对手。慈禧也由辛酉政变开始,走上了她的垂帘听政之路,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权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