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周作人散文的语言风格

 芸斋窗下 2019-01-07
摘 要:在周作人近六十年漫长艰苦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他以平和冲淡闲适的审美理想为自己追求的艺术目的,成功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充满内在艺术的散文世界。他的散文平淡朴素,简约含蓄而又不乏幽默之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关键词:周作人 语言风格 平淡朴素 简约含蓄 幽默
  
  风格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总体特征,它是作家的精神气质、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折射。①文学风格是作家运用语言的产物,语言是形成文学风格的基础。文学语言风格是文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作家的精神气质、审美情趣、处境心态等个性差异,在语言运用上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周作人在其一生的创作中,以平和、冲淡、闲适的审美理想为自己追求的艺术目的,成功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充满内在艺术的散文世界。平和冲淡容易流为贫薄,周作人却能深厚;千姿百态容易流为造作,周作人总是自然。胡适曾这样评价:“周作人的小品文,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恰恰道出了周作人散文的特色:平淡、简约、含蓄又不乏幽默之感。
  
  一、平淡朴素
  
  朴素是一种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即语言质朴无华、平实如话,不饰雕琢地反映生活的本色,它力求自然、平易、生动,婉若“清水出芙蓉”,给人以朴素之美。朴素平实的风格不等于平平淡淡,琐然无味,它是语言艺术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被称作“无技巧的技巧”。周作人散文的突出特点就是朴实自然,没有出奇制胜的构思,没有花哨秀丽的词句,就像谈家常那样娓娓道来,像推心置腹地促膝谈天,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像《故乡的野菜》从北京买到荠菜谈起,这种荠菜在故乡的田头菜园是随处可见的。由荠菜而谈到马兰头,谈到黄花麦果,谈到艾饺,谈到草紫,这些确实都是故乡常见的野菜。周作人不仅介绍了这些野菜的特点,还写到了怎么搜寻,怎么采集,怎么食用,字里行间更洋溢了生活的情趣,这也更使读者感到亲切。
  关于初恋的回忆,通常总是浓的,总是美的,周作人回忆他的初恋,却说“自己的情绪大约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他回忆初恋的姑娘时说“仿佛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的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脚的少女,并没有什么殊胜的地方”,结尾说到突然意外地听到那个姑娘死于霍乱的噩耗:“我那时也觉得不快,想象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周作人能在文章里如此淡化感情,主要根于他整个的人生审美标准。他说过:“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的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子,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反正与我没有关系,因为二十年来我不曾看电影。”②周作人散文的平淡,正是缘于这种感情上的淡化。
  
  二、简约而含蓄
  
  简约是指语言简洁、言简意丰,行文不作铺排和渲染,力戒冗词赘句,只求用简练的言辞把要叙说的事件和情理告白于读者,干净利索,绝不拖泥带水。在干净利索的基础上,语言还要有丰富的内涵和容量,达到以少胜多。“简练的实质在于简单的语言形式与复杂、丰富的内容精当匹配,讲究以少胜多,言约意丰,重在诱发人们的想象力,填补语言艺术的空白。”③
  含蓄是一种蕴藉曲折的语言风格,其特点是思想感情不直白地说出来,而是深含在字里行间,让读者透过语音、文字的表层语意去体味和领悟其深层的意味,从而获得“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的审美体验。
  周作人刻意把他的散文写得玲珑剔透,而内容却多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野菜、茶食、鸟声、苍蝇、喝茶、苦雨,都是生活中极平凡常见的事物,周作人以简约而含蓄的笔调将这些内容写成美文,与他的那些艺术特点很和谐,在写日常事物时,周作人还不断宣扬他理想的生活情趣。他在《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之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练愈好。”在《喝茶》中,周作人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这是何等闲适的生活情趣啊!这样的内容和他特有的艺术形式,形成了风格独具的作品。对于读厌了内容陈旧形式僵化的八股文的人们来说,周作人内容平凡形式新颖的散文,无异像空气浑浊的房间里来了一股沁人脾骨的气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三、幽默
  
  幽默是一种轻快、诙谐而且意味深长的语言艺术风格,它是人的一种气质与心态的折射。幽默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用轻松有趣的语言叙事或说理,引人发笑,却意味深长。
  周作人的散文不时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诙谐、风趣和幽默。这种流露很自然,绝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戏谑,使读者更感亲切。如《故乡的野菜》引述关于黄花麦果的儿歌:“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勿出,一块自要吃。”这是极言黄花麦果的好吃,舍不得送人。仔细一想,十分诙谐。在《北京的茶食》中,他写道:“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我不曾焚过什么香,却对于这件事很有趣味,然而终于不敢进店去,因为怕他们在香盆上已放着花露水与日光皂了。”这也是很有幽默味的。
  纵观周作人的一生,弥漫于他散文艺术世界的总体情感基调表现为一种广漠无边的忧患感和悲悯、苦寂、闲适的情调,以及二者综合化转而成的“忧患的闲适”和“闲适的忧患”。周作人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充满了复杂的矛盾,特别是中晚期,由于极端个人主义的中庸主义的发展,使其精神人格沦丧,走向了罪恶的深渊。他的一生遭逢了难以想象的殊荣和奇耻。不过,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个成功原型,他的散文艺术在历史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注释:
  ①李荣启.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69.
  ②程光炜.周作人评说80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364.
  ③郑荣馨.语言表现风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99.
  (郝世宁,河北邢台学院中文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