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来苏轼考第一名,欧阳修却将他降为第二名,知道真相都说他没错

 acerbookstore 2019-01-07

大家好,我是南城君。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绵长。大学、中庸、史记等经书子集,诗歌随笔,一部部经典之作皆是中华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期导读,南城君为大家带来宋朝大文豪苏轼的《西江月》!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求知,寻求冰冷文字的背后,温暖而传奇的故事。希望本文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传统、经典文化!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

平山堂,是欧阳修在扬州为官时的住所。由于房屋修建的地势甚高,江南的山都在眼底,似与屋檐齐平,故名平山堂。叶梦得曾赞此屋,“壮丽为淮南第一”,可见平山堂的气势,或许这正如欧阳修豁达、豪迈的性情一般,与一代文坛盟主的形象符合。只是可惜,此屋为木制结构,虽经历代文人墨客重修,却终成了一坯黄土……

古代的科举,不但为国家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还开辟了官场的一条人脉链。每次科考,都会使得一批考官和考生成为“师徒”关系,苏轼和欧阳修亦是如此。与那些因利益产生的“师徒”关系不同,他们之间不只是传业、授道、解惑,更是相知、相惜、相爱的朋友,相互敬重、彼此推崇,“与生俱来”的一种默契!

据传,当年苏轼科举时,主考官正是欧阳修。在阅卷时,一眼见到苏轼的卷子,就惊为天人,大加赞赏。一度怀疑此卷出自门生曾巩的手笔,怕惹来外人说闲话,就将这份卷降为第二名。事后才知道这个第二名,不是别人,正是苏轼。后来苏轼拜在欧阳修的门下,师生情谊深重,共造千古佳话。从中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为人刚正不阿,举贤避亲。

虽为师徒,却并不常在一处。他们都是北宋的名臣,自然要四处奔波,居无定所。这也导致他们聚少离多,互生思念之情。那时,欧阳修在扬州为官,苏轼只要路过,必定要前往师父的住所拜访。第一次经过平山堂是1071年,第二次已是三年后,而第三次则是1079年。欧阳修于1071年辞世,此后的每次经过平山堂,于苏轼都是一种难言的痛!

南城君始终相信他们之间是有缘分和默契的!1071年的那次相聚,苏轼绕道去看望欧阳修。说来也有趣,二人都喜欢饮酒,却酒量不佳,欧阳修还曾自嘲道:“饮少辄醉!”但这并不影响师徒二人,每每相聚时都要喝酒、喝醉的习惯,他们在意的不是酒,而是喝醉了,解放了内心,直抒情怀,那些激烈讨论的时光!

这或许就是他们师徒的相处之道。苏轼不曾想过,这次相见居然是人生的最后一面!这样一位仙风道骨、亦师亦友的人,驾鹤悄然而去,苏轼难掩心中的悲痛。含泪写下祭文:上为天大下恸,恸赤子无所仰庇;下以哭其私,虽不肖而承师教。是呀,于那个时代,失去了一位大师、智慧的导师和贤者;于苏轼个人而言,再也无法受到师父的教诲。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失去和遗憾!

这首《西江月·平山堂》,正是苏轼记叙了与师父欧阳修之间的交集。词的大意是说: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时,忽然觉得前半生匆匆就过去了。算来已有整十年未见师父了,只有墙壁上还留有师父的笔墨,仍然是气势雄浑、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悼念词。他人都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

编辑语:对苏轼和欧阳修的夸奖不难,难就难在他们的名副其实、不负众望!南城君在2011年时,也曾拜一人为师,受其指点和教导,受用至今。由于工作关系,我们先后离开当时的那家公司。我在各地辗转漂泊,师父也是梦归故地。彼此间,渐渐联络得少了,但是于我而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他日若能与师父再相遇,还能一起谈诗煮酒,亦是人生快事!人生总是变幻莫测,阴晴不定,很多事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内。然而初心不能忘,恩情更不能忘!不求光耀师门,但图此生不辱师门,一生安稳,便是求全。南城君想问问大家,有哪个人对你的人生影响很深,你还记得他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