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有何意义呢?

 青青i43vizd9qb 2019-01-10

《黄帝内经》基本上是以黄帝询问,岐伯作答,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由来于此。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帝王世纪》载:“(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岐伯之所以姓岐,有两种说法,一是岐姓,来源于“岐山”之“岐”。《说文》云:“山有两歧,因以名焉。”这段话 说的是岐山县城东50里处的群山中有一座双峰对峙,气势雄伟,名叫箭括岭,又名“岐山”。

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歧水又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北为歧水”。明确指出姜水为今宝鸡渭河北岐山境内岐水的某一段。

《水经注.渭水》云:“雍水又东南流,与横水合。(横)水出自杜阳山(杜阳山在今麟游县),其水南流,谓之杜阳川,左会漆水。‘’徐广曰:漆水出杜阳县之岐山者,是也。

古人有以河水名、山名作为姓氏的习俗,所以“岐伯”之“岐”来源于歧水,或岐山,均在今岐山县境内。

其二:伯在古代是对德高望重之人的一种尊称,因在岐地,故称岐伯。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学家,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是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 宋《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南宋《通志》载:“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

《史记·孝武本纪》载:“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帝王世纪》载:“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从上述古文献记载可见,远古时确有岐伯其人,他著作了医书《黄帝内经》。

从上述文献记载得出,《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为与黄帝同时代的岐伯所创立,到了西周时期,又有一位岐伯,继承了这一理论,又加以补充完善,发扬光大,成为西周官方的医学方面的教材。这点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岐伯曰:“上古有岐伯、伯高……”,说明岐伯曰与上古有岐伯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

到了西汉时期,又经过官方方面的补充修订,作为医学方面的教科书。即今天看到的《黄帝内经》。该书前半部分,语言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犹如诗经风格,可能为西周时期所著,后半部分,部分章节或段落晦涩难懂,意义不明,更有部分,用字用词堆砌重复,读来诘屈聱牙 ,可能为西汉时期所补充。所补遗两篇有可能为东汉或以后之作。



在西周时期整理创作完成的部分,成书晚于《易经》,早于《道德经》。此部分是《黄帝内经》中的精华所在。它是一部关于天地宇宙、生命现象的伟大著作,是一部宏伟巨著,非一人之力,一个时代所完成。它的核心内容是由两个不同时代的岐伯所著,又经过了后世多次的修订与补充。

《黄帝内经》这一巨著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讨论哲学、医学方面的问题, 它是中华传统医药的圣经 , 是几千年医药养生愈病的源头活水。它奠定了中国医学理论基础,并从成书到日今,长时期指导着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以至强盛做出了伟大贡献。它是在中国哲学的指导下创立的,又反过来反证和补充完善了中国哲学。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