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孩子做错题粗心,其实原因如下!

 仁者rz 2019-01-08

孩子们已全面结束新课开始复习了,老师会隔三差五的拿试卷让孩子练习,让孩子把摸底试卷的成绩拿回家让家长签字,每当父母问及孩子错题原因时,很多孩子总是说“这些题我都会做,我只是太粗心了!”

如果家长也信以为真,认为这些题孩子都会,只是简单地把过错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真正的原因,轻易原谅孩子,忽视问题的本质,错过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好时机。

“粗心”的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粗心只是一种结果,而不是真正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更多更复杂的原因,而在不同的人身上各个原因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

一.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比如17+26结果本来是43,孩子写成33,当看到老师判了一个叉时他自己又会改了,那就问问孩子进位加法熟练度够吗?

二.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比如“被减数是56,差是22,商是多少?”孩子用的加法,结果当然相去甚远,当孩子回家父母重新读题时,孩子又会做了,那就问问孩子,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这些基本概念确实弄清楚了吗?

三.“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比如“钟表题,明明是要求根据下列时刻表写出再过两小时的时刻”有的孩子全写成见到的现在时刻,那就让孩子仔细读题,认真审题,平时作业要求一次就做对。

我们常常觉得,只要平时做过的,考试遇到就能做出来,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必须警惕粗心,通过所谓的粗心看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及时找到解决办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做题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就是做任何事经常做而有经验,反复练习达到的一种熟练程度。试想如果让成年人做小学一、二年级的计算题,每道题对我们来说都特别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5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常经常做计算类演算工作的朋友,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常很少接触到计算类工作的朋友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这就是熟练度的差别。

解决办法:一类题不同数据反复演算至少要十次以上,因为每次数据不一样,就是为了保证每次都要动脑思考,当一种题型经过反复演算就根植于心了,像长在演算者身上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二.基本概念不清楚

考试时很多题都来源于教材,只是改动了一下数据,改变一下问法,孩子们晃眼一看,觉得平时好像做过,题都没看清就开始作答。但说不定教材上的举例是加法,考试时同样的题却考的减法,孩子们觉得见过有个模糊的印象,很多细节并未深究,所以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可以试着让孩子跟着记忆找到书的原题看看与考试题目有哪些差别,让孩子自己给父母讲解两种题目的差异在哪里,为什么书上该那样做试卷上不应该那样做,如果孩子自己能把两者差别找出来并讲解出来,那就确实懂了。我们鼓励孩子顺着自己的记忆倒回去找,他会重新认识这些题的概念是不同的(重温一下这些概念),问法也是不同的,下次遇到这些题都会谨慎对待。


三.审题不准,做题准确率不高

审题不准大都是没仔细读题,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考试时我们不能要求读题百遍,但一定要养成读两遍题的习惯。把题目要求弄清楚再作答,即使有错也不会那么离谱。如果数学,审题准确在计算中很少出错的,如果是作文,连题都审错了如何立意如果作文?

解决办法:平常做作业时就认真对待,题目读两遍,提高准确率。我们的办法是,如果做错了,改三遍,改的过程再错就改五遍。建立一个错题本,把每一个错题单独抄写下来,分析错误原因,每周把错题本上的错题做一遍,考试前复习错题本上的错题。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但粗心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只要平常学习作业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慢慢改掉。粗心只是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按上面的解决办法慢慢攻克掉粗心的毛病一定终身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