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读后感。 每次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后我总有很多感想,就那么一想,放下了,也就忘记了。要写读后感,就要认真总结笔记,提炼重点,而且写作本身就是思考整理的过程。写完读后感,知识点收获更多,条理更清晰,知识、见解和写作能力都能日积月累。 2.写育儿心得。 每天面对孩子,我都有觉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很满意,需要记下实践效果来激励自己。不好的地方,很后悔,看到自己的言行不当给孩子造成了痛苦,我很心疼,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提醒自己。 3.写生活感悟。 平时我脑子里也会不断浮现美好的句子,不写下来就难受,好像占了我的大脑有限的缓存似的。一段话写出来,往往比刚刚想到的时候更详细,更成熟,有治愈的快感。 据说,按照概率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200万个说得来的同类。我希望分享给我的那200万个同类,得到共鸣。 4.写生活中的美好片段和回忆。 为了每天写出一篇头条号文章,就得努力发掘生活的阳光面,训练自己发现美的眼睛,这将有助于保持更加积极的心态,正如张小龙所说:“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5.写过情书的人都能写作。 开始我也忐忑,怕自己文笔不好,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没人看。后来想起来,大学时和好朋友通信,也能下笔千言,一周两更。她应该也很愿意看吧,要不然我们也无法通信四年。 好吧!就拿出年青时写情书的亲切态度和热烈劲头来写作。 据说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初学写作时,他的女朋友就是这么鼓励他的。后来他坚持每天2000字,20年下来,写进了网络小说富豪榜第一名。 6.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也跟跑步减肥一样,一天吃不成一个胖子,一天也减不成一个瘦子。保持平常心态,不急功近利,为自我成长而写作。我信奉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文章内容力求真情实感、亲身经历、言之有物、行之有效。 最难写的是第一篇。不过一旦开头,就会慢慢顺畅起来。从前我老是不愿意起笔,现在发现写作跟读书一样也是有瘾的,一旦打开话题,反而收不住,想一直写下去,倾诉也有快感。以至于不得不立下在家办公的自我纪律:“下班时间和周末不写作!”,免得耽误陪伴孩子。 看花容易绣花难。开始写头条号以后,看书都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只顾着吸收,现在还会特意留意作者怎么起标题,为什么这样写,效果怎么样,读书的角度和深度都有变化。 7.关于写作最打动我的一段话: “我说的话将有人倾听,我的一生将成为其他人汲取的源泉,总之,这是一种使命的确信。” “我一直向往做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归宿。现在我想,文学能让我实现这个夙愿。文学将确保我不朽,而弥补失去的永恒。再也没有上帝来爱我,我将在千百万人的心中燃烧。写一部由我的历史滋养的著作,我就会创作出一个鲜活的自我,并且阐明我的存在。同时,我也是为人类效劳:有什么比书籍更美好的礼物献给人类呢?我既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既接受自己的‘独特’也不放弃普通。这个打算能调和一切,能满足这十五年间在我心里滋长起来的愿望。” --《波伏瓦回忆录:端方淑女》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