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书摘录】临床篇之恶性肿瘤:验案举隅(二)

 学中医书馆 2019-01-09

案例六:晚期中央型未分化肺腺癌

黄某,男,60岁,常德人,干部, 2006225日初诊。

患者2004年夏天间断出现上肢酸疼,未作进一步检查和处理,12月份因感冒后吃狗肉,出现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肿大,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上叶舌段肺癌,并纵隔淋巴转移(未分化腺癌)。由该院出示的200616CT双肺增强扫描报告显示:左肺舌叶肿块大小为1×1.5cm,左上纵隔转移淋巴结大小约7×4.5cm,左锁骨下也见到多个淋巴结,定性为左上肺舌叶周围型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不除外左肺中心型肺癌,2006114日病理诊断图文分析报告:(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分化差的癌,结合免疫组化标记:SCLC(﹢),LCK(﹢),HCK(﹣),SYN(﹢)S100(﹣)。考虑为未分化腺癌,部分伴有神经内分泌癌成分。蛋白芯片报告:癌胚抗原增高。心电图检查:1、窦性心率,2、电轴轻度左偏,3、部分ST波改变。其他肝功能、血液检查均正常。

2006119,经湖南某肿瘤医院PETCT报告:左上肺前段纵隔旁见一大小约5.3×7.2×7.4cm团块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其内呈放射性缺损,SUV3.64.4CT于相应部位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缘不光整;左上肺见索片状影,左上肺舌叶实变,其内见一大小约1.5×2.3结节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SUV454右肺清晰。左上叶支气管狭窄,左肺门区、主肺动脉窗、气管旁左侧、颈前胸骨上窝及左锁骨上窝见多个大小不同结节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SUV3046CT于相应部位见肿大淋巴结。左胸见胸腔积液,胸胞见少量积液,未见明显胸膜硬结。全身脊柱骨普遍见放射性摄取增高,CT于相应部位未见明显骨质破坏。诊断意见:1、左上肺癌,并左肺门、纵隔、胸骨上窝及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2、左上肺内结节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考虑肺转移瘤可能性大。3、左上肺肺炎。4、左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5、全身脊椎骨普遍见放射性摄取增高,CT相应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考虑骨髓增生、活跃。建议进行化疗,但告之预后情况不佳。

经两次化疗后(健择加顺鉑),224CT显示:左肺上舌叶结节影大小无明显变化,有部分肺不张改变,纵隔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但仍见个别淋巴结,未见明显胸腔积液现象。

225:确诊为肺癌二月余,化疗阶段,严重恶心、呕吐,时见鼻中流血,化疗两次后,白血球下降至300单位,注射升白血球制剂后,骨髓内癌细胞高度活跃。患者感到极度疲乏,日夜思睡,食欲不佳,体质下降,声音嘶哑,家属决定放弃化疗,找中医治疗。察其面色恍白,神情憔悴,舌红,口干不思饮,脉虚数,处方:

女贞子30  旱莲草30  西洋参15  耳环斛15  地骨皮30  茯神30  麦冬30  生地30  黄芪30  补骨脂10  当归10  枸杞子30  鸡血藤30  十四剂

麝香1  牛黄1  乳香10  没药10  小白花蛇10  守宫10  蜈蚣10  炙马钱子5  土鳖10  平癌丹10

研末,装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五粒,饭后开水送服。

另外,雪哈2克,每天炖服。

312:服上方后,精神好转,仍然干咳,无痰,有时痰粘难出,舌淡红,苔白,脉缓,处方:

女贞子30  旱莲草20  黄芪30  当归10  鸡血藤30  补骨脂10  石斛15  茯苓30  地骨皮30  麦冬15  诃子10  橘络8  七剂

胶囊仍用上方,服法同前。另外,雪哈2克,每天炖服。

318:口味恢复,仍然肩背疼痛,短气,声音嘶哑,舌淡红,脉虚弱,处方:

女贞子30  旱莲草30  西洋参10  黄芪30  补骨脂10  鸡血藤30  地骨皮30  生地30  茯苓30  十四剂

麝香3  牛黄3  小白花蛇15  蜈蚣15  全蝎10  乳香10  没药10  雄黄1  炙马钱7.5  耳环石斛15  平癌丹15

研末,装胶囊,分十五天服,日三次,饭后开水送服。

蟾酥1.5克  西洋参30  麦冬30  生地50  茯苓50  地骨皮30  守宫50  蛤蚧1对  紫河车20  平癌丹20  丁香5  砂仁10

将以上药置于非金属容器中,加绍兴黄酒五斤,蜂蜜一斤,隔水蒸四小时以上。滤汁,放冰箱中冷藏,分十五天服,饭后温服一杯。欲呕,则含一片五味姜或梅子。

处方三,雪哈30克,分十五天服。

415:今天的CT结果显示,转移结节较前缩小,但有放射性肺炎。肩背疼痛,短气,声音嘶哑均有所好转,舌淡红,脉虚弱,煎剂处方加鱼腥草30克、半支莲15克,续服十四剂,胶囊、药酒处方不变照服。

