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知”道 | 连载(一)知识工程2.0理论框架

 BESOS616 2019-01-09
编者按:
知识工程2.0是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其颠覆了知识管理理念,重新定义了“知识”。无论是知识对象的范围、知识分类模式、知识加工方法还是知识与业务的融合模式,都不同于以往的知识管理体系。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熟悉了解知识工程2.0,我们将分九次连载,介绍和展示知识工程2.0的核心要点,今天是第一期,向大家介绍知识工程2.0理论的整体框架。
企业的知识困境和需求
很多中国企业都进行过知识相关工作,但大部分都没有发挥作用。多数企业存在三大困局:第一是无知识。资深员工不知如何把知识共享出来,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知识。第二是弱知识。常规知识管理软件中的知识过于泛泛,与工作关系较弱,或者知识与实际业务势必相去甚远。第三是死知识。研发人员遇到问题时找不到知识,难以支持研发工作。以上困局使得知识也没有融入研发过程,没有对研发活动起到支撑作用,存在知识与研发两张皮现象。
为此,我们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即知识与研发流程伴随(图1),这是一个两层结构,底层结构与普通的知识管理做法相同:知识库+知识管理系统。上层结构是业务流程(或研发流程)及业务活动(工作包),把每个关键工作包的知识梳理出来,与该工作包伴随起来。这样可以利用研发业务活动进行知识的产生、组织、管理、应用和创新。
图1 知识与研发流程的伴随
这个方案思路清晰,方法具体,很好地解决了前述问题,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只要企业持之以恒,知识工程便可落地。我们把这个方案称为知识工程1.0。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知识工程1.0在企业受到欢迎,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好的解决,那就是知识本身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远知识,知识距离业务应用太远,使用起来不直接、不方便。第二是浅知识,只能关注显性知识的表面价值,看不到隐性知识的深层智慧。为此,知识工程2.0逐步浮出水面。
图2 知识工程2.0体系的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中的中间层是传统的知识管理体系,将已有知识按照业务需要进行分门别类管理,支撑业务人员的查询和搜索。
知识管理向上,梳理研发流程,将知识与研发流程的工作包伴随,将知识融入流程。知识管理向下,深挖设计过程中的知识,选择合适工具进行增值加工。生成数字化和工具化的知识,直接与相关研发工具建立关联,使这些知识天然具有与业务工作环境互动的特点,直接启动应用,使知识与设计活动紧密融合,直接支持设计工作。
企业知识的本质
任何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一定有三条线并行:一是“主营业务”,二是“业务管理”,三是“业务资源(知识)”。
图3 企业经营的三条主线
“主营业务”是企业生存的主线。研发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产品和技术研发。主营业务是一个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企业把原材料变成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因此,主营业务的目标是产品,主营业务的本质是“满足客户需求”。
“业务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主营业务按照既定的时间、路线和质量达成既定的目标—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管理的本质是让业务单位和业务人员“有诺必践,有行必果”,“说话算话,说到做到”。
“业务资源(知识)”的目的是保障主营业务具有可行性和高效率。业务人员一定会想方设法寻找参考物,让工作一次做对,这些参考物在企业称为“资源”,起着知识的作用。在企业中,知识的本质是“参考资源”。这种资源是经过整理加工增值之后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源。知识是“增值的科技资源”,知识工程的一项重要过程就是科技资源的增值过程。
科技资源的定义是:科研活动所资利用的一切有形物质和无形要素。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我们将工业企业的科技资源归纳为9个大类、60多种小类,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企业科技资源分类
编号资源类别资源实例
1产品资源普通构件、公用构件、产品货架、模型库、需求库、指标库、产品平台等
2技术资源普通技术、标准技术、技术货架、专利库、公式算法、技术平台等
3模式资源研发流程、多人协同模式、工具集成模式、工具使用步骤、科研制度、行业标准、设计规范、质量文件、检查表、方法指南等
4信息资源规划报告、设计文档、计算报告、试验报告、经验教训总结、科技情报、文献档案、词库术语等
5数据资源项目数据、设计数据、仿真数据、试验数据、工艺数据、制造数据、销售数据、综保数据、历史型号库、外部产品库、材料库等
6人力资源资深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普通技术人员、劳务资源
7设备资源试验设备、制造设备、测试设备、维修设备等
8软件资源工具软件、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9硬件资源服务器、终端、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存储等
编号
资源类别
资源实例
产品资源
普通构件、公用构件、产品货架、模型库、需求库、指标库、产品平台等
