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哪里?

 清岩树下 2019-01-09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哪里?

《狗十三》剧照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不少关于教育的热点话题。

一部叫做《狗十三》的电影探讨了成人如何粗暴地介入了青少年的成长。电影中的李玩天真、善良,颇有爱心,却在爷爷将小狗“爱因斯坦”丢失后被迫认领另一只小狗,且不得说出此狗非彼狗的真相。而这只假的“爱因斯坦”仍因种种误会被家长粗暴地送到了“狗肉店”。尽管成绩优异,李玩却不得不接受了成长的伤痛和苦涩,在虚伪、逢迎中偏离了本该自由、快乐的成长轨道。

一封奇特的自白书也在年末时火了一把,名校出身的学霸夫妇严格按照优生程序备孕、胎教,却生出了一个资质不佳的“学渣”。在终于接受这样的现实后,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是的,他一点都不优秀,几乎每次考试都甩尾巴。可是,他却能安于做好自己,自爱且爱他人,自尊且尊重他人,以一颗包容开朗的心,去对待他周围的人们,这难道不是比学习成绩更宝贵的财富吗?

除此之外,还有屡见不鲜的校园刑事案件。

我们不得不思考: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

鲁道夫·施泰纳:尽最大的努力培养自由的人

近些年,华德福教育日渐为人所知:2004年中国内陆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在成都落户后,12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7个华德福小学实践团队相继在其他省市生根。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对于很多家长和关心教育的朋友显得新鲜,又令人疑惑:

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更倾向于顺应自然。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如何生活,如何去创造。华德福幼儿园在小学之前,基本没有任何传统学校的教学内容,比如数学和语文的教学与写字、认字等等;另一方面,华德福学校有大量手工课程,及亲近自然的户外观察课。在反映中国教育的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中,华德福独特的幼儿教育模式被作为“呵护童年”的案例在第二集得以集中展现。

——这样的教学特点和华德福教育的创办者鲁道夫·施泰纳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哪里?

鲁道夫·施泰纳,摄于1891年左右

体验、意志和观察

施泰纳认为:体验是一种意志活动,大量的动态参与,当然之中伴随着情感的产生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施泰纳把孩童0-7岁的发展,归为意志阶段,即无意识的行动、活动。学前孩童为什么注意力不腻长时间集中,对知识学习不感大的兴趣,因为这个阶段他们更多被意志,简单地说是活动来主导。故不适宜安排大量的知识记忆课程。

五年级开始,孩子们学习植物,观察与临摹是重要的手段,为什么五年级开始?因为五年级孩童的自我在三年级较明显呈现后,五年级得到加强。自我是具有主客体两分性质,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必然是两分的,否则观察者没办法进行真正的观察。观察者必须把主客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如歌德所倡导的观察法,即严格地区分对对象的客观描述和主观感受,为寻找现象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路径。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哪里?

上海一家华德福学校用于放置教具的柜子

对教师的高要求

这样区别于传统的课程设置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们可以在斯泰纳的传记中,看到第一所华德福学校的教育实践:

老师们必须学习自行设计教学内容,而且即使没有教科书,教学也能得心应手。为了完成全新区块性(周期性)课程教学 和艺术内涵的教与学,教师必须找出全新的模式;此外,教师也必须熟悉学校全体教职员相互合作的自治管理模式等繁重事务。

施泰纳尽管身为华德福学校的主导人,却能尊重每位教师和职员的自主权,再者,他经常一连数周不在斯图加特。在施泰纳时而严格的督导之下,教职员自治管理模式终于步入正轨 。施泰纳以特有的方式实践他的管理职责。

首先, 他的做法是不断提出新的职务和建议,针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心理上的描述,他设立常设性会谈。施泰纳在多次课程视察中所发现特别引人注目的学生,或是老师转介过来令人操心的学生,他会逐一追踪他们的发展,不断重新描绘他们的特质,帮助老师们学习更深入了解这些孩子。

其次,在学校后续的建构中,全新的教学法与学习内容是从与教职员的对话当中发展出来的。

第三,他总是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例如在学校运作初期,基于学生身心健康而拒绝指派作业给学生。然而慢慢地,他发现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限,教学效率不显著,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设计出不同的作业方式。我们不给孩子计算不完的算术作业,而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状况布置作业,也包括文学史和艺术史方面的作业。”


第四,他会留意必要性要求的标准清楚而不含糊。施泰纳在学校正式启用时即已解释:“每一个年级的学生所受的教育当然都必须符合时下观点的要求。” 施泰纳曾批评老师在课堂上说得太多,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一定程度的疏离,学生思绪也无法跟上课程。施泰纳尤其严格反对各种教育陋习,接着,在说这句话时,他更提高分贝:


“孩子应该自然地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的教育是有益而无害的,但如果刻意地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那孩子顶多像成人那样把生活变成了游戏。”


因此,他大力反对“嘻嘻哈哈地说故事” 以及“长篇大论”。

必须让孩子乐在学习:

事实很简单,那就是一些课程内容无法激起孩子的学习乐趣,而这些内容无论如何又都得学。如果要激起孩子强烈的学习乐趣,那就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义务,这种义务感往往因压抑而生,这将不利于教和学”,反倒该“借由我们的教育理念真正获得孩子的爱,让他们能在我们的教导下,即便面对毫无乐趣的教学内容,甚至是他们不喜欢的或感到痛苦的内容也愿意去学习。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哪里?

自由华德福学校位于斯图加特的一座建筑,摄于1919

宽厚、友好的环境与特殊儿童教育

与常规的教育体系不同,华德福学校对有学习障碍的特殊儿童保持着宽厚和开放的态度,这同样离不开华德福教育之父的人本教育理念,鲁道夫·施泰纳如是说:

人人都希望有规则可循:这件事得这样做,那件事得那样做。有心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人,学习是无止尽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全新的谜题。顺着学童的本质才能发现面对个案的最佳方式。这是个既棘手却又是唯一实际的课题。

总之,施泰纳反复强调从人出发的意义,人是万物之灵光。我们所有接触、思考的一起都是从人出发的。施泰纳如是说到:

教育是通往自由的历程,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培养自由的人,让人有能力定义自己的目标,指导自己的生活。

中国华德福学校的教育尝试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哪里?

成都华德福学校,师生与家长一起玩划旱舟

“华德福教育一百年来有没有出过优秀的毕业生或知名人物?”作为华德福毕业生的梁伟斌常常被问及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华德福教育是一个注重成长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变得多么优异。如果问问题的人持有这样的价值观,那么选择华德福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据成都华德福学校校长李泽武介绍,华德福的毕业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有出国留学的,也有在国内念书的,有上优秀大学的,也有上非优秀大学的。华德福的孩子也并非是世俗眼中所谓的人生赢家。

“在华德福学校的经历,使得我的成长过程是快乐和健康的,个性也得到了尊重,这个过程很珍贵。”梁伟斌说,过程之后,该当木匠的当木匠,该考大学的考大学,那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快乐的过程。

如成都华德福学校创办人之一的黄晓星所说,上华德福学校,孩子的出路应该是:毕业后能否成长为自信、自由和独立的人,对个人和社会是否有责任感。华德福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送他们到大学,还要护送孩子迈向自由之旅。

而这恰恰可以可以回答我们文章开头的那样一个问题,即“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而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又或者可将此问题替换为:“理想的教育应当是怎样的?。”

也许,华德福教育未必适合每个中国家庭,但是他的教育理念绝对值得每一个中国家长和教育人士借鉴和学习,特别是它能够激活那些在社会达尔文主义下被竞争压抑、扭曲的鲜活个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