54:上方服后感觉尚可,其他无变化,煎剂仍用上方,胶囊及药酒仍用318日方,服半个月。

518:药酒及胶囊均已服完,感觉尚好,精神、食欲正常,微有咳嗽,有时口干,不欲饮,舌淡红,脉缓,处方:

女贞子30  旱莲草30  西洋参10  刺五加30  补骨脂10  鸡血藤30  地骨皮30  生地30  茯苓30  川贝10  十四剂

大海马2  麦冬60   茯苓50  生地60  西洋参50  石斛30  小白花蛇5  蟾酥3  守宫30  冬虫夏草10  地骨皮50  砂仁20  丁香10

制成药酒,制法及服法同前。为一个月量

蛤蚧1  西洋参30  紫河车30  白花蛇1  五灵脂15  三七15  血竭15  山慈姑15  琥珀15  炙马钱子8  平癌丹15

研末装胶囊,分半个月服,每日三次,饭后开水送服。 

61CT显示,左肺转移结节较前缩小,但仍可见,纵隔未见新的转移灶。续服上方。

79:昨天CT检查显示,左肺舌叶病灶仍然可见,肺门、纵隔病灶基本消失,片状影明显吸收。病情稳定,续服前方加减

915CT显示,左上舌叶结节影较前增大,边缘欠规整,纵隔处片状影明显吸收,消失,建议追观复查。

929:昨天因为家务事发怒,通晚未睡,肩背酸疼,胃胀,手臂酸,舌淡,苔白腻,吐白痰,脉沉细弱,家属提醒,在检查出肺癌之前,有一年以上时间主要表现为肩背酸胀,现在酸胀的部位,正是癌肿的所在位置。处方:

羌活10  秦艽10  当归30  白芍30  炙甘草10  白芥子10  半夏10  陈皮10  茯苓15  黄芪30  柴胡10克  香附子10  附子10  焦三仙各10  十四剂

雪莲花2  蟾酥1.5  大海马1  蛤蚧1  小白花蛇5  补骨脂20  肉苁蓉60  砂仁20  丁香5  耳环石斛15  麦冬30  土鳖30

以上为药酒方,制法与服法同前。为半个月量。

1012:肩背仍然酸胀,尤其以夜间为剧,要坐起捶打方能再睡,食欲欠佳,大便偏稀,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有津液,脉缓,处方:

附子50  干姜30  炙甘草30  红参30  桂枝30  茯苓15  黄芪30  秦艽10  羌活10  当归15  白芍15  白芥子10  陈皮10  半夏10  十四剂

土鳖30  麝香2  川贝30  穿山甲30  山慈菇20  黄药子20  乳香10  没药10  全蝎30  三七30  大海马1  诃子20  琥珀20  鹿茸5  高丽参30  紫河车10  血竭10  炙马钱子15  平癌丹15

研末装胶囊,分三十天服,日三次,饭后开水送服。

雪莲花2  大海马30  蛤蚧1  砂仁20  肉苁蓉60  耳环石斛15  白豆蔻10  公丁香5  小白花蛇5  补骨脂20  麦冬30  蟾酥1.5

以上为药酒方,制法与服法同前。以上为半个月量。

1125:服上方后,肩背酸胀有所减轻,食欲好转,精神较佳,大便成形,口不渴,小便清长,处方:

附子50  干姜30  炙甘草30  红参30  桂枝30  茯苓15  黄芪30  秦艽10  羌活10  当归15  白芍15  白芥子10  陈皮10  半夏10  七剂

穿山甲50  土鳖20  白芥子20  川贝20  麝香2  大海马1  山慈菇20  黄药子20  乳香15  没药15  全蝎30  三七20  琥珀20  鹿茸10  高丽参30克  血竭10  炙马钱子15  平癌丹30

研末,分三十天服,每日三次,饭后开水送服。

1130PETST显示,上肺舌叶结节增大,2.6×2.9cm,左肺门结节状增大约2×2.8cm,淋巴结又显转移灶,肿瘤细胞活跃。

决定口服化疗药(易瑞沙)一个月。暂停中药胶囊和药酒。

127:腹泻,每日四、五次,胃口下降,一身痒,痰多,为化疗药副作用,舌淡,脉缓,处方:

