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袁镜 审校丨毛伯能主任 单位丨宜兴市人民医院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临床工作中,你是否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少患者主诉咽喉部异物感、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烧灼感等,而常规胃镜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这种情况下,你会考虑什么病症? 除了胃食管反流病,也许你应该考虑——食管胃黏膜异位。 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种种症状及治疗相关的内容,我们前边文章已经有所解释,详情见《一个多面的隐形杀手|伍冀湘教授揭秘胃食管反流病》,接下来与大家讨论食管胃黏膜异位相关的内容。 食管胃黏膜异位为什么不容易被发现? 食管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HGM)是指在食管出现的岛状异位胃黏膜。正常食管黏膜为鳞状上皮,出现HGM时食管局部被柱状胃黏膜所代替;其常发生于颈段食管,多位于食管上括约肌下方,故又称食管入口斑。从发生学上认为是胎儿期黏膜的残留,据统计日本人的发生率约10%[1],而我国HGM的检出率较低。 HGM表现为在食管入口处见到片状、界限清晰、玫瑰红-橘红色黏膜斑,酷似胃黏膜,呈圆形或椭圆形;窄带内镜(NBI)下特征性表现为椭圆形或圆形斑块,表面扁平光滑或细颗粒状,色泽呈棕色,与周边鳞状上皮黏膜分界清楚(图1-6分别为几个病例的NBI表现)。 病例1 白光 病例2 白光 病例3 白光 病例1 NBI 病例2 NBI 病例3 NBI 因异位胃黏膜位于食管上括约肌的下方,该段食管通常处于收缩及关闭状态,检查时因患者的不配合及操作者的技术原因不易被发现,因此报道的检出率偏低。 HGM症状多变,如何避免漏诊? HGM患者临床症状存在多样性,如癔球症、反酸、烧心、声嘶、吞咽困难,以及慢性咳嗽、哮喘等。其症状发生与异位胃黏膜内壁细胞分泌胃酸破坏食管黏膜有关,严重者甚至可并发溃疡、出血、狭窄;但大部分患者常无临床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HGM常易漏诊,这可能与操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及退镜至食管上段时拔镜过快有关,且食管上段括约肌的反复收缩,内镜检查过程中,退镜至该部位时患者的耐受性差以至不能很好地配合。 为提高检出率,在常规内镜检查中,缓慢退镜,边注气边注意观察该段食管全周黏膜的颜色改变,并转换成NBI模式进行观察,有助于提高检出率[2]。然而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对于患者出现的食管和咽喉部的一些症状,都应警惕HGM的可能。 如何治疗HGM? 对有症状的HGM患者,可行对症治疗,如抑酸治疗。抑酸治疗一般能缓解相关症状,但部分患者停药后易复发。部分情况下,抑酸治疗并不能缓解吞咽不适、癔球症等症状。可能引起癔球症的原因除了HGM分泌的酸之外,HGM分泌的黏液也是一个原因。 难治性HGM患者可选择氩离子凝固术。Bajbouj等[3]通过一项随机对照实验证明氩离子凝固术能够改善HGM导致的癔球症,有效率达90%,而且不易复发。 食管胃黏膜异位伴狭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可考虑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 (日)胃肠编委会 编. 胃肠诊断图谱I(第2版)[M]. 令狐恩强, 韩英译.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谭东毅, 张国梁, 布立民.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食管胃黏膜异位的诊断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 2009,29(9):559-560. [3]Bajbouj M, Becker V, Eckel F, et a1.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of cervical 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glohus sensations[J]. Gastroenterology, 2009, 137(2):440—444. |
|
来自: 昵称32226502 > 《食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