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和廊桥茶文化“烧茶桥”

 来来永胜 2019-01-10

旧时,在政和廊桥上施茶十分普遍,这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与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息息相关。政和县地处闽北山区,群峰连绵,山高路远,古人有'高峰万刃插云端,直上山巅纵大观'的描绘。在过去交通条件极为落后的情况下,人们出行多有不便,尤其高山区的二五区人,一旦跨出门槛,就同山路石阶打交道,到集镇一趟近者十余里,远则上百里,时常挑着柴火、山货进城,带着从城里买的货物回家,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实是艰辛。为使路人在途中有个乘凉、避雨的歇脚点,在沿途的廊桥上,一些乐善好施的山里老人,自愿或受村里委托,在凉亭及路边的寺庙、道观免费为路人施茶。

曾经在政和县高山区那一座座古廊桥上无偿供应的凉茶,全年不断,但以夏秋为主。供田间劳动生产的农民和路过的行人解渴,所以当地农民又把这一廊桥称为'烧茶桥'.在古廊桥附近的上百户人家会主动轮流到这里烧茶。每天轮流一户,周而复始。轮到烧茶的农户,其家庭妇女会主动到这里烧茶。她们先挑水洗刷烧开水的铁锅、装茶水的木桶和喝茶用的竹勺,然后挑满一大锅水,生火烧柴;待水滚后,把茶叶平分在旁边的两个大木桶中,并冲泡上滚水。茶的种类有茶叶、端午茶、山苍柴、茵陈等,茶叶来自当地的田坎茶,菜囮茶和荒山野茶,这些茶虽然粗糙,但显野山茶真味。两桶茶水烧好也已到中午了,当在田间耕作的劳力或过路的人们进入凉亭,随即豪饮几滚(筒),歇息片刻,顿觉一身凉爽与轻松,离开时向施者说声'多谢茶',以表达谢意。
而在田间耕作的劳力则抽空于午际,或有设座纳凉,或有随心饮啖,或有架床卧寐,吝于日而赢于风,亲于水而离于火。去过'烧茶桥'的人都知道,政和的'烧茶桥'已经走过200至300年的历程了。

  • 看到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