砂仁10  陈皮10克 茯苓15  半夏10  附子10  干姜15  红参15  白芥子10克 肉豆蔻10  炙甘草10  苍术30  补骨脂10  蛇床子15  七剂

1225方:服上方后,诸证改善,停药几天,感到又胃口下降,大便溏稀,痰多,头晕,舌淡,脉缓,处方:

白芥子10  当归15  熟地15  五味子10  陈皮10  附片15  半夏10  砂仁10  红参15  茯苓15  炮姜10  炙甘草15  细辛5  五剂

1230:又因为家务事发怒,烦躁,心忡,睡眠不佳,咽喉不适,痰涎陡然增多,上方改茯苓为茯神30克,加苍术30克、桂枝10克、远志10克、枣仁15克、香附子10克。服五剂。

200712:口服化疗药一月后,CT检查显示,上肺舌叶、肺门、纵隔结节状继续长大,三处病灶接连为一体,并有少量胸水。

226:咳嗽加剧,咳痰难出,偶有血丝,大便有时干结,每天汗出,正值立春前后,近几个月来未下雨,气候干燥,加上正值立春前后,咳血、大便干结出少量鲜血当非疾病加重,而是气候、季节变动使然,不必恐慌,但不宜再用温药,当改清润:

西洋参20  蛤蚧1  守宫30  刺五加30  地榆10  茯苓10  耳环石斛10  仙鹤草30  麦冬15  五味子10  山萸肉30  川贝10  葶苈子30  神曲10

七剂

前三味药用高压锅压一小时,其他药煎半小时,日二次,饭后服。

琥珀30  三七30  血竭20  全蝎20  冬虫夏草10  白芥子15  小白花蛇10  山慈菇20  黄药子20  穿山甲30  土贝母20  鹿角霜20  胆南星20  藏红花10  西洋参20  五灵脂20  平癌丹30

研末,日三次,每次3克,饭后开水送服。大约可服一个月。

海蜇皮250  荸荠250克(去皮) 高压锅煮一小时,取汁,雪哈2克,冷水浸泡七、八小时,膨胀后,煮开,兑入四分之一的海蜇皮、荸荠汁,每天早上服。

310:咳血减少,但食欲差,舌淡红,脉细数,处方:

西洋参10  蛤蚧1  守宫30  仙鹤草50  刺五加30  地榆15  茯苓15  耳环石斛10  麦冬15  五味子10  川贝10  神曲10  葶苈子30  冬虫夏草5  鱼腥草30  七剂

322:痰易咯出,带血丝,苔白厚,锁骨淋巴结肿大,处方:

穿山甲10  茯苓10  陈皮10  蛤蚧1  葶苈子30  守宫30  仙鹤草50  蒲黄10  川贝10  神曲10  鱼腥草30  玄参30  浙贝10  牡蛎30  山慈菇10  西洋参10  冬虫夏草2  七剂

329:头晕甚,痰沾,不易咯出,舌淡红,少苔,脉细数,处方:

西洋参10  葶苈子30  蛤蚧1  小白花蛇1  守宫30  川贝10  天竺黄10  冬虫夏草2  仙鹤草50  七剂

414:低烧,37.7摄氏度,头痛,纳差,无汗,乏力,舌苔黄腻,脉濡数,处方:

黄芪30  炙甘草10  茵陈10  苍术10  白术10  葛根30  麦冬10  五味子10  红参须10  青皮10  陈皮10  黄柏10  泽泻10  茯苓10  香薷10  焦三仙各10  五剂

418:服上头三剂后,微微出汗,精神稍好,胃口好转,但昨天发烧上升到38.5摄氏度。嗜睡,因我在外地出差,嘱用原方三剂,去香薷加用安宫牛黄丸一颗,早晚各半颗,煎汤送服。

55:服上方三剂,同时用西药激素后,烧已退十余天,昨天从下午起又开始发烧,体温37.4摄氏度。晚上九点37.9摄氏度,乏力,纳差,轻微咳嗽痰中有少量血丝,苔黄腻,处方

白豆蔻10  茵陈10  黄芩10  川贝10  藿香10  连翘10  滑石30   石菖蒲10  通草5  砂仁10  女贞子25  旱莲草25  仙鹤草30  焦三仙各10  刺五加30  地榆15  五剂

