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动物输液量计算

 一掬飘雪 2019-01-08


计算输液量的重要性


输液剂量与疗效密切相关。临床上宠物大小差异极大,所以,输液量的精确性越发显得重要。


如果补液量不足,患病小动物得不到充分缓解或恢复。若补液超量,则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今天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输液量计算公式!


进入主题前,为了帮大家更加深刻的理解公式每个参数所代表的意义,请先随小编一起了解下这些基础知识。




机体水分的流失和补充


1、机体水分的流失

机体水分的正常流失分为两种情况,即不可见途径流失可见途径流失


 不可见途径流失 主要是以呼吸和体表蒸发为主,为高渗性丢水,每天丢水量为每千克体重20-30ml,与环境温度有关。


 可见途径流失 主要是以尿液和粪便为主,为等渗性丟水,每天丢水量为每千克体重20-30ml。


这两种途径每天总丢水量为每千克体重40-60ml,平均每天为每千克体重50ml。也就是说,正常的小动物每天需水量是每千克体重40-60ml,平均每天为每千克体重50ml。


2、机体水分的补充

补充的来源主要是饮水食物中的水代谢水


其中代谢水是指机体物质代谢时产生的水,如葡萄糖完全氧化时产生的水,这部分水占机体每天需水量的20%,即每千克体重50ml×20%=10ml。















脱水的判断


脱水的病因主要有发热、饮水量少、呼吸换气过快、呕吐、腹泻、出血、多尿等。


1、判断脱水的主要依据

(1)病史,如呕吐、腹泻的次数。


(2)临床症状,如皮肤的弹性、黏膜湿润度和眼睛下陷的程度。


(3)实验室检验,红细胞压积、尿素氮、总蛋白和尿密度等。


2、判断脱水的程度

(1)脱水<5%时(即水分的损失小于体重的5%时),脱水症状不明显,即临床上不见异常现象。


(2)脱水5%-6%时,皮肤与黏膜的脱水变化轻微。


(3)脱水7%-9%时,皮肤轻度失去弹性,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至2-3s,眼球轻微下陷。


(4)脱水10%-12%时,皮肤重度失去弹性,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至3s以上,眼球明显下陷,并有不随意的肌颤动。


(5)脱水程度严重到13%-15%时,出现血管萎缩和休克现象,小动物临近死亡。














在认识以上基础知识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式所要传达的意思,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输液量的计算


1、小动物机体对液体需求分为3个部分:

(1)体液的缺失量;

(2)维持需要量;

(3)预计进行性丢失量,如呕吐、腹泻、多尿、气喘、大面积烧伤等。


病情稳定的患病小动物总输液量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2、总输液量=体液缺失量+维持需要量+预计进行性丢失量


(1)体液缺失量(ml)=体重(kg)×脱水百分比(%)×1000(mL/kg)


(2)当患病动物体重在2kg≤体重≤50kg时,维持需要量(ml)=体重(kg)×30+70(ml/d)


(3)当患病动物体重<2kg或者体重>50kg时,维持需要量(ml)=体重(kg)×30+70(ml/d)


上述维持需要量计算公式已经考虑到进行性丢失量,因此不必再另行计算进行性丢失量


例如,一只体重10kg的犬脱水5%,那么它接下来24h里面需要补充的液体量是:

(1)体液缺失量(ml)=10×5%×1000=500ml。

(2)维持需要量(ml)=10×30+70=370ml。

(3)所需液体总量=体液缺失量+维持需要量(已包含进行性丢失量)=870ml。


3、其他方法计算总输液量

(1)体液缺失量(ml)=PCV(%)×10ml×体重(kg)

使用红细胞压积(PCV)来计算体液缺失量,一般认为PCV每升高1%,体液损失就增加近10ml/kg体重。


(2)维持需要量(ml)=体重(kg)×50ml


(3)进行性丢失量(ml)=呕吐量(ml)×体重(kg)×呕吐次数


这些不同的计算方法大同小异,最终的计算结果基本相似。不管哪一种计算方法得到的都是一个理论值,临床输液还需在输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小编总结


输入液体的量由体液缺失量维持需要量预计进行性丢失量三部分组成。


任何的计算方法均应合理的考虑这三个方面,以得出最大程度接近体内真实液体损失量的结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