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理16-01无法明写历史的《史记.殷本纪》【更新】

 謝永裕1701 2019-01-07
--------
推理16-01无法明写历史的《史记.殷本纪》【更新】
190108
--------
《史记》无法明写“西伯称文王”这件事,这是汉武帝的文字狱在作怪,很容易理解。但是因为没有明写,所以就当作不曾发生,就像羚羊碰到悬崖就一跃而过,掉下去的反正也都看不到,什么都不必怀疑、什么都不曾发生,这种读书方式就令人很难理解。

----
《史记.殷本纪》: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

(1)司马迁的笔法
司马迁将“西伯、既卒、周武王”三个重点“故意”放在一起,就是要你自己做出结论:唯有“发追封昌文王,自称太子”,其他以及后续才能成立。
(2)周武王东伐?还是西伯东伐?
参照《周易.师卦》,应该是“西伯东伐,既卒,称王,武王乃归”。有此“乃归”,最后的“乃复归”才有意义。故按照事件发生顺序,文本可以调整成如下:
【西伯东伐叛殷诸侯,至盟津,既卒,称王,(乃归)。诸侯会周者八百,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3)为何司马迁不能明写“西伯称王”其事?
唯一的答案,是汉武帝不接受,也就是儒家不接受。
儒家是从农耕羊族“勇于不敢(不敢=后退一步=羊的天性)则活”的角度发展出来的、是一种以自己编的“道德”取代“人性”而发展出来的学问,西周是有明确文字记事以来唯一一次的农耕族大胜利,故而儒家拼命想要将西周的夺权成功写成天降大任,连“血流漂杵”都要漂白!西伯如此仓促称王,又是在纣军的威胁之下仓促退兵,根本就是逃回周国嘛,写出来太没面子了,何况“写出来”本身不就是骂祖宗吗?当然君子不为也。
(4)为何要涂改历史?
为了美化祖宗,宁可背上千古骂名,也要涂改历史!是以老子在《道德经.38章》“先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之后應該還要補全最後一句“失礼而后改”,才能涵蓋儒家的作為!
【要注意“道”每个人都会,只是道行高低而已,高明就叫“领导”,一般般就叫“管理”,任何人都不会有“失道”的问题,只會有“先道”的困擾:只有施展出来才发现自己道行太低大家都不想听话造成问题。这里的“德”是下德不失得的“下德”,诸侯管民众就像赶鸭子,鸭子不想被管但是听话就有饭吃,经理人管员工但是发薪水,员工不想被管但也不想没薪水,每个人都水深火热但也熬到退休,实在很难形容。最低等的道就是管自己,管得好的还真没几个】
(5)为何儒家特喜欢涂改古书?涂改历史?
美化祖宗,不该靠涂涂改改来美化,真正的问题是自家的理念有缺失!因为儒家的道德理念缺乏人性。老子早就提示我们了:人性在“赤子(新生儿)”身上就有,新生儿第一个动作是哭,因为不知道怎样呼吸空气而缺氧,身体因而痛苦,痛苦所以哭,而哭正好打通氣管。新生儿第一次笑,是因为得到充分的照顾,所有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少一分就笑不出来!小婴儿从第一次的充分滿足開始,懂得了笑,懂得了被照顾是因为有人在照顾。提供照顾虽然辛苦,下意识里却回味着自己当初得到照顾之后产生的满足感,不知不觉也产生了快乐,这就是爱。只是农耕羊族的生活太辛苦了,忙着念书、忙着长大、忙着服务长官、忙着老去,以至于忘记了人性的本源是爱,只晓得人在人群中的行为守则是道德,不道德就会被惩罚,连带着所爱之人会跟着受苦,比商鞅的连坐还要连坐!为了遵守自己的道德,强迫祖宗也要遵守道德,可是祖宗都躺在棺材里了要怎么遵守啊?那就改历史唄,大笔一挥,多简单。
(6)何时才能停止涂改?
自从有了电脑以后,全世界人类的思想,跳跃式的改变了:未来好不好?就是靠自己拼命奋斗而已,靠祖宗是没用的,所有祖宗发明的、创造的、好的,都被不肖子孙输入到电脑,实质上不再属于祖宗了。再美的祖宗、再强的长辈,站在AI面前谈马后炮,谁不甘拜下风?是以对新世代新人类而言,美化祖宗,越来就会越觉得没意义了。然后,才会停止涂改。
(7)“无为”就是祖先的经验!
人就是要到靠自己之后,才会知道“经验”的可贵。《道德经》02章“圣人处无为之事(杰出先王会先指导诸侯遵照惯例行事、就不会犯错)”、03章“为无为,则无不治(遵照惯例、每件事都不犯错,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管不动的人了)”,够清楚了吧?那么,什么叫做惯例?就是祖先留下来的经验而已啦,何况你的祖先有很多已经完美到圣人等级了呢!
(8)终极“经验”!
满口袋的锦囊妙计,哪一个才能救你一命?长平之战的赵奢找不到答案,可是我们都知道并非无解,他经验丰富、战无不胜的老爸就有答案!兵书写不出来的、“经验”是怎样成就出的法则,才是无可取代的、AI也没办法会的真知识。命只有一条,走错路的代价谁也付不起,可是AI错再多次还是可以继续存在,還更強!就像比特币一样永远可以存在于互联网里的无意义空间,无意义所以你找不到,消灭不了。真正打不死的蟑螂竟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吗?这种不公平,请问哪位老师有答案?

【补充】竹简行文如何涂改?
竹简行文就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字长蛇阵,各地字型又不统一,涂改必须相同笔迹、相同笔划,要改到老学究也看不出来,这可不一般。
整部《史记》,看起来就是写好完稿之后,因为检查不通过,被迫按照汉武帝的要求、根据儒家经书的内容,见佛杀佛,一字一句、在检察官员面前、逐一改写而成。
如果你不是儒家子弟,其实很容易看出司马迁寄望你会深思长考的伏笔,例如在本案虽然“称王”二字被涂掉了,但是司马迁故意把“西伯、既卒、周武王”三件事排在一起,叫你自己要想到称王这个事实,尤其“周武王”三个字,怎么看都是原文不需要、故意要调动你眼球的刺眼字汇。涂销“乃归”故意保留“乃复归”的“复”字,这跟《道德经.80章》“复结绳而用之”的“复”字一样,都是作者在设法调动你的注意力。你看漏了,还要怪别人没提醒你吗?
竹简行文都是一字长蛇阵,最标准的修改法,就是抽出要改的竹简,调动“字序”,最后改动几个字,确保文意改变了,按笔画重新“仿写”成新简,再将竹简放回。改《史记》并不是特例,《道德经》被涂改的地方更多,方法大多雷同,所以对我们这些习惯于猜字古文的老学同好而言都不是个事儿。以本案为例,前后并列如下就更容易看清楚:

【检查前】西伯东伐叛殷诸侯至盟津既卒称王乃归诸侯会周者八百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修改后】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重点】(1)“称王”涂销,代之以“周武王”三字。(2)“乃归”涂销,故意保留“乃复归”三字。(3)东伐的目的涂销,至今没有人知道要伐谁。(4)八百诸侯不是小数目,点名西周末年邦君诸侯总共也不过八百。史迁刻意凸显“复归”的不合理,至今也无人闻问。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