57:右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高凸,大略鸡蛋大小,有压痛,昨天低烧,今天早上体温37.6摄氏度,神疲乏力,苔薄黄,脉促,处方:

金银花30  花粉10  乳香10  没药10  甘草10  皂角刺10  穿山甲10  当归10  赤芍10  浙贝15  玄参25  蚤休10  连翘10  砂仁10  白豆蔻10  七剂

麝香2  牛黄2  雄黄2  朱砂2  乳香10  没药2  全蝎5  蜈蚣5  土鳖5  平癌丹5

研末,分三天服,日三次,饭后开水送服。 

512:淋巴结稍微变小,变软,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面色恍白,精神较差,舌淡,脉细数,处方:

红参10  黄芪30  白术15  茯苓15  炙甘草10  陈皮10  远志10  五味子10  当归10  白芍10  熟地10  鸡血藤30  补骨脂10  穿山甲10  五剂

517:出汗,低烧37.4摄氏度,大便稀,淋巴结明显缩小,有压痛,苔白腻,舌淡,脉细数,处方:

红参15  黄芪30  白术15  炙甘草10  茯苓15  远志 10  陈皮10  五味子10  穿山甲10  白芥子10  鹿角霜10  鸡血藤15  砂仁10  焦三仙各10   五剂

麝香2  牛黄2  雄黄3  朱砂3  乳香10  没药10  全蝎10  蜈蚣5  土鳖10克  平癌丹10

研末,分四天服,饭后开水送服。

521:服上方后,低烧已退,精神转好,淋巴结已摸不到,仍然乏力,胃口尚可,舌淡,脉细弱,处方:

穿山甲10  刺五加30  茯苓30  陈皮10  白芥子10  鹿角霜10  鸡血藤30  白术15  炙甘草10  远志10  黄芪30  焦三仙各10  砂仁10  白豆蔻10  五剂

麝香2  牛黄2  乳香10  没药10  全蝎10  蜈蚣5  土鳖10  朱砂1  雄黄1  平癌丹5

研末,分四天服,每日三次,饭后开水送服。

治疗心得:

本案历时近一年半,记录比较详细,患者仍在服药治疗。这是一例严重的晚期中央型未分化肺腺癌,癌块较大,已有转移,诊断明确,愈后不良。当时医生预期生命只有三个月,只能进行化疗,第一次化疗仅仅做了两次,白血球即下降到300单位,注射升白制剂之后,骨髓中的癌细胞又高度活跃,病人疲惫不堪,西医已宣布无计可施,患者家属于是下决心找中医治疗,并且给医生以充分的信赖。我设计的方案是煎剂、胶囊、药酒三管齐下,间或辅以食疗。胶囊的基本方是缩癌消肿胶囊,药酒的基本方是蟾酥药酒,食疗主要是雪羹、雪哈。只有煎剂,随证转方,在一年中变动非常大。服中药四个多月后,2006415日、61日、79日、915日,经过四次CT检查,大约5.3×7.2×7.4cm左右的继发性肿块已经逐渐消失,各个转移灶也趋于平稳,肺不张得以消除。当时的CT片在湖南的几个大医院请专家看过,都认为结论可靠,患者家属仍然不放心,专程到北京请教更权威的专家,看法相同,尽管两地的肿瘤专家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病情出现大的反复是在九月底,一直延续到十二月底,由于家庭问题的纠缠,患者情绪波动,有一次大怒,十多天不能入睡,CT片发现癌肿又在长大,1130日,决定用口服化疗药一个月,效果仍然不佳。其后出现了几次险情,如吐血、发热不退、颈淋巴结突然肿大,最终得以控制。至今年五月份,癌肿仍然局限在左肺,没有转移到右肺和其他器官,也没有骨、脑转移,肝肾功能完全正常。由于患者的前妻死于乳腺癌,此事对其精神打击极大,而西医当时的预期生命只有三个月,故家属在得到确诊时决定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患者至今仍然不清楚自己得的是癌症。这样做的结果当然利弊都有,好处是患者精神上没有垮下来,坏处是患者不明底细,老是埋怨吃中药过多,怪医生本事不大,骂家属“谎报军情”,经常要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才肯就诊,家属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但令他们宽慰的是,患者得病一年多,始终体重正常,行动自如,没有出现大的痛苦,保持了较高的生活质量。家属认为,如果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可能疗效尚不止是今天这个样子。虽然很难预料这个患者的前景如何,但在西医密切监视下的这一病例,高质量地带癌生存了一年半,已经超出西医学的意料之外了,这也说明中医治疗癌症确实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