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山水画的泼墨法

 伯乐书香小屋 2019-01-10


浅论山水画的泼墨法


——李增良

纵观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历代画家不断总结演化,足以让我们对山水画创作充满文化自信,在山水画研习与创作过程中,我认为要直面生活“知彼知己,有的放矢,”亲自从大自然中体悟美的规律,坚持原创的发展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切入点,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风格和个人精神内涵的山水画作品。

我走的是一条写意山水创作之路,如果单从“写意而言”可以这样理解,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和灵魂,写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 我认为中国人特殊的绘画工具材料——笔、墨、纸。是表现写意画的最佳载体,它能把创作者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超越人的预期和想象,可以达到绘画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所以我对写意中国画情有独钟。

要想表现大写意精神,就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表现方法,我在长期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中,觉得使用大泼墨法是最能体现中国画是写出来的特点。

那么何谓“泼墨”呢?新华词典中解释“即多用水墨,笔势奔放,墨如泼出”。也就是在作画时笔、墨、水、纸在画者的手中五位一体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出自然流畅,天趣勃发,意趣横生,“观之恍兮惚兮,其中有像”的图像效果。

泼墨技法古以有之,如《唐代名画录》中“王洽以墨泼绢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水、随心应手,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助,俯视不见其墨迹。”明代《竹嫩画藤》“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之气韵。”

“泼墨”后世指笔泔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谓之泼墨。 “泼墨”是黄宾虹的浓、淡、破、泼、渍、焦、宿七种墨法之一。

“泼墨”讲究枯而不槁,湿而不滑,重而不浊,淡而不薄,焦而不腻,活墨有光,死墨无彩,神采飞扬,气韵生动,以达到虚、无、空、淡、静、幽、远的境界。

“泼墨法”可以增强山水画的表现力,丰富表现内容,在自然现象上如:风雨、水雾、云烟。在时空上早晨、傍晚。在光线上很适合表现逆光、暗光的景色。

泼墨山水由于具有似与不似的虚幻朦胧效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写意性,画面不那么具体,给欣赏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结合画面,结合自己的对自然的理解经验,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 “泼墨法”不起稿的直接画法可以在画者的手中,利用水、墨、纸、笔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变化莫测的,丰富迷人的构图效果,可以使每张画的布局都不会重复,如果再与泼彩结合还能画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 中国画在技法上讲究勾、皴、点、染的作画步骤,泼墨法要看表现什么对象,什么气象,什么时间。勾、皴、点、染的笔法运用与常用的作画步骤有所不同,干、湿、浓、淡布局也有差异,一切看表现主题思想而定。

“泼墨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积墨法、渍墨法、泼彩法混合使用,运用勾、皴、点、染,浓、淡、干、湿的多种技法画出大写意虚幻的意境深远的境界。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此言表达了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又从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主客观关系的转变过程,论述了中国画所特有的意象表现之美,泼墨写意山水画,大胆用水用墨所产生的画面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超越了画者的预期。画者在此基础上再随意生发。正符合中国山水画这一创作规律。

我认为,中国人崇尚的“意象”与西方人欣赏的抽象艺术本质上是相同的, 写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人的优秀文化传统,如钧瓷窑变,汉代霍去病陵墓石雕,太湖石,灵璧石,大理石上的花纹等等,都是意象之美,泼墨法在宣纸上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具有及高的写意性,抽象性。但是这种神奇的材料也要由人来主导,去“指挥、调度、运作”才能对中国画的笔墨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以上是我对泼墨法的浅显理解,请朋友们多多指正。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