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表明:想要村里太平,别选族长当村长!

 丰少少爷 2019-01-07

农村问题之所以复杂,宗族势力的存在是个关键因素。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想要在农村干好一番事业,不摸清宗族势力这层关系,都很难施展抱负。

宗族势力为何在农村根深蒂固?

宗族势力主导了农村社会的规则,由于同一宗族的成员一般都起源于同一位祖先,有着同一个姓氏,在传统社会里的权威性不言而喻。而且,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信息闭塞,宗族往往垄断了农村的人脉和信息传播,从而更不断巩固了他们在村民心中的地位。

进入现代社会后,村委会的出现让农村的权力结构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在有些地方,村委会独立于宗族势力,二者形成制衡关系;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宗族精英同时也担任了村长和支书。

直至今天,哪怕是在村委会独立于宗族势力的农村,即便村里制定预算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利都由村委会行使,宗族仍然控制着农村生活的诸多方面:比如婚丧嫁娶等大事,大家往往还是要听从宗族长老的建议,而一旦村民之间有纠纷,往往也只有宗族长老有能力促成私下调解

宗族势力的存在有好的一面,因为他们有时候可以和村委会形成互补,促进基层社会的稳定。但过于极端的宗族势力,则会对集体产权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表明:选族长当村长,更容易造成农村征地冲突

有研究者经过长期调查得出一组数据:当宗族势力渗透到村委会后,相比于村委会独立于宗族,土地征收的可能性会增加14%到20%。而且,当他们开展征地时,村民进行抗议的概率也会提高38%。

研究者分析认为,“族长当村长”更容易引发掠夺性征地,根本原因就在于权力过于集中,没有另一股势力来牵制的时候,当权者腐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比如说在一些宗族精英和村委会分开的村子,由于村长和支书缺乏威望,他们很难直接号召村民们同意征地计划;而宗族势力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会主动站在村民的立场上跟村委会力争权益。

但如果宗族精英同时把持了村长和支书的位置,他们就在村里就再没有什么威胁了,面对土地开发的巨额利润,能抵挡得住诱惑的终究是少数。

农村征地,如何还利于民?

通过上面这么多数据,我想每个人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别让族长当村!如今适逢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刚刚开局,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上,改革措施都不少,此后每一年也都会陆续出台一些新政策。农村选举制度,也是时候与时俱进了。

当然,选举制度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国家是1986年开始允许土地使用权合法转让的,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地方政府控制了土地交易市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赚差价”。近年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30%到70%都来自于土地出让金。

2003年出台的《土地承包法》,开始限制村委会支配土地的权力,从而缓解了2000年代掠夺性征地的现象。2018年底,《土地承包法》继续完善修订,进一步保护农民的权益。此外,现在《土地管理法》也在修改过程中,从目前透露的草案来看,地方政府的可征地范围将被限制得更小,给农民的征地补偿将更多。

未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是让每一个普通村民更有机会享受到土地红利,在进一步放开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趋势下,以“土地入股”等方式成为“股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