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喉病痛

 雪斌158 2019-01-09

喉病门


喉病证,有实热,

六脉洪大大便结,

红肿痛,如火燮,

凉膈散儿可用的。

凉膈散,黑栀仁,

大黄芒硝薄荷香,

连翘草,酒黄芩,

石膏为引煎水吞。

凉膈散治中焦燥实证,此处活用以治实火证的咽喉肿痛。具体方解可参考《方剂学》。

 

小编补充:方剂学·凉膈散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各ニ十两(各9g),山栀子仁、薄荷、黄芩各十两(各5g),连翘二斤半(18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g,水煎,食后温服(水煎时,可入少许竹叶和蜜)。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症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治证,可因外感邪热传入上、中二焦所致,也可由内蕴火热于上、中二焦而成。热聚胸膈,故身热口渴,胸膈烦热。火热上冲,则见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火热伤津,大肠传导不利,小肠分清失司,故见便秘溲赤。上有无形之邪热,非清不去,下有有形之积滞,非下不除,故治宜清上泄下,泻火通便。方中重用连翘,取其性寒质轻,入上中二焦,以清热解毒,为君药。配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引热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导热下行,共为臣药。薄荷、竹叶轻清疏散,透热于上,含有“火郁发之”之意,共为佐药。以甘草、白蜜为使,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润肠燥,调诸药。综上配伍大意,清上与泻下并行,但以清上焦之火为主,泻下通便为辅,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
【运用】
1.本方主治上、中二焦火热炽盛证,临床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壮热烦渴甚者,可加石膏、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咽喉肿痛甚者,加桔梗、牛蒡子、山豆根以清肺利咽;口舌生疮甚者,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吐衄不止者,加鲜茅根、鲜藕节以凉血止血;大便通利者,可去大黄、芒硝;黄疸者,可加菌陈、龙胆草以清热退黄。
3.现代常用于咽炎、口腔炎、胆道感染、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属上、中二焦火热炽盛者。
【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二焦热自消。



喉病证,双单蛾,

咽喉肿痛无奈何,

饭难进,茶难喝,

外燕雄丹起沉疴。

燕雄丹,研雄黄,

燕泥酒调敷颈项,

陈壁土,煎成汤,

连服三碗病安康。

丹道医家秘验方燕雄丹,这里是首次公开,外治喉症如神,内服陈壁土汤,内外夹攻,效验立判。我对于双蛾(扁桃体炎)肿大,常用道医之座上客,其道友的一张方子,他们在终南山时曾切磋同修,在我跟师学习时的那几年同他见过一面,后来听说去了湖南的慈利县,他治扁桃体肿大方是:威灵仙30克,青皮10克,白英30克。煎水内服常能在2~3天消肿,这里又给提供了个“三两三”。

 

燕雄丹是外用,不要内服哦!



喉痛证,不肿红,

五脏虚火往上攻,

服凉药,反见凶,

蛇皮散儿有神功。

蛇皮散,皮烧灰,

硼砂冰片明矾煨,

生熟膏,研一堆,

时常将药向喉吹。

寒性咽炎,此方用后良好,我同时给患者配服六分散(麻黄、附子、细辛、大黄、生甘草)煎水服,辨证准确的话,三两日可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