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战胜90%以上的投资者

 田美风子 2019-01-09

让你战胜90%以上的投资者


1

这几天笔叔在和读者们的交流中发现,有不少人认为 股票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始终处于绝对弱势地位:

既没有基金券商等机构的豪华投资团队,专业知识也相对不足,研究水平有限,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少,内幕消息更是完全没有。

因此就完全没有优势,没有成功的希望,是会被市场“消灭”的一方,也就是所谓的“韭菜”。

这种观点明显以偏概全, 笔叔我不认可, 虽然有个事实是 机构投资者优势比较多,但是也有一些被忽视的巨大弱势。

2

这些弱势主要有以下三种:

1、精力分散,不够专注

专注是做好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巴菲特成功靠的是什么?

有许多人总结过,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专注。

巴菲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投资上,极其专注。

专注投资,才有可能做好投资。

而机构投资者,在这一方面是有缺陷的。

以基金公司为例,他们虽然有庞大的专业研究团队,但是由于需要买入大量的股票来分散风险,因此精力可能被分散在几百家或者更多的公司身上。

加上人员有限,就不可能对每一只股票都做深入研究,势必会买入一些不十分了解的股票,“踩雷”的概率就提高了。

而个人做投资,一般持有10只以内的股票,有大把时间去专注做研究, 对公司的整体认知和理解以及价值内涵的把握,很可能超过了大多数机构投资者。

2、追求短期业绩

机构投资者每年、甚至每半年、每个季度、每个月都有业绩评比,有非常大的考核和排位压力。

他们管理的产品好不好,能不能卖得火,很大程度由业绩决定。

排名靠前的基金往往会卖得比较好,排名靠后的基金可能就无人问津。

所以为了排名,基金经理会身不由己去追逐“短期业绩”,这在基金行业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我想大部分的基金经理都会将短期业绩作为优先考虑的事情,专注研究下个月、半年、一年内将会上涨得多的股票,必须在短期内拿出好的业绩,这样才能在各式各样评比中占有优势。

于是其行为表现就散户化,不像投资而更像投机。

有些人不愿意买主动型基金,就是考虑到许多基金经理的水平和操作方法和普通散户差不多,喜欢追涨杀跌。

其实也不能怪基金经理,这是行业的通病,实属无奈。

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为了规模,为了收取管理费,必须得重视短期业绩,毕竟投资者大多是看业绩决定买不买的。

而相反的是,个人投资者没有业绩压力,不需要参加排名,自己给自己做投资,只需对自己的资金负责。

在投资过程中就没必要过分在意短期业绩波动,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一些长期决定性的问题。

3、限制多,不灵活

机构做投资有严格的流程和各种限制,比如为了控制风险,除了分散投资以外,还有仓位限制, 个股持仓最多不能超过10%。

这就导致不能重仓确定性的投资标的,即便很看好某只股票,也不能买到高仓位,于是就错过了高收益。

而在熊市的时候,由于必须保持一定的仓位, 因此就算是知道要下跌,还得选择硬抗,而不能清仓远离市场。

而个人投资者,就没有这些限制,他们一旦看到机会,可以迅速满仓;没有机会,可以迅速空仓,根据市场机会和风险选择最有利的仓位即可。

3

最后笔叔来总结下:

上面提到的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弱势,反而是个人投资者的优势所在。

即使现在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上面被“消灭”掉了,可是任然有一小部分的个人投资者取得了成功。

这就充分说明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成功并非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能够扬长避短,完善个人的投资体系,那么战胜机构投资者是有可能的。

不过想要成为那一小数人,就得认识到你的优、劣势所在,要善于利用优势,避免自己的弱点,扬长避短,形成有效的投资盈利模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具体而言,笔叔我认为在股票投资上, 个人投资者比较靠谱的做法是去专注、深度研究几家公司,投资3-5只股票。

仓位可以大一点,不频繁交易,不预测市场。

长期来看,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会更高, 很有希望战胜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大多数人(90%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