技术资源
普通技术、标准技术、技术货架、专利库、公式算法、技术平台等
模式资源
研发流程、多人协同模式、工具集成模式、工具使用步骤、科研制度、行业标准、设计规范、质量文件、检查表、方法指南等
信息资源
规划报告、设计文档、计算报告、试验报告、经验教训总结、科技情报、文献档案、词库术语等
数据资源
项目数据、设计数据、仿真数据、试验数据、工艺数据、制造数据、销售数据、综保数据、历史型号库、外部产品库、材料库等
人力资源
资深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普通技术人员、劳务资源
设备资源
试验设备、制造设备、测试设备、维修设备等
软件资源
工具软件、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硬件资源
服务器、终端、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存储等
知识资源增值是核心
依据载体形式和加工手段特征的不同,我们将进一步将以上9类知识(资源)归纳为5类,并依据价值差异对其划分了层级。如表2所示。
表2 九类资源归类和加工后的知识化特征
编号资源小类资源大类资源层级加工方法知识特征
1产品资源技术类4模型化智能化
2技术资源
3模式资源模式类3范式化自动化
4信息资源信息类2结构化共享化
5数据资源数据类1标准化有序化
6人力资源实物类0数字化显性化
7设备资源
8软件资源
9硬件资源
编号
资源小类
资源大类
资源层级
加工方法
知识特征
产品资源
技术类
模型化
智能化
技术资源
模式资源
模式类
范式化
自动化
信息资源
信息类
结构化
共享化
数据资源
数据类
标准化
有序化
人力资源
实物类
数字化
显性化
设备资源
软件资源
硬件资源
不同资源类型采用不同技术加工手段,提升其知识特征,是知识工程2.0的核心价值所在。实物资源数字化后具备显性化特征;数据资源标准化之后具有有序化特征;信息资源结构化之后具备共享化特征;模式资源范式化之后具备自动化特征;技术资源模型化后具备智能特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知识的全息化之后具有智慧特征。
图2给出了知识资源增值框架。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别和特征,采用不同的采集、聚集和加工手段,实现知识增值。
图4 知识资源的增值框架
知识采集是科技资源增值框架的基础层。知识的初级形态是科技资源,对企业科技资源的梳理和分析可以获得知识对象的状况。
知识聚集的作用是将来自实物档案、个人电脑和信息系统等不同来源的知识对象,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有效收集。针对知识的不同形态,设计相应的知识模板(知识模型)和知识库,将模板和知识载体关联入库,最终形成各种类型的知识库。
知识加工的作用是,对进入到知识库中不同类型的知识,对应采用前文所述的数字化、标准化、结构化、范式化、模型化及全息化等技术进行加工处理,提升知识层级,实现知识增值,提升智慧程度。
知识工程体系蓝图
知识之轮展示了知识工程体系的运转逻辑。
知识是知识工程运转之轮的核心。知识运转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
知识增值是知识工程体系的灵魂,是知识效益化和企业智慧化的关键;
知识的“采、聚、管、用”是知识工程体系的行为模式,是知识体系在企业中的运动形式;
知识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知识化映射,是企业战略分解过程中,由知识工程体系所承接的部分,也是知识工程支撑企业战略的方案;
知识体系是企业知识的体魄,不论知识以何种形式在企业发挥作用,知识体系是根本;
知识运行体系是知识工程的神经网络,通过卓越的组织和完善的流程、标准、规范,保障知识工程体系得以良好地运转;
知识工程平台是知识体系的载体,也是知识工程体系运转的信息化支撑。
图5 知识工程运转之轮
基于知识工程运转之轮,我们设计了知识工程体系蓝图(图6)。蓝图中各要素与知识运转之轮各要素一一对应。
图6 知识工程体系蓝图
知识工程体系框架
知识工程体系是典型的社会技术学体系。因此,我们采用社会技术学模型设计知识工程的体系模型。
知识工程体系建设以“知识提升企业智慧”为战略,从人才、组织、流程、标准、规范、技术、工具与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长期规划和建设方案。
在技术方面,重点是知识工程加工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分类聚类算法等;在流程方面,重点是知识伴随、采集、聚集、加工、应用等相关的流程、规范和标准等。
在人才组织方面,重点是知识工程的团队组织、任职资格体系、考核激励和人员培养等。
在平台方面,利用知识工程框架和企业的各类知识加工和应用系统,搭建集成信息化平台,承载整个知识工程体系。
图7 基于社会技术学模型的知识工程体系模型
将社会技术学模型展开形成知识工程完整体系框架。
图8 知识工程体系框架
知识工程体系成熟度
知识工程体系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先对企业进行成熟度评估,科学设立成熟度进化路线,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我们用“知识工程成熟度”来衡量一个企业识别和显性化知识、增值和应用知识以及实现业务目标的能力。知识工程的成熟度级别越高,企业的智慧级别越高,驾驭知识、运用智慧的能力越强,企业的体系管理能力和业务预测能力也越强。
图9 知识工程成熟度模型
至此,我们提出了知识层级的实践模型——“显序共自能慧”模型(图10)。
图10 “显序共自能慧”模型
总结来说,知识工程2.0的核心工作聚焦于四点:
提升知识的显性化程度。显性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业务应用,实用性越强;
提升知识的共享化程度。知识显性化带来效率,知识共享化带来创新;
提升知识的工具化程度。工具化程度越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高;
提升知识的智慧化程度。知识层级越高,智慧程度越高,知识价值越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