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士兵为何不戴钢盔?并非造不出用不起,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思明居士 2019-01-08

在现代战争中,士兵上战场,头盔是不可或缺是军用装备。据统计,二战期间,战场上死于弹片和碎片的士兵占到总死亡人数的七成左右。美军因为大量装备M1钢盔,起码少牺牲7万人。

当然,头盔的作用并不是用来挡子弹,挡也挡不住,子弹的巨大冲击力打在头盔上足以将脖子折断。头盔的作用主要还是用来防弹片、碎片以及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

志愿军士兵为何不戴钢盔?并非造不出用不起,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翻阅过去战争年代的老照片,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解放军的队伍里,有少量士兵佩戴有钢盔。开国大典时的阅兵部队就带头戴钢盔,走过天安门广场。让人疑惑的是,为何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极少有志愿军士兵戴钢盔呢?

志愿军士兵为何不戴钢盔?并非造不出用不起,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有人说是国内缺少钢铁,技术能力有限。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细细推究下来,漏洞很多。首先当时东北重工业基地已掌握在手中,按照一只钢盔四五斤的重量来计算,生产十万只钢盔,耗费钢铁不过在两三百吨,完全可以承受得起。从技术上角度而言,钢盔有卷边、包边、切边之分,前两者有一定的工艺要求,后一种切边技术难度不高,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还有人说后勤运输能力有限,输送钢盔到前线不如输送弹药、粮食,但是这一说法也难服人,因为部队完全可以在后方佩戴钢盔后再开赴前线,无需另行运输。

志愿军士兵为何不戴钢盔?并非造不出用不起,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其实,说白了,参加朝鲜战争的志愿军士兵头没戴钢盔,最根本的一点还是与当时的战场环境有关。一个是伤亡理论的计算,在战场上,如果是进攻战,胸腹部中弹导致伤亡的概率要比头部高得多,其中胸腹部中弹导致牺牲的比例高达83%,而头部只有15%。如果是两军僵持的战场,狙击手瞄准的部位也多半是头部,头戴钢盔很容易暴露目标,且一旦被击中,几无生还的可能。也就是说戴了钢盔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志愿军士兵为何不戴钢盔?并非造不出用不起,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与当时的作战方式即环境有关,在前五次战役,志愿军多采取穿插迂回、包抄堵截的急行军作战,猛打猛冲猛追,士兵不能负担过重。想象一下,一个头戴四五斤重头盔、背负弹药干粮的士兵,靠着两条腿追击敌人的汽车轮子,体内的热量骤然升高,会严重削弱战斗力。而且朝鲜战场,冬季漫长,头盔不保暖,美军在天寒地冻的时候,也都是一水的棉帽。

志愿军士兵为何不戴钢盔?并非造不出用不起,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在缺少补给的战场,士兵宁愿会选择选择多背些弹药和粮食而不带钢盔。而布军帽则不同,既轻便又可擦汗,奔袭中的士兵从脑袋上扯下军帽当毛巾用已经是习惯,这也是影响士兵戴钢盔的因素之一。

最后一点是政治因素,当时的志愿军士兵士气高涨,充满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认为决定战争胜利因素的根源不是武器,而是人。这时有人提出军队佩戴钢盔也很难提起重视。


志愿军士兵为何不戴钢盔?并非造不出用不起,主要是这三点原因


尽管志愿军士兵不佩戴头盔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毋庸置疑,头戴钢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伤亡。只要在枪炮世界上存在一天,头盔的价值就不会消失。看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头盔退出历史的舞台,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