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武安:四角羊现身动物园,成活率在百万分之一

 建安视觉 2019-01-08
 河北省邯郸市磁山镇磁山二街村,四角羊现身动物园,成活率在百万分之一。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河北武安市磁山二街金马山庄动物园对外开放,动物园内的一群四只角山羊是稀客,吸引了众多游客。动物园一期工程新建馆舍在红山金马山庄旅游区正式投用,动物园免门票参观浏览,迎接广大游客的到来。
 据了解,羊长4只角是遗传变异所致的外形突变,四角羊成活率不足百万分之一。《山海经》:“昆仑之丘,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lóu),是食人。”土蝼是古代中国传说中一种吃人的羊,它的特征是有四只角。
 上世纪八十年代,古蜀国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了一条长着山羊头的“龙”,被称为“羊首龙”。“羊首龙”的头上有一对镰形大耳和一对山羊犄角,昂首挺胸,龇牙咧嘴,颌下有山羊胡须。同时,在二号坑出土的1号神树上有一条从天而降的龙,被称为“禹龙”,方头,龇牙咧嘴,龙头两侧有垂耳,耳上可见羊角后曲,身尾上卷,也是一条 “羊首龙”。
 据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出现了陶塑羊的形象,长江流域在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也出现了陶羊。大量的考古报告表明,羊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是人类的伙伴。通过对字源、语源进行文化学研究,我们还能进而捕捉到大量关于羊与早期文化生成关系的信息。
 最早可见的文字资料卜辞表明,殷商时期已经“六畜”俱全。从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收字情况来看,以“六畜”为字根的字,其字数依次为:羊部45文;豕部36文;犬部33文;牛部20文;马部21文;鸡部3文。其中羊部字占明显优势。
 羊在六畜中占据头等地位,这就为中国古代人首先将情感价值投入并凝聚到羊身上提供了物质基础。殷商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生发的重要奠基时期,殷人对羊的特别关注也使羊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塑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羊言为善。善的古字由“羊”和“誩”字组成,写作“譱”或“善”。其意为:“吉也,从言从羊。此与義、美同意。”从字形来看,“善”为会意字,有“竞言羊”或“羊竞言”之意,但不论从哪个方面讲,善字都与羊字关系密切。“善”还有善良、慈善、正确等意思,但这些意思都是从对羊的认识中演化出来的。
 羊者祥也。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渊源极早。《墨子·明鬼下》云:“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这里的“羊”字就是“祥”的意思。出土的西汉铜洗,纹面“吉祥”二字常写作“吉羊”。
 许慎《说文·羊部》云:“羊,祥也。”《示部》“祥”下说:“福也。从示羊声,一曰善。”王国维《观堂集林》也说:“祥,古文作羊。”从古文“羊”、“祥”通用可以看出,在古人心目中,“羊”显然是吉祥的象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