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筋”对颈肩腰腿疼有哪些指导意义?

 仁和堂老军医 2019-01-07

“经筋”的功能,主要是连接骨骼,进行各种活动,就是我们现在解剖学的肌肉,韧带,肌腱的功能总和。

“经筋”对颈肩腰腿疼有哪些指导意义?

如《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灵枢·经脉》形容筋肉的功能是“筋为刚”,意指筋肉附着于骨,能屈伸活动,表现出刚劲有力。《说文解字》解释'筋'是'肉之力也',“力”是“筋也'。段玉裁注说:“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这可说明“筋为刚'的具体含义。

经筋是由筋肉组成,主要对关节屈伸和肢体运动起作用,故其病候主要表现在运动方面,如局部或全身肌肉拘意、抽搐、强直,以及弛缓、瘫痪不用等;此外,经筋还联系到有关器官,可发生有关症候,如耳痛、耳鸣、视力不良等五官症候以及喘息、“伏梁”(胃病)等内脏症候。这是由于耳内、眼部或胸膈部的经筋牵涉所致。阴、阳经筋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在病理情况下,所出现的病症也各有特点。《灵枢·经筋》篇中指出“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能伸”。就是说背侧(背为阳)的经筋拘急,可发生强直和角弓反张;腹侧(腹为阴)的经筋拘急,可发生弯俯不能伸直。《灵枢·经筋》篇还指出:“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也就是说,经筋的虚寒证,多见拘急强直;实热证,多见弛缓不能收缩。这些都是经筋病的一般特点。总之,经筋所表现的症候,多属筋肉组织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劳损、肌肉风湿痛,以及运动神经疾病所引起的肌肉痉挛或瘫痪等,都属于经筋病的范畴。

“经筋”对颈肩腰腿疼有哪些指导意义?

经筋病的治疗特点,主要是邻近取穴,“以痛为输”,即在患部或压痛处取穴针灸。《素问·调经论》指出:“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但是经筋须受经络气血的濡养,受经络的调节,因而治疗筋病除了局部选穴外,还可按经络循行选用适当的远道穴。这种选穴原则,尤其对肌肉拘急的病症更为必要。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麻痹症和瘫痪病人,一般均选用高于病所的经穴治疗,就是根据经络调节经筋的道理。古人解释这种关系是“依脉引筋气”。

“经筋”对颈肩腰腿疼有哪些指导意义?

关于针刺方法,《灵枢·官针》九刺中有“分刺”(刺分肉之间);十二刺中有“恢刺”(刺肌腱)、“浮刺”(横刺到深层肌肉);五刺中有“关刺”(刺关节附近的肌腱)、“合谷刺”(多向透刺,刺肌肉)。这些方法,多为临床所采用。《灵枢·经筋》篇说:“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意即:凡属筋肉拘挛、牵掣的虚寒证,要采用温针、火针、艾灸、药熨等温热刺激;属于筋肉弛缓的实热证则不宜用温热的方法。

“经筋”对颈肩腰腿疼有哪些指导意义?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