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的: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然而不会说话的人,却总遭到世界无情的惩罚。
上周朋友问我,有什么书,能拯救一个不会说话的人。 我想起了大学上心理课时,老师推荐过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专治“不会说话”的毛病,正是这本《沟通的艺术》↓↓↓ 别看这本书分量很重,实际上它非常轻松有趣,一翻开就停不下来。 书中的例子都来自生活:夫妻间的吵架,家人间的误会、朋友间的矛盾、职场面试的窘迫……最常见的沟通难题,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结合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作者会一步步教你将沟通的技巧运用到生活里,让你一边读书,一边生活,轻松成为一位沟通高手。 另外,它还是一本非常权威的教材,几乎是全球各大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必读书,畅销了整整40年,在美国再版了15次,成了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材之一。 因此,在有趣、实用的同时,它非常权威,所有的方法和技巧都有根有据,绝不是一碗毒鸡汤,更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科学指导书。 总之,它适合每个人读一读。 下面,小七就挑几个特别有趣的话题,来跟大家分享书里的精彩内容。 吵架的时候女生生气地说“要不分手吧”,她是真的想分手吗? 丈夫突然用力跺脚走出房间,并用力地甩上门,他是想表达什么? 同事之前见到我都是有说有笑,今天却一脸沉闷,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面对这些,误解往往是沟通失败的第一步。 比如同事今天没有对你笑,可能是因为他比较忙,或者他这几天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但是如果没有了解清楚,就误解为“他对我有意见”,然后自己心里感到不爽,就会很影响之后的相处和沟通。 那么,这些误会是怎么来的呢?书里列举了很多种常见的误会来源↓↓↓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我这么想,别人也一定是这么想! 先入为主:第一印象觉得他不友好,后面他说什么都觉得不怀好意! 对人严厉,对己仁慈:我可以这么说,你就不行! 作者还会列举对应的例子,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有意识地减少生活中的误解。 另外,你还可以有技巧地去问对方,澄清事实,减少独自猜疑带来的误解,这一招叫知觉检核法↓↓↓ 学会了这些技巧,你的生活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夫妻的争吵会减少,父母和孩子的隔阂会消失,职场中的猜疑也会变成信任……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跟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例如: 和未婚夫一起筹备婚礼,你想办一场浪漫而盛大的婚礼,他却想办成一场简单、温馨的小聚会; 和闺蜜一起参加同学的婚礼,闺蜜想合买一件有心意的礼物,可以让他们用一辈子,你却觉得封一个大红包更实在; 假期带孩子出去玩,你想去看自然景观,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丈夫却想带他去博物馆,学学知识; 面对这些分歧,我们常常都会理直气壮地觉得“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然后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发表意见,结果就是大吵一架。 比起吵架,有什么更有效的沟通方法吗? 书里教了我们一种很实用的技巧,叫枕头法,书里这个图一目了然地告诉了我们怎么做↓↓↓ 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是沟通中最重要的技巧。 每次当你和别人意见不合时,你可以尝试从上图这五个立场出发,多角度去理解彼此的想法,接着再去沟通,你会发现简单和轻松许多。 不妨结合书中的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练习看看哦~ 如何真正做到“会说话”? 孩子考试不及格回家,爸爸看着成绩单上的分数,气得火冒三丈,强忍住火,问了一句:“你不想读书了,是吗?” 丈夫外出应酬,很晚才回家,妻子在家等得极其不耐烦,凌晨丈夫才回来,妻子见到丈夫,第一句话就是:“你还记得有个家吗?” 如果你是孩子,或者是丈夫,在这样的场合你会如何反应呢?我想要不是生气怼回去,要不就沉默冷战。 爸爸和妻子的这番话,被作者称为“虚伪的提问”,因为说话的人,并不是想听对方的回答,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这时只会把天聊死。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聊天,看上去是在交流,实际上是无效的对话,因为双方并没有真的在给对方表达自己的机会。 |
|
来自: 雅博学苑 > 《沟通艺术